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81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其中,前置调剖段塞能够调整地层吸水剖面,有效封堵水驱窜流通道,后置调剖段塞能够防止后续水驱过程中的指进和窜流,提高化学驱的有效期和聚合物的有效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将调剖和驱油相结合,能够提高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化学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化学驱应用的规模及年增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聚合物驱技术已在大庆、胜利、河南、大港油田全国推广应用,这些油田的很多单元都转入后续水驱。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合物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研究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油田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剩余油更加分散,要想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必须寻找可以更大地在提高波及体积的同时提高驱油效率、矿场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注采方法。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通过在水中加入聚合物增加驱替液的黏度和黏弹性,以提高波及效率;同时依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心润湿性、乳化原油来提高驱油效率,可避免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引起的结垢、乳化严重、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另外,近几年研制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体系,除具有较高的粘度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在地层的运移过程中,产生液流转向,深部调剖作用十分显著,可更加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这些技术的发展,使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成为可能。采取“调”和“驱”段塞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化学驱成本,达到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PPG(预交联体,粘弹性颗粒)是在单体中加入交联剂、支撑剂、添加剂等助剂,制成凝胶,经造粒、烘干、粉碎、筛分等工艺过程制成的凝胶颗粒;颗粒在水中吸水膨胀,以分散、膨胀的形式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注入地层后,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液流转向和驱油的双重作用。粘弹性颗粒与低浓度聚合物复配后,应用性能进一步提高,体相、界面粘度、粘弹性增加,可大幅度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增效作用明显。胜利油田(崔晓红,新型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石油学报,2011)采用聚合物、PPG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非均相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后的油藏,取得了较好的驱替效果,但是大段塞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合物、PPG以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体系),和PPG的全程的使用会导致驱油体系的成本升高,即经济性下降,在低油价下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非均质性严重的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本专利技术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前置调剖段塞能够调整地层吸水剖面,有效封堵水驱窜流通道,以保证含有聚合物的中间主体段塞的有效注入和运移;后置调剖段塞能够防止后续水驱过程中发生指进和窜流现象,延长化学驱的有效期和提高聚合物的有效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将调剖和驱油相结合,能够提高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由于聚合物的粘度能够影响聚合驱的效果,并且在粘度较高时聚合物驱的效果较好,并且聚合物的粘度随着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因此为保证聚合物驱效果并且有效控制成本,本专利技术所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优选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3500万,进一步优选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200~3500万。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其增粘性较高,粘弹性显著。在同等的驱替相粘度条件下,采用上述数均分子量的聚合物较常规聚合物可以节约30~40%的聚合物干粉用量。本专利技术的化学驱方法提高了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颗粒较大的粘弹性颗粒,能够对非均质性严重的聚合物驱后油藏中的高渗层进行有效封堵。优选的,粘弹性颗粒的固含量不低于86%。优选各段塞的注入体积能够进一步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具体的,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05~0.10PV;中间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35~0.50PV。中间主体段塞包括第一、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和位于第一、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之间的中间调剖段塞;所述中间调剖段塞包括聚合物和柔性颗粒,柔性颗粒包括粘弹性颗粒、聚合物微球、体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将中间主体段塞分为两段注入,增加中间调剖段塞,在化学驱全过程中开展调剖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聚合物窜流,进一步扩大聚合物的波及体积,提高聚合物有效利用率,防止驱油剂沿高渗透层指进,改善注入剖面,有效地降低产出液中驱剂浓度,减少驱剂损失和产出液处理费用,同时为后续水驱阶段继续发挥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柔性颗粒作为调剖剂可以在地层中有效的运移,同时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对大孔道的封堵。第一聚合物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2~0.3PV,所述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15~0.2PV,所述中间调剖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03~0.05PV,能够使调剖体系推进至1/3至1/2井距处,封堵聚合物窜流通道,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在中间主体段塞注入过程中发生聚合物窜流现象时实施本中间调剖段塞。进一步的,中间调剖段塞中聚合物和柔性颗粒的适宜的质量比能够充分发挥调剖作用,具体的,所述中间调剖段塞由水、聚合物、柔性颗粒组成,其中,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20%,柔性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0.20%;聚合物和柔性颗粒的质量比为3:1~3:3。中间主体段塞还包括辅助段塞,注入体积为0.1~0.3PV,所述辅助段塞主要由水、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中,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20%,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形成的辅助段塞由于加入了表面活性剂,能改变岩石润湿性,具有更好的洗油效果,和聚合物驱相比,能更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由水、聚合物、粘弹性颗粒组成,其中,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20%,粘弹性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0.20%;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的质量比为3:1~3:3。采用上述质量百分含量的聚合物加PPG混合物水溶液形成前置和后置段塞时能够有效封堵窜流通道同时不会影响后续步骤的进行。所述聚合物主体段塞由水、聚合物组成,其中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20%。在上述质量含量范围内,聚合物主体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和粘弹性,能够有效提高聚合物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又可以实现聚合物在地层中顺利流动,不堵塞地层,保证聚合物的顺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05~0.10PV;中间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45~0.50P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主体段塞包括第一、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和位于第一、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之间的中间调剖段塞;所述中间调剖段塞包括聚合物和柔性颗粒,柔性颗粒包括粘弹性颗粒、聚合物微球、体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2~0.3PV,所述第二聚合物主体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15~0.2PV,所述中间调剖段塞的注入体积为0.03~0.05PV。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李岩陈磊孙林涛刘峥君刘艳华张卓束华东郝明耀朱义清盛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