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77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加固结构包括布设于既有挡墙外侧的承载力传递层及新建挡墙,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间隔设置,承载力传递层填充于既有挡墙与新建挡墙之间,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连接。该加固结构,在既有挡墙的外侧浇筑新建挡墙,并在两挡墙之间填充承载力传递层,使两挡墙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小新建挡墙施工对既有挡墙的基础及其后面路基的扰动;同时,承载力传递层使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形成整体的支挡结构,共同承受路基传递的承载力,显著地提高了加固结构、既有挡墙及路基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与轮轨铁路不同,跨座式单轨由于采用特殊抱轨的运行方式,轨道梁向路基传递压力、拉力、弯矩和扭矩等复杂荷载,对路基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对路基的养护维修要求更高。因此跨座式单轨低置线路的路基通常采用填筑路堤,挡墙一般修建于路堤坡脚。一旦挡墙出现变形、开裂等病害,一般采用拆除重建既有挡墙或者在既有挡墙的外侧直接新建挡墙等方法治理,但上述方法都存在严重扰动路基填筑结构的缺点。目前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不断在我国西部山区城市中建设,低置线路的路基养护及维修要求高,既有路堤挡墙的维护、加固普遍存在,但目前鲜见有关于跨座式单轨低置线路既有挡墙微扰动加固的研究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基的既有挡墙治理病害的方法严重扰动路基填筑结构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布设于既有挡墙外侧的承载力传递层及新建挡墙,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填充于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加固结构沿所述既有挡墙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进一步地,所述新建挡墙埋设于地层内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既有挡墙埋设于地层内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力传递层为填充于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的级配碎石。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在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的填充厚度为30cm~150cm。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多个短锚杆及设置于所述新建挡墙内的钢筋网片,每一所述短锚杆的一端与所述钢筋网片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后伸入至所述既有挡墙内以连接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短锚杆均匀间隔布设于所述新建挡墙内。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贯穿所述新建挡墙的内外两侧的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既有挡墙内对应位置设置的第二排水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既有挡墙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加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新建挡墙的基坑并安装其浇筑模板;在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的浇筑模板之间填充承载力传递层;浇筑所述新建挡墙。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既有挡墙及承轨梁上分别安装位移监测系统以监测施工产生的扰动。进一步地,在所述在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的浇筑模板之间填充承载力传递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安装贯穿所述新建挡墙内外两侧的第一排水孔,使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既有挡墙内对应位置设置的第二排水孔连通;和/或安装设置于所述新建挡墙内的钢筋网片和多个短锚杆,使所述短锚杆的一端与所述钢筋网片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既有挡墙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在既有挡墙的外侧浇筑新建挡墙,并在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之间填充承载力传递层,使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小新建挡墙施工对既有挡墙的基础及其后面的路基的扰动;同时,承载力传递层使新建挡墙与既有挡墙形成整体的支挡结构,共同承受路基传递的承载力,显著地提高了加固结构、既有挡墙及路基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加固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填方路堤或其它形式的既有挡墙加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既有挡墙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路基;20、承轨梁;30、既有挡墙;31、第二排水孔;40、加固结构;41、新建挡墙;41a、钢筋网片;41b、短锚杆;41c、第一排水孔;42、承载力传递层;43、位移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加固结构40包括布设于既有挡墙30外侧的承载力传递层42及新建挡墙41,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间隔设置,承载力传递层42填充于既有挡墙30与新建挡墙41之间,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既有挡墙30与新建挡墙41之间设置承载力传递层42,使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从而减小新建挡墙41施工对既有挡墙30的基础及其后面的路基10的扰动。另外,承载力传递层42能够传递承载力,并对承载力具有缓冲效果,使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形成整体的支挡结构,共同承受路基10传递的承载力,显著地提高了加固结构40、既有挡墙30及路基10的结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的加固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填方路堤或其它形式的既有挡墙30加固。可以理解地,承载力传递层42填充于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一方面起到传递承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与两个挡墙之间的连接件配合,使两个挡墙形成整体式的支挡结构,共同承受路基10传递的承载力。承载力传递层42可以是任意能够传递承载力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中,承载力传递层42为填充于既有挡墙30与新建挡墙41之间的级配碎石。具体地,承载力传递层42在既有挡墙30与新建挡墙41之间的填充厚度为30cm~150cm。可以理解地,承载力传递层42的厚度太小无法起到增大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间距的作用,从而无法减小对既有挡墙30及路基10的扰动;承载力传递层42的厚度太大会减小新建挡墙41对既有挡墙30的加固作用。参照图1,承载力传递层42填充于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且承载力传递层42填充在地层内的深度与既有挡墙30相同。也就是说,在位于地层内部的部分,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也填充承载力传递层4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力传递层42填充于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且位于地层的上方。即,位于地层内部的部分,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也可以不用填充承载力传递层42,但在开挖新建挡墙41的基坑之前,需要在开挖的基坑与既有挡墙30之间的土层中安装钢板桩用来支护土层,然后在钢板桩的外侧开挖新建挡墙41的基坑。这种情况下,新建挡墙41与既有挡墙30之间不需要开挖填充承载力传递层42,对既有挡墙30及路基10的扰动更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加固结构40沿既有挡墙3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在既有挡墙30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新建挡墙41,且新建挡墙41间隔布设,减少了新建挡墙41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减小施工新建挡墙41对既有挡墙30及路基10的扰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建挡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布设于既有挡墙外侧的承载力传递层及新建挡墙,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填充于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布设于既有挡墙外侧的承载力传递层及新建挡墙,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填充于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固结构沿所述既有挡墙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挡墙埋设于地层内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既有挡墙埋设于地层内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力传递层为填充于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的级配碎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在所述既有挡墙与所述新建挡墙之间的填充厚度为30cm~1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既有挡墙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多个短锚杆及设置于所述新建挡墙内的钢筋网片,每一所述短锚杆的一端与所述钢筋网片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承载力传递层后伸入至所述既有挡墙内以连接所述新建挡墙与所述既有挡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挡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承磊谢淼张健焦世杰盘法侦李晓娜杨昆王海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