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51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紧固组件,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和设于安装部的横向一侧上的连接部,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连接部上形成有纵向通孔和相交于纵向通孔的竖向通孔,螺栓穿设于竖向通孔并与螺母配合将支架本体锁紧于副车架上;还公开了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包括摆臂本体、前衬套、后衬套和前述连接支架,前衬套用于连接副车架,后衬套为液压衬套且过盈压装于摆臂本体的后端的芯轴上,连接支架过盈压装于后衬套的安装孔内;还公开了汽车悬架,包括副车架和前述前悬架下摆臂总成。螺栓与支架本体的连接部配合形成多个传力腔,既实现轻量化,又增加力传递路径且实现力的闭环传递,保证连接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轻量化带来的突出优点是节能、减排、降本。轻量化的主要方法是:对汽车零部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等汽车综合指标。双横臂式、麦弗逊式等多种悬架结构中都有下摆臂,一般为三角臂结构,位于三角臂结构内端的前、后连接点通过衬套连接于副车架,位于三角臂结构外端的外连接点通过球铰连接于转向节、车轮。整个摆臂总成起导向和支撑作用,承受和传递各方向的力,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对于前下臂后连接点处的衬套采用液压衬套的车型,由于后衬套与前衬套同轴,沿整车纵向布置,需要通过支架将后衬套沿竖向连接于副车架。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如果摆臂连接结构不稳定,组件发生变形,会直接影响车辆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稳定性,如果连接结构松脱或断裂,会直接导致转向失控,车辆失稳,所以摆臂连接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紧固组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凸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横向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内嵌安装衬套的安装孔,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纵向通孔和竖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沿纵向贯通所述连接部,所述竖向通孔沿竖向贯通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竖向通孔相交;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竖向通孔,所述螺母用于配合所述螺栓将所述支架本体锁紧于副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紧固组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凸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横向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内嵌安装衬套的安装孔,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纵向通孔和竖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沿纵向贯通所述连接部,所述竖向通孔沿竖向贯通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竖向通孔相交;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竖向通孔,所述螺母用于配合所述螺栓将所述支架本体锁紧于副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孔设为两个且沿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竖向通孔同时与两个所述纵向通孔相交;
所述竖向通孔设为两个且沿纵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竖向通孔各自对应一组所述紧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避开所述纵向通孔的横向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孔的围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纵向通孔的竖向两侧且水平延伸,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纵向通孔的横向两侧,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纵向通孔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且竖向延伸,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安装部上且为弧形侧壁;
所述竖向通孔为圆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罗勇何家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