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永南专利>正文

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32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0
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风道以及循环风机,其循环风机一侧设置有净化组件,该净化组件包括过滤单元以及净化单元,并在净化单元的出口端设置有一个框体,所述框体中设置有雾化喷淋装置、引流叶片以及朝向净化单元的紫外灯,而所述净化单元中包括设置于框体侧的光触媒滤网、海绵板以及PHI主动净化单元,所述海绵板上均布通孔,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与光触媒滤网分别设置于海绵板的光面侧以及外凸面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空气中的病菌进行主动式杀灭,并对室内颗粒和有毒物质的净化的物理过滤和净化,同时能保持空气中的湿度,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具体为一种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气净化设备,大都是单一功能,有用光触媒技术处理污染气体的,有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来使空气清新的,有用臭氧来给空气杀菌的,这些都不能真正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另外,由于潮湿或干燥空气导致的空气湿度不平衡也可能对室内的人体、家具以及一些设备等造成影响,因此,单一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为受污染的空气中可能含有细菌、真菌、各种传染性病菌,此外还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微烟尘和有害气体。现代医学认为,室内的细菌、霉菌含量过高则容易直接引起人体产生相关疾病,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室内环境中细菌、霉菌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的含量也不宜过低,否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度,但对于实验室或者病房等特殊环境,又需要极高的空气质量,因而,需要一种能调整室内空气净化效率、净化强度并能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风道以及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风道相连,且在所述循环风机一侧还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自风道进风侧到出风侧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以及净化单元,同时在所述净化单元的出口端还套装有一个沿空气流通方向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中设置有雾化喷淋装置、引流叶片以及朝向净化单元的紫外灯,而所述净化单元中包括设置于框体侧的光触媒滤网、海绵板以及PHI主动净化单元,所述海绵板上均布通孔,且包括光面以及外凸面,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设置于海绵板的光面侧,所述海绵板的外凸面朝向所述框体,其表面成型有若干规则的弧面突起,所述光触媒滤网则顶靠于所述弧面突起表面上,且在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中还设置有超声波强化活性炭滤板和HEPA滤板。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还设置有进风口滤板,且该进风口滤板包括叠放于风道平面上集尘网板以及无纺布滤板。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结构为复合过滤结构,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框体内的至少两层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之间通过无纺布层隔开,不同的蜂窝板中分别填充有不同粒径的活性炭颗粒,且靠进风侧的蜂窝板中填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靠出风侧的蜂窝板中填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且在这些不同粒径的活性炭颗粒中,粒径最大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不大于6mm,而粒径最小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不小于0.3mm。同时,因为活性炭颗粒为可回收的耗材,所述蜂窝板为可拆卸的替换结构,且所述可拆卸的替换结构优选通过抽拉、扣接、栓接、旋接中的一种进行固定。为了提高所述过滤结构的综合利用率,所述蜂窝板的厚度和蜂窝孔的大小与其内填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成正比,即填充大粒径活性炭颗粒的蜂窝板的厚度和蜂窝孔孔径要大于填充小粒径活性炭颗粒的蜂窝板的厚度和蜂窝孔孔径。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叶片通过功率可调的双向电机进行驱动。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引流叶片通过不同的开关进行独立控制。作为进一步限定,在所述海绵板的弧面突起表面成型有一层镀银不锈钢。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中采用纳米光触媒溶液与水的1:80~1:200稀释液作为雾化喷淋液,且为了提高雾化喷淋装置中喷淋液的使用效果并防止浪费,在所述雾化喷淋装置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回流托盘来进行喷淋液的循环喷淋以保持框体内的液体浓度。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光触媒滤网为光触媒铝基过滤网、光触媒镀钛金属过滤网。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井格状栅格板,所述井格状栅格板设置于框体的进风侧和/或出风侧来作为框体的支撑结构,且在所述井格状栅格板内嵌装有朝向净化单元的紫外LED灯带。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海绵板上均布的镂空孔的单孔直径不大于8mm,且所述镂空孔的镂空部分的截面积之和为所述海绵板面积的1/4~1/5。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海绵板的厚度为20~25mm,成型于所述海绵板上的所述弧面突起的突起高度为8~15mm,成型于所述海绵板上的所述镀银不锈钢层的厚度为0.1~0.5mm,且其镀银层厚度为8~10μ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多种空气进化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利用特殊结构的海绵板结构与光触媒滤网以及PHI主动净化单元进行组合,将光触媒滤网净化技术与PHI主动净化单元的效果进行叠合,将过滤结构和光触媒灭菌装置的被动净化与PHI主动净化进行匹配,配合双向引流叶片进行风向和风量的调整来控制主动净化因子的释放量和循环效率,相比于传统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提供的单纯的过滤净化效果,其可显著提高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且能有效提高空气质量;而利用带光触媒溶剂的水溶液进行喷泉水循环,在杀灭空气中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同时,保证了空气中的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净化单元以及框体部分的结构爆炸图。其中:1、进风口;2、无纺布滤板;3、集尘网板;4、循环风机;5、风道;6、过滤单元;7、净化单元;8、壳体;9、出风口;61、第一蜂窝板;62、第一无纺布层;63、第二蜂窝板;64、第二无纺布层;65、第三蜂窝板;71、紫外LED灯带;72、井格状栅格板;73、引流叶片;74、雾化喷淋装置;75、光触媒滤网;76、海绵板;77、PHI主动净化单元;78、HEPA滤板;79、超声波强化活性炭滤板;80、光触媒滤网组合架;81、框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2的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极高的特护病房,其需要将室内空气中的杂质、悬浮物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来帮助病人恢复。同时,由于该实施例的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能将室内空气中的杂质、悬浮物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到极低水平,因此也可以用于生物实验室等环境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图1表示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其包括作为支撑结构的金属材质壳体8,该壳体8内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风道5,风道5的前端连接进风口1,而为了提高进入设备的空气质量,在进风口1位置还设置有无纺布滤板2以及集尘网板3作为空气粗滤结构,用于过滤进入设备的较大尺寸的浮尘和杂质;而风道5的末端则连接设备的出风口9,而通过设备处理后的空气经过出风口9进入室内。在壳体8内的风道5上设置有一个循环风机4作为循环动力源,而在循环风机4的后部设置有净化组件,该净化组件自风道5的进风侧到出风侧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6以及净化单元7,并在净化单元7的出口端还套装有一个沿风道5内空气流通方向设置的框体81。其中,过滤单元6中包括三层蜂窝板,这三层蜂窝板为可拆卸的替换结构,通过抽拉方式进行插装和固定,三层蜂窝板自左到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风道以及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风道相连,且在所述循环风机一侧还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自风道进风侧到出风侧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以及净化单元,同时在所述净化单元的出口端还套装有一个沿空气流通方向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中设置有雾化喷淋装置、引流叶片以及朝向净化单元的紫外灯,而所述净化单元中包括设置于框体侧的光触媒滤网、海绵板以及PHI主动净化单元,所述光触媒滤网为光触媒铝基过滤网、光触媒镀钛金属过滤网,所述海绵板上均布通孔,且包括光面以及外凸面,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设置于海绵板的光面侧,所述海绵板的外凸面朝向所述框体,其表面成型有若干规则的弧面突起,所述光触媒滤网则顶靠于所述弧面突起表面上,且在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中还设置有超声波强化活性炭滤板和HEPA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风道以及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风道相连,且在所述循环风机一侧还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自风道进风侧到出风侧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以及净化单元,同时在所述净化单元的出口端还套装有一个沿空气流通方向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中设置有雾化喷淋装置、引流叶片以及朝向净化单元的紫外灯,而所述净化单元中包括设置于框体侧的光触媒滤网、海绵板以及PHI主动净化单元,所述光触媒滤网为光触媒铝基过滤网、光触媒镀钛金属过滤网,所述海绵板上均布通孔,且包括光面以及外凸面,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设置于海绵板的光面侧,所述海绵板的外凸面朝向所述框体,其表面成型有若干规则的弧面突起,所述光触媒滤网则顶靠于所述弧面突起表面上,且在所述PHI主动净化单元中还设置有超声波强化活性炭滤板和HEPA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为复合过滤结构,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框体内的至少两层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之间通过无纺布层隔开,不同的蜂窝板中分别填充有不同粒径的活性炭颗粒,且靠进风侧的蜂窝板中填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靠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永南
申请(专利权)人:龙永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