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暖化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温度不断上升。为了降低全球变暖的问题,需要降低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现有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中,采用提高燃料燃烧效果,同时配合后续处理来降低排放量,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大,同时降低的排放量有限,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防火性能一般、紧实程度低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反应材料的准备,准备用于处理带有二氧化碳的废气的反映材料,并准备相应的反应容器,将不同的反应材料放入到不同的反应容器之中,反应容器按照一定的顺序相连接;/nS2、收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在步骤S1完成后,利用收集装置对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进行收集,并利用引导结构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引导到脱硫脱销装置内;/nS3、对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废气被引导到脱硫脱硝装置内部之后,脱硫脱硝装置中的处理剂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进行处理,去除掉废气中的含氮、含硫物质;/nS4、对废气进行第一次氧化处理,在步骤S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反应材料的准备,准备用于处理带有二氧化碳的废气的反映材料,并准备相应的反应容器,将不同的反应材料放入到不同的反应容器之中,反应容器按照一定的顺序相连接;
S2、收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在步骤S1完成后,利用收集装置对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进行收集,并利用引导结构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引导到脱硫脱销装置内;
S3、对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废气被引导到脱硫脱硝装置内部之后,脱硫脱硝装置中的处理剂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进行处理,去除掉废气中的含氮、含硫物质;
S4、对废气进行第一次氧化处理,在步骤S3完成后,将经过脱硫脱硝后的气体导入到氧化装置中,氧化装置对此时的气体进行第一次氧化处理,使得气体中一氧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
S5、对废气进行第二次氧化处理,在步骤S4完成后,对经过第一次氧化处理的气体进行第二次氧化处理,使得气体中剩余的一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到反应后的气体;
S6、降温处理,将步骤S5完成后所得的气体导入到冷却装置中,利用冷却装置对该气体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气体温度下降到常温状态;
S7、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步骤S6完成后,将降温处理后的废气导入到反应罐中,利用反应罐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二氧化碳的去除工作,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水以及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气体;
S8、排除反应气体,在步骤S7完成后,将反应后生成的可排放气体排出,同时将剩下的液体导入到处理装置中;
S9、对废水进行处理,对步骤S6得到的液体进行处理,向处理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液体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导入到后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将碳酸钠和水的混合液体导入到沉淀池中;
S10、析出沉淀,对步骤S9中得到的混合液体进行析出沉淀,得到水和碳酸钠晶体;
S11、回收沉淀物,在步骤S10完成后,将水排放到相应装置中,对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煜,杨玺,黄孟阳,张国莹,贾开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