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pondin1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28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R‑spondin1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要求保护R‑spondin1蛋白或R‑spondin1蛋白激活剂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R‑spondn1是辐射微环境下BMSC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R‑spondin1可以增强辐射微环境下BMSC的放射抵抗,维持其自我更新能力其成骨分化潜能,从而维持其再生能力,外源性R‑spondin1可以抑制放射引起的小鼠骨量丢失;因此,R‑spondin1可能是防治放射性骨损伤的新的有效靶点,对于防治放射性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spondin1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R-spondin1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除了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性骨损伤是多种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骨质疏松、骨髓炎,甚至骨坏死和病理性骨折。据报道,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率达4%-30%,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罹患宫颈癌、直肠癌等癌症的女性接受盆腔放射治疗后,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比未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高3倍,且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14-58%,甚至超过了原发肿瘤的死亡率。然而迄今为止,放射性骨组织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放射性骨损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效果均不尽人意。其中,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有限,药物治疗中双膦酸盐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同时也减少新骨形成,从而降低骨转化率,维生素D由于激活破骨细胞将导致过渡活跃的骨转换,而激素治疗则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时。了解放射性骨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建立干预放射性骨损伤的新的有效策略成为相关学科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R-spondin1蛋白或R-spondin1蛋白表达激活剂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R-spondin1(或R-spondin-1)是一种内源性分泌蛋白,Wnt通路激活剂,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R-spondin1蛋白在防治放射性骨损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放射性骨损伤为X射线造成的骨损伤。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一种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所述药物中包括R-spondin1蛋白或R-spondin1蛋白表达激活剂。需要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或放射性高危风险者,通过摄入外源R-spondin1蛋白,或通过使用R-spondin1蛋白表达激活剂增加内源R-spondin1蛋白可降低因放射导致的骨损伤;放射性骨损伤患者可通过摄入外源R-spondin1蛋白,或通过使用R-spondin1蛋白表达激活剂增加内源R-spondin1蛋白得到有效的治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为PBS。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为注射剂。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R-spondn1是辐射微环境下BMSC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R-spondin1可以增强辐射微环境下BMSC的放射抵抗,维持其自我更新能力其成骨分化潜能,从而维持其再生能力,外源性R-spondin1可以抑制放射引起的小鼠骨量丢失;因此,R-spondin1可能是防治放射性骨损伤的新的有效靶点,对于防治放射性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关于R-spondin1在防治放射性骨损伤的研究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R-spondin1对小鼠骨组织的放射保护作用实验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骨髓腔注射过程的示意图;A小鼠麻醉;B留置针头垂直于膝关节关节面进入胫骨骨髓腔;C微量注射器注射药物;D骨髓腔注射预实验,a为骨髓腔注射台盼蓝的胫骨,髓腔内透出蓝色,周围肌肉及骨组织表面无台盼蓝染液,可见所注射药物到达且可留置于骨髓腔中;b为骨髓腔注射PBS的胫骨。图4为本专利技术R-spondin1对骨组织具有放射保护作用的实验结果;A为显微CT系统扫描成像图;B为各组骨骼量化参数统计结果。图5为外源R-spondin1对辐射后BMSC影响的研究结果;A为BMSC中干性相关因子转录水平的qRT-PCR检测结果;B为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C为BMSC中成骨相关因子转录水平的qRT-PCR检测结果;D为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矿化结果。图6为沉默R-spondin1对辐射后BMSC影响的研究结果;A为BMSC中干性相关因子转录水平的qRT-PCR检测结果;B为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C为BMSC中成骨相关因子转录水平的qRT-PCR检测结果;D为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矿化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关于R-spondin1在防治放射性骨损伤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R-spondin1蛋白用于预防放射性骨损伤的效果和R-spondin1用于治疗放射性骨损伤的效果,流程如图1。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Rspo1为R-spondin1缩写。实施例1R-spondin1对小鼠骨组织的放射保护作用(1)、实验方法:小鼠按体重分为两大组,分别为辐射组和非辐射组,每组6只。对于辐射及非辐射组小鼠,均于辐射前1天以及辐射第2、第4天,左侧胫骨骨髓腔注射重组R-spondin1蛋白(10μg/10μLPBS),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10μLPBS;首次辐射1个月后,小鼠CO2吸入处死,分离双侧胫骨,福尔马林固定24h,PBS洗涤3次,显微CT摄像收集骨组织相关信息(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①骨髓腔注射方法为:小鼠麻醉(ketamine/xylazinecocktail),涂抹眼药膏,术区备皮,局部消毒。左手拇指食指使胫骨近端前移,将膝关节屈曲为90°,右手持已润湿的留置针头,通过髌腱垂直进针,旋转针向外和向下,与胫骨长轴平行慢慢插入胫骨髓腔,直到出现落空感,确认针头进入骨髓腔后,微量注射器推进10μLR-spondin1蛋白溶液或PBS(如图3示意图所示)。②放疗过程为:小鼠麻醉后,仰面固定于辐射仪载物台上,胫骨以上部位,包括股骨、躯干、上肢及头部等用铅板覆盖,以2Gy(1.6Gy/分照射1.25分钟,320kVPrecisionX-raymachine)剂量辐射双侧胫骨。2Gy的剂量选择基于文献记载,与临床使用剂量对应。对照组小鼠除却辐射外(对照组小鼠不进行辐照),其它操作与辐射组完全相同。标本放置于直径19毫米的标本固定器内,使用显微CT系统扫描整根胫骨(CT100ScancoMedical,Bassersdorf,瑞士)。在生长板下方,分析一0.36mm的小梁骨区域和0.36mm的皮质切片,以及胫腓关节的近端3mm。骨骼量化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连续骨密度(Conn.D)、小梁数(Tb.N)、小梁厚度(Tb.Th)、小梁分离(tb.s)、结构模型指数(SMI)、体积骨密度(vBMD)。(2)、实验结果:CT结果显示(如图4),2Gy辐射后1个月,小鼠胫骨SMI升高,BV/TV降低;相对于注射PBS,注射R-spondin1能降低辐射后骨质疏松指数,*P<0.05。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R-spondin1蛋白或R-spondin1蛋白激活剂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R-spondin1蛋白或R-spondin1蛋白激活剂在制备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骨损伤为X射线造成的骨损伤。


3.一种防治放射性骨损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包括R-spondin1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夏娟张炜真陈晓丹谭家莉张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