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24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包括主钉、头钉和注射装置;所述主钉沿股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有固定孔,其倾斜且贯通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所述头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设置于股骨内;所述主钉和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流体孔,所述注射装置与所述头钉内部的流体孔相连接,以将流体经由所述头钉、主钉注射至股骨的内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结构合理,在主钉和头钉的内部设置流体孔,以便注入生物增强水凝胶,既满足了骨折固定的力学增强功能,又实现了对再生微环境调控的生物增强功能,解决畸形愈合、愈合部位力学性能不足、甚至骨不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骨折治疗理念包括坚强固定理念和生物学固定理念,其中坚强固定理念只考虑了力学性质,未能兼顾对生物微环境的调控及增强;生物学固定理念方法相对于坚强固定理念方法,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进行了转变,更好的实现了保护血运、减少了对局部骨生物微环境的干扰,但是仍未能完全解决骨折后生物环境破坏导致的再生修复难题。例如,对于髓内钉来说,这种对称中央夹板式固定方式可能存在断端移位导致的畸形愈合、愈合部位力学性能不足、甚至骨不连。专利CN111012463A公开了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系统,其包括主钉、头钉及支撑钉,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头钉穿过位于近端部分的头钉孔道,支撑钉穿过位于过渡部分的支撑钉孔道,支撑钉的末端与所述头钉的下侧抵接;所述主钉、头钉及支撑钉在股骨的近端形成三角形结构。该专利属于坚强固定理念,未能兼顾对生物微环境的调控及增强。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兼顾对生物微环境的调控及增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结构合理,在主钉和头钉的内部设置流体孔,以便注入生物增强水凝胶,既满足了骨折固定的力学增强功能,又实现了对再生微环境调控的生物增强功能,解决畸形愈合、愈合部位力学性能不足、甚至骨不连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包括主钉、头钉和注射装置;所述主钉沿股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有固定孔,其倾斜且贯通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所述头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设置于股骨内;所述主钉和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流体孔,所述注射装置与所述头钉内部的流体孔相连接,以将流体经由所述头钉、主钉注射至股骨的内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钉的内部设置有主钉孔道,其沿主钉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固定孔的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头钉孔道和竖向孔道,所述头钉孔道沿所述头钉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向孔道沿所述头钉的径向设置并与所述竖向孔道相连通,所述竖向孔道与所述主钉的流体孔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钉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竖向孔道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钉还设置有周向孔道,所述周向孔道沿所主钉的径向设置并与所述主钉孔道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装置注射的流体为生物增强型水凝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钉的外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头钉孔道同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装置通过转接头及管路与所述头钉孔道连接,所述转接头密封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钉的外端还设置有拧紧部,其通过旋转方式进入所述近端部分的固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孔道位于所述主钉的远端部分,其内径不大于所述主钉孔道的内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结构合理,在主钉和头钉的内部设置流体孔,以便注入生物增强水凝胶,既满足了骨折固定的力学增强功能,又实现了对再生微环境调控的生物增强功能,解决畸形愈合、愈合部位力学性能不足、甚至骨不连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生物增强型髓内钉的部件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主钉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头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头钉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静态扭矩测试装置示意图。图中:10.主钉;11.近端部分;12.过渡部分;13.远端部分;14.固定孔;15.主钉孔道;16.周向孔道;20.头钉;20a.连接部;20b.拧紧部;21.头钉孔道;22.竖向孔道;23.限位槽;30.注射装置;31.转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所述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包括主钉10、头钉20和注射装置30。图2是生物增强型髓内钉的部件拆解图。所述主钉10沿股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钉10由近端部分11、过渡部分12及远端部分13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近端部分11设置有固定孔14,其倾斜且贯通所述近端部分11设置,所述头钉20穿过所述固定孔14并设置于股骨内;所述主钉10和所述头钉20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流体孔,所述注射装置30与所述头钉20内部的流体孔相连接,以将流体经由所述头钉20、主钉10注射至股骨的内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注射装置30注射的流体为生物增强型水凝胶,优选其成分包括(1)接枝有N-氢琥珀酰亚胺酯的聚丙烯酸(PAA-NHS),具有骨组织粘附性能;(2)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ethyla-cyanoacrylate),具有金属粘附性能。水凝胶的生物学增强功能通过内部负载载药微囊实现。包括:促成血管、促成骨、促骨免疫、抗感染。载药通过一药多作用/多药协同增强作用实现。有水凝胶+4种载药微球,分别为抗感染(抗生素)载药、促血管生成(VEGF)载药、促骨修复(BMP-2)载药、改善炎症反应(IL-10/2-Methoxyestradiol等可以促进M1巨噬细胞向M2巨噬细胞转化的药物)载药。因此能够对再生微环境调控,实现生物增强功能。一方面,水凝胶同时具有骨粘附和金属粘附性能,将髓内钉和骨进行粘附;另一方面,水凝胶可作为物理填充,占据植入髓内钉与骨之间的物理空间,因此提供的力学支撑更强;此处的髓内钉是指在股骨内部的主钉和头钉形成的组件。此外,由于水凝胶以及载药微球促进新骨长入主钉外周侧壁上的通道中,形成网状结构,使髓内钉与骨组织紧密结合一体,增加了力学稳定性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钉10的内部设置有主钉孔道15,其沿主钉10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固定孔14的下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加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头钉和注射装置;所述主钉沿股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有固定孔,其倾斜且贯通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所述头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设置于股骨内;所述主钉和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流体孔,所述注射装置与所述头钉内部的流体孔相连接,以将流体经由所述头钉、主钉注射至股骨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头钉和注射装置;所述主钉沿股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钉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及远端部分组成;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有固定孔,其倾斜且贯通所述近端部分设置,所述头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设置于股骨内;所述主钉和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流体孔,所述注射装置与所述头钉内部的流体孔相连接,以将流体经由所述头钉、主钉注射至股骨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的内部设置有主钉孔道,其沿主钉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固定孔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钉的内部设置有头钉孔道和竖向孔道,所述头钉孔道沿所述头钉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向孔道沿所述头钉的径向设置并与所述竖向孔道相连通,所述竖向孔道与所述主钉的流体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增强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钉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里程唐佩福尹鹏滨崔翔吕厚辰李佳李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