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腓骨髓内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8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圆穿孔内滑动套设有插杆,插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插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髓内针主体滑动套设在方杆上,髓内针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四个插杆插出形成十字形并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达到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且能够将四个插杆收入,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腓骨髓内针
本技术涉及腓骨髓内针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腓骨髓内针。
技术介绍
髓内针是用于髓内固定术的一种固定钉,是将大小、长短适合的髓针插置于骨折断端两侧的骨髓腔内,使骨折得以固定的手术,髓内针有不同类型,如“V”形、梅花形、三角形等等;如授权公告号CN202776521U公开了膨胀型髓内针,包括针体,针体上具有针尖和针尾,针体上设置有外形呈橄榄状的自膨胀节,在不扩髓下即可进针,对骨髓损伤小,具有自膨胀记忆效应并且自膨胀节抗旋转能力强。上述专利公开的膨胀型髓内针虽然通过中部的膨胀鼓起部位起到限位,能够避免打转或滑脱的现象,不需要另外打横定加固,能够降低外部伤口数量和横钉漏出的影响;但是此种方式存在后期髓内针取出困难,主要体现在髓内针中部膨胀的部位,在后期从手术口抽出时与骨头内部存在较大卡紧的现象,导致难以取出,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新型腓骨髓内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腓骨髓内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圆穿孔内滑动套设有插杆,插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插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髓内针主体滑动套设在方杆上,髓内针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内转动套设有螺杆,方杆螺纹套设在螺杆上,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块,圆块的顶部开设有内六角扳手槽,方杆的底端铰接有四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与对应的竖杆靠近方杆的一侧相铰接,相对的两个连接杆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圆形槽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开设有同一个方孔,且方孔的侧壁与方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方杆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与螺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圆形槽内固定套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圆块的外侧与圆形槽的侧壁活动接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髓内针主体、矩形槽、圆穿孔、插杆、竖杆、内六角扳手槽、连接杆、圆形槽、螺杆、方杆、圆块、尖头与方孔相配合,通过使用与内六角扳手槽相匹配的六角扳手工具正向转动圆块,圆块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方杆在方孔内向下滑动,方杆带动四个连接杆对四个竖杆挤压,在挤压力下,四个竖杆带动四个插杆均插出至髓腔内并尖端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能够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后期取出时,与上述相反的操作进行反向转动圆块,此时方杆转变为向上移动并通过四个连接杆拉动四个竖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竖杆带动对应的插杆的尖端收入圆穿孔内,解除了对髓内针主体的限制,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四个插杆插出形成十字形并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达到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且能够将四个插杆收入,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腓骨髓内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腓骨髓内针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腓骨髓内针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腓骨髓内针的方杆立体示意图。图中:1髓内针主体、2矩形槽、3圆穿孔、4插杆、5竖杆、6内六角扳手槽、7连接杆、8圆形槽、9螺杆、10方杆、11圆块、12尖头、13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1,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12,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2,且矩形槽2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3,圆穿孔3内滑动套设有插杆4,插杆4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2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5,插杆4远离竖杆5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5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10,髓内针主体1滑动套设在方杆10上,髓内针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8,且圆形槽8内转动套设有螺杆9,方杆10螺纹套设在螺杆9上,螺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1,圆块11的顶部开设有内六角扳手槽,方杆10的底端铰接有四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底端与对应的竖杆5靠近方杆10的一侧相铰接,相对的两个连接杆7对称设置,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四个插杆4插出形成十字形并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达到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1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且能够将四个插杆4收入,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1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1,有利于使用。本技术中,圆形槽8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2的顶部内壁之间开设有同一个方孔13,且方孔13的侧壁与方杆10的外侧滑动连接,方杆10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与螺杆9螺纹连接,圆形槽8内固定套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与螺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圆块11的外侧与圆形槽8的侧壁活动接触,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四个插杆4插出形成十字形并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达到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1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且能够将四个插杆4收入,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1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1,有利于使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当使用钳口将髓内针主体1插入以整复好的骨折髓腔内后,此时可以通过使用与圆块11顶部的内六角扳手槽相匹配的六角扳手工具,达到通过六角扳手工具正向转动圆块11,圆块11带动螺杆9转动,在开设在方杆10顶端的螺纹孔的作用下,螺杆9转动能带动方杆10在方孔13内向下滑动,方杆10带动四个连接杆7对四个竖杆5挤压,在挤压力下,四个竖杆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竖杆5带动对应的插杆4插出至髓腔内并尖端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此时四个插杆4形成十字形,能够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1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后期取出时,与上述相反的操作进行反向转动圆块11,此时方杆10转变为向上移动,此时方杆10通过四个连接杆7拉动四个竖杆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竖杆5带动对应的插杆4的尖端收入圆穿孔3内,此时由于四个插杆4分别收入对应的圆穿孔3内,只存留髓内针主体1,达到解除了对髓内针主体1的限制,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1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1,有利于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12),所述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2),且矩形槽(2)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3),圆穿孔(3)内滑动套设有插杆(4),插杆(4)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2)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5),插杆(4)远离竖杆(5)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5)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10),髓内针主体(1)滑动套设在方杆(10)上,髓内针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8),且圆形槽(8)内转动套设有螺杆(9),方杆(10)螺纹套设在螺杆(9)上,螺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1),圆块(11)的顶部开设有内六角扳手槽(6),方杆(10)的底端铰接有四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底端与对应的竖杆(5)靠近方杆(10)的一侧相铰接,相对的两个连接杆(7)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12),所述髓内针主体(1)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2),且矩形槽(2)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3),圆穿孔(3)内滑动套设有插杆(4),插杆(4)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2)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5),插杆(4)远离竖杆(5)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5)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10),髓内针主体(1)滑动套设在方杆(10)上,髓内针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8),且圆形槽(8)内转动套设有螺杆(9),方杆(10)螺纹套设在螺杆(9)上,螺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块(11),圆块(11)的顶部开设有内六角扳手槽(6),方杆(10)的底端铰接有四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底端与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国喜康建国刘钦毅李正伟杨言慧刘亚东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