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98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顺次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壳体、微波介质板和下层壳体,下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面中心位置铺设液晶,液晶四周包围有胶框,微波介质板朝向上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微带传输线段、交指电容段、微带转接段和直流偏置线,朝向下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渐变微带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较宽的移相范围,以及较宽的工作频带和更低的插入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属于移相器的

技术介绍
移相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微波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相控阵雷达、仪器仪表、移动通信等领域。移相器本质是通过控制信号传输路径的电长度,从而引起信号的传输时延,进而实现符合要求的相位延迟。传统的移相器往往只能实现固定的相位调控,而实现智能波束控制的相控阵天线往往要求移相器具备连续可调的相位偏移,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机械调相和电子调相。前者移相精度高但速度慢,难以满足相控阵天线应用领域,多用于移动通信天线。后者多采用介电常数受偏置电压控制的材料,如铁电材料或者液晶材料,通过连续改变介质的偏置电压来调整传输线电长度,从而实现相位的连续调控。目前研究人员对液晶移相器的研究多注重于拓展移相范围、提高响应速度等,然而这些技术难点更多囿于液晶材料的属性。基于现有的液晶材料技术状态和生产工艺,液晶移相器仍然存在工作带宽较窄、插入损耗较高的缺点和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能实现较宽频带、插损低,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顺次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壳体、微波介质板、液晶和下层壳体,所述下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面中心位置铺设有液晶,所述下层壳体围绕液晶的四周设有胶框,所述胶框内形成容纳液晶的腔体,且胶框粘接下层壳体与微波介质板;所述微波介质板朝向上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微带传输线段、交指电容段、微带转接段和直流偏置线,朝向下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渐变微带段。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从上层壳体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上层壳体与微波介质板盖合后,所述微带传输线位于矩形槽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渐变微带段的宽度从中间朝向输出的两端渐变缩小,所述渐变微带段和液晶紧密贴合;所述微带转接段与渐变微带段通过金属化过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微带传输线段有两个,对称设置于微波介质板两侧靠近边缘位置,每个所述微带传输线段朝向微波介质板中心的一端均连接交指电容段,每个所述交指电容段朝向微波介质板中心的一端均连接微带转接段,所述渐变微带段位于微波介质板的中心,渐变微带段的两端通过金属化过孔分别与相对侧的微带转接段的对应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偏置线从渐变微带段与微带转接段的连接端引出,延伸到微波介质板边缘。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直流偏置线位于缺口中。进一步的,所述微带传输线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由金属化过孔组成的围栏,所述围栏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围栏预留有直流偏置线经过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为金属结构,或者表面金属化处理的非金属结构;当所述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为表面金属化处理的非金属结构时,选用表面镀金属的塑料件、表面覆铜的异型PCB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优化选取两侧的交指电容参数,可以形成带通滤波器的效果,使得所需频段外的信号截止,同时又能隔断直流偏置信号至微带传输线段,避免直流信号引起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两端的交指电容结构参数可以不一致,且交指电容的类型可以不同。通过直流偏置线控制液晶的偏置电压,从而控制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变化,进而改变传输线的电长度,最后改变信号的相位偏移量。和液晶紧密贴合的微带渐变层,采用宽度渐变的方式实现宽频带的阻抗匹配,减少因为阻抗失配引入的回波损耗,需要指出的是渐变方式可以选择台阶线渐变、梯形渐变、指数渐变等方式。为防止信号泄露,在微带传输线两侧设置金属化过孔组成的围栏,装配后,围栏的金属化过孔两端和对应端的上壳体、下壳体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现有的成熟液晶材料,可以实现较宽的移相范围,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可以实现180°范围内的移相;2、本技术可以实现较宽的工作频带,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移相器的工作相对带宽达20%;3、本技术可以实现更低的插入损耗,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移相器的工作频带内插入损耗不高于1dB;4、本技术结构简单,工艺成熟,非常利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的长度方向的中线位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位置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微波介质板朝向上层壳体的一面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微波介质板朝向下层壳体的一面视图,图6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的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损频响曲线,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相频响曲线,图中:1—上层壳体,2—微波介质板,3—胶框,4—下层壳体,5—胶槽,6—液晶,7—矩形槽,8—缺口,9—交指电容段,10—微带传输线段,11—微带转接段,12—围栏,13—金属化过孔,14—直流偏置线,15—渐变微带段。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层壳体1、微波介质板2、液晶6和下层壳体4。参见图2和图3,液晶6内嵌封装或者平铺在下层壳体4朝向微波介质板2的一侧表面,具体形式为,微波介质板2内嵌挖设有液晶池,液晶池内灌装液晶材料形成液晶6;或者在微波介质板2中心位置的表面平铺液晶6,因为液晶6非常薄,胶框3的高度稍微高出一点,给液晶6留有厚度余量便可。微波介质板2与下层壳体4紧密胶合,胶合方式为,下层壳体4围绕液晶池的四周内嵌挖设有一圈的胶槽5,胶槽5内填满胶水,胶水在胶槽5中形成胶框3;或者在下层壳体4表面直接粘合胶框3,胶框3形成中间形成容纳腔,液晶6置于胶框中,将液晶6包围住,胶框3将下层壳体4与微波介质板2紧密胶合,胶框3也能确保液晶6与下层壳体4密封。微波介质板2液晶移相器的核心部件,为降低插入损耗,选用低损耗角正切的微波介质板2材,采用双面制版工艺。微波介质板2印制有微带传输线,上层壳体1朝向微波介质板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7,所述矩形槽7从上层壳体1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上层壳体1与微波介质板2盖合后,所述微带传输线位于矩形槽7下方。参见图4,微波介质板2朝向上层壳体1的一侧印制有微带传输线段10、交指电容段9、微带转接段11和直流偏置线14,微带传输线段10有两个,对称设置于微波介质板2两侧靠近边缘位置,每个所述微带传输线段10朝向微波介质板2中心的一端均连接交指电容段9,每个所述交指电容段9朝向微波介质板2中心的一端均连接微带转接段11。参见图5,微波介质板2朝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顺次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壳体、微波介质板、液晶和下层壳体,/n所述下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面中心位置铺设有液晶,/n所述下层壳体围绕液晶的四周设有胶框,所述胶框内形成容纳液晶的腔体,且胶框粘接下层壳体与微波介质板;/n所述微波介质板朝向上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微带传输线段、交指电容段、微带转接段和直流偏置线,朝向下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渐变微带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顺次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壳体、微波介质板、液晶和下层壳体,
所述下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面中心位置铺设有液晶,
所述下层壳体围绕液晶的四周设有胶框,所述胶框内形成容纳液晶的腔体,且胶框粘接下层壳体与微波介质板;
所述微波介质板朝向上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微带传输线段、交指电容段、微带转接段和直流偏置线,朝向下层壳体的一侧印制有渐变微带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壳体朝向微波介质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从上层壳体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上层壳体与微波介质板盖合后,所述微带传输线位于矩形槽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微带段的宽度从中间朝向输出的两端渐变缩小,所述渐变微带段和液晶紧密贴合;
所述微带转接段与渐变微带段通过金属化过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的相位连续可调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传输线段有两个,对称设置于微波介质板两侧靠近边缘位置,
每个所述微带传输线段朝向微波介质板中心的一端均连接交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劼宋飞王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星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