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301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包括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和第三部分电路(300)、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谐振反射负载技术提升了移相范围,使用双电压控制技术拓展了移相带宽并降低了移相附加损耗,实现了宽带360°移相范围、低损耗、低移相附加损耗的反射型移相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基于6GHz以上的高频通信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其较宽的频谱范围为毫米波5G通信、宽带卫星通信等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缓解了sub-6GHz通信存在的频谱资源紧缺的状况。为了弥补高频通信引入的高损耗,相控阵技术被普遍采用。通过多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技术,相控阵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输出功率以克服传播损耗;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需求,调节波束的收发方向,将有限的能量集中在所需的方向上,以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通信。相控阵系统的每个阵元需要一个移相器来调节该阵元的信号相位,移相器的性能决定了相控阵系统进行波束赋形和波束扫描的性能。为实现宽带、高精度、低功耗的波束赋形以及简化相控阵系统的幅度、相位校准,移相器需要实现以下几点:(1)宽带360°的移相范围,(2)低功耗和低损耗,(3)低移相附加损耗,(4)稳定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有源移相器相比,无源移相器具有零直流功耗和高线性度的优点。常用的无源移相器结构包括开关型和反射型结构。其中,开关型移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和第三部分电路(300)、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所述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分别接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和第三部分电路(300)、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和第三部分电路(300)、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所述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分别接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和第三部分电路(300)、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正交耦合器构成的第一部分电路(100)包括第一电感(101)和第二电感(102),所述的第一电感(101)和第二电感(102)之间存在耦合,构成一个3dB正交耦合器,所述3dB正交耦合器将输入端IN的信号转换为一对幅度相同、相位差为90°的正交信号从直通端THR和耦合端COU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3dB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IN和隔离端ISO分别连接由输入匹配网络构成的第四部分电路(400)和由输出匹配网络构成的第五部分电路(500),直通端THR和耦合端COU连接两个相同的反射负载,所述3dB正交耦合器的直通端THR接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所述3dB正交耦合器的耦合端COU接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三部分电路(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反射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三谐振反射负载构成的第二部分电路(200)由第一电容(201)、第二电容(202)、第一电阻(203)、第二电阻(204)、第三电阻(209)、第一变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涤燹尤肖虎顾鹏郑恩淇张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