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及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54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及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包括腔体、均收容于腔体内的移相电路和介质板,所述移相电路包括至少两段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且依次串联设置的扇形线芯,所述介质板包括与所述扇形线芯的数量对应设置并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介质板可沿穿过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并垂直于所述介质板的表面的轴线转动,且所述介质板在转动后可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扇形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中,将移相电路设为多段扇形线芯,在进行移相调节时,介质板的旋转角度等于一个扇形线芯的圆心角时便可完成整个移相调节的行程,可有效缩减移相调节行程,简化基站天线的整机布局,实现天线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和采用所述介质滑动型移相器的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移相器作为基站天线的重要组成配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不断改变馈电点到负载之间的电长度来改变二者之间相位差。目前,移相器的移相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直接改变馈电点至天线单元的物理路径长度来改变相位,例如金属滑动型移相器,该实现方式由于移相器中的网络通过耦合形式相连,工艺实现较困难,并且易造成互调隐患,影响基站天线互调稳定性;第二种是通过改变馈电点至天线单元中间传输线的介电常数来实现移相,例如中国专利CN108879035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通过旋转介质板而改变移相电路被介质板覆盖的面积,从而调节移相电路的介电常数,实现移相,该结构由于互调较稳定且实现形式简单已被大范围使用,但存在问题是需要将介质板旋转180度才能完成整个移相调节行程,过长的移相调节行程不利于基站天线的整机布局,难以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缩短移相调节行程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介质滑动型移相器的基站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作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包括腔体、均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移相电路和介质板,所述移相电路包括至少两段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且依次串联设置的扇形线芯,所述介质板包括与所述扇形线芯的数量对应设置并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介质板可沿穿过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并垂直于所述介质板的表面的轴线转动,且所述介质板在转动后可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扇形芯线。优选地,所述至少两段扇形线芯的圆心角之和为180度。更优地,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角等于所述扇形线芯的圆心角。优选地,所述扇形线芯包括至少两段直径依次减小且依次串联设置的圆弧段,所述至少两段圆弧段同心设置。更优地,所述至少两段圆弧段的圆心角相同。优选地,所述扇形线芯沿其直径方向来回弯折设置构成波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移相电路的传输线类型为空气带状线结构。优选地,所述介质板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扇形线芯穿过的避让槽。可选地,所述介质板设有两层,所述移相电路设于所述两层介质板之间。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基站天线,包括上述介质滑动型移相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中,移相电路包括多段扇形线芯,且介质板包括与所述扇形线芯的数量对应设置的多个扇形结构,在进行移相调节时,所述介质板旋转角度等于所述扇形线芯的圆心角时便可完成整个移相调节的行程,可有效缩减移相调节行程,从而在应用于基站天线内时可简化基站天线的整机布局,提高天线设计集成度以实现天线小型化。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中,移相电路的扇形线芯包括至少两段直径依次减小且依次串联设置的圆弧段,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信号流经长度,在不增加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移相量。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中,移相电路的扇形线芯沿其直径方向来回弯折设置构成波形结构,同样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信号流经长度,实现更大的移相量。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介质滑动型移相器中的移相电路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相电路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移相电路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的基站天线中的移相电路及功分电路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零/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零/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零/部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图1至图6共同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其用于设置在天线内实现天线的相位调节,由于结构紧凑且调节行程短,可有效简化基站天线的整机布局,提高天线设计集成度以实现天线小型化。如图1所示,所述介质滑动型移相器1包括腔体11、移相电路12和介质板13,所述移相电路12和介质板13均设于所述腔体11内。进一步地,所述腔体11由底座111和顶板112组合构成,所述底座111和顶板1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移相电路12和介质板13均夹设于所述底座111和顶板112之间,通过所述底座111和所述顶板112共同形成所述移相电路12的地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腔体11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12远离所述底座111一面上的介质块113,所述介质块113可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顶板112为贴合或者电镀于所述介质块113表面的金属层。所述顶板112和介质块113上均开设有供馈线穿入所述腔体11内部的通孔(未标号,下同),天线馈线可通过所述通孔穿入所述腔体11内部与所述移相电路12连接。优选地,所述移相电路12的传输线类型为空气带状线结构,可有效降低损耗,在应用于基站天线内时可改善天线的增益。请结合图2,所述移相电路12包括两段扇形线芯121和沿所述扇形线芯121的直径方向设置并将两段所述扇形线芯121串联起来的连接段122,两段所述扇形线芯121沿同一圆心的圆周方向等距排布,即两段所述扇形线芯121相对设置。所述介质板13包括两个沿同一圆心的圆周方向排布的扇形结构131,所述介质板13可沿穿过所述扇形结构131的圆心并垂直于所述介质板13的表面的轴线转动。所述扇形线芯121的圆心位于所述轴线内且所述扇形线芯12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扇形结构131的直径,即所述扇形结构131在转动后可覆盖所述扇形线芯121,在使用时可通过旋转所述介质板13调整所述扇形线芯121被所述扇形结构131所覆盖的面积,从而调节所述移相电路12中传输线的介电常数,进而改变所述移相电路12内的传输线长度,实现相位调节。其次,由于在实现相位调节时,所述移相电路12中不存在耦合连接的设计,故可保障部件的驻波、幅相、三阶互调等重要指标的稳定性。优选地,两段所述扇形线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包括腔体、均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移相电路和介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电路包括至少两段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且依次串联设置的扇形线芯,所述介质板包括与所述扇形线芯的数量对应设置并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介质板可沿穿过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并垂直于所述介质板的表面的轴线转动,且所述介质板在转动后可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扇形芯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包括腔体、均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移相电路和介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电路包括至少两段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且依次串联设置的扇形线芯,所述介质板包括与所述扇形线芯的数量对应设置并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介质板可沿穿过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并垂直于所述介质板的表面的轴线转动,且所述介质板在转动后可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扇形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段扇形线芯的圆心角之和为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结构的圆心角等于所述扇形线芯的圆心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滑动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线芯包括至少两段直径依次减小且依次串联设置的圆弧段,所述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贾飞飞郑之伦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