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8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线度检测装置,涉及检测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基体,基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检测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针,第一检测针和第二检测针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二检测针与基体滑动连接,直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检测针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基体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检测针连接,用以对第二检测针施加向该第二检测针头部方向的力,以维持该第二检测针向外伸出的幅度超出两个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且超出的幅度为设定距离;第二检测针设置有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距离检测单元用以检测第二检测针相对于基体的滑动距离,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且能够精确得到曲轴的弯曲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是一种典型的不对称、不规则,且形状复杂的零件,曲轴在锻造、切边、热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形,因此需要对曲轴的形位公差进行检测。直线度作为影响曲轴毛坯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对直线度进行严格有效的测量和控制,才能保证曲轴的加工精度。在现有检测样板包括固定连接在样板上三个高度相同的检测针,在直线度检测中,需利用塞尺插入中间检测针与曲轴毛坯之间的间隙,检测曲轴的弯曲量是否满足要求,测量过程繁复,效率较低,存在较大误差,而且曲轴弯曲量不能有效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度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在直线度检测中,需利用塞尺插入中间检测针与曲轴毛坯之间的间隙,检测曲轴的弯曲量是否满足要求,测量过程繁复,效率较低,存在较大误差,而且曲轴弯曲量不能有效量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检测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针,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检测针与所述基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的幅度可调;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检测针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针连接,用以对所述第二检测针施加向该第二检测针头部方向的力,以维持该所述第二检测针向外伸出的幅度超出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且超出的幅度为设定距离;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有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第二检测针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针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针的数量一个,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检测针与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检测针插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二检测针上,所述第二检测针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抵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基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孔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孔分别与所述通孔对齐;所述第二检测针插装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检测针的远离其头部的一端与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的测头抵接;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的一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的另一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距离检测单元为百分表。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的与所述基体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贯穿所述基体的上下表面,所述外螺纹部上连接有两个锁紧螺母,两个所述锁紧螺母设置在所述基体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抵接,通过调整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检测针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一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二检测针向外超出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的幅度。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一检测针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通槽内;另一个所述第一检测针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通槽内,以使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与所述第二检测针之间的距离可调。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均与所述基体垂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所述直线度检测样板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检测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针,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检测针与所述基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的幅度可调;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检测针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针连接,用以对所述第二检测针施加向该第二检测针头部方向的力,以维持该所述第二检测针向外伸出的幅度超出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且超出的幅度为设定距离;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有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第二检测针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距离。使用时,利用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两个第一检测针的头部分别与曲轴的外表面抵接,第二检测针的头部也与曲轴的外表面抵接,弹性部件受力,带动第二检测针向远离曲轴外表面的方向运动,可以通过第二检测针上设置的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出第二检测针相对于基体的滑动距离,从而得到曲轴在第二检测针处的弯曲量,随后,将直线度检测装置远离曲轴,第二检测针在弹性部件弹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检测针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且能够精确得到曲轴的弯曲量,弹性部件带动第二检测针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方便下一次直线度的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Ⅰ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第一套筒的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第一套筒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第二套筒的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第二套筒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直线度检测装置的基体的示意图。图标:100-基体;110-通孔;120-第一通槽;130-第二通槽;200-第一检测针;210-锁紧螺母;300-第二检测针;301-凸块;310-第一套筒;311-第一内孔;312-第一安装孔;313-第一凸台;320-第二套筒;321-第二内孔;322-第二安装孔;323-第二凸台;330-螺栓组件;410-第一弹簧;4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包括基体;/n所述基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检测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针,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n所述第二检测针与所述基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的幅度可调;/n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检测针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针连接,用以对所述第二检测针施加向该第二检测针头部方向的力,以维持该所述第二检测针向外伸出的幅度超出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且超出的幅度为设定距离;/n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有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第二检测针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包括基体;
所述基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检测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针,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检测针和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
所述第二检测针与所述基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检测针的头部向外伸出的幅度可调;
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检测针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针连接,用以对所述第二检测针施加向该第二检测针头部方向的力,以维持该所述第二检测针向外伸出的幅度超出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头部之间的连线,且超出的幅度为设定距离;
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有刻度或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第二检测针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针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针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针的数量一个,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检测针与两个所述第一检测针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检测针插装在所述通孔内;
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二检测针上,所述第二检测针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抵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栋于晓刚马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文登恒润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