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锅炉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一般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够进行排放,其中尾气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脱硫脱硝处理,在脱硫脱硝处理后尾气内还含有大量的热能够被回收,而传统的脱硫脱硝系统内的余热回收结构较为简单,难以有效的将热量转移至需要送入锅炉内的空气中。如果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控制热交换过程,热量转换彻底的新型脱硫脱硝系统的热回收设备就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前处理腔,且壳体的右侧开设有末端处理腔,所述壳体的中间由隔离片分割为呈蛇形布置的前换热流道和后换热流道,且前换热流道和后换热流道之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前处理腔(30),且壳体(1)的右侧开设有末端处理腔(20),所述壳体(1)的中间由隔离片(29)分割为呈蛇形布置的前换热流道(24)和后换热流道(28),且前换热流道(24)和后换热流道(28)之间通过换热分隔板(27)隔离;/n所述壳体(1)的左侧焊接安装有与前处理腔(30)连通的尾气进入管(10),且尾气进入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前处理腔(30)内呈阵列式安装有至少五个吸附过滤片(26),且前处理腔(30)与前换热流道(24)之间通过均流孔(25)连通,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热回收再利用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前处理腔(30),且壳体(1)的右侧开设有末端处理腔(20),所述壳体(1)的中间由隔离片(29)分割为呈蛇形布置的前换热流道(24)和后换热流道(28),且前换热流道(24)和后换热流道(28)之间通过换热分隔板(27)隔离;
所述壳体(1)的左侧焊接安装有与前处理腔(30)连通的尾气进入管(10),且尾气进入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前处理腔(30)内呈阵列式安装有至少五个吸附过滤片(26),且前处理腔(30)与前换热流道(24)之间通过均流孔(25)连通,所述末端处理腔(20)内安装有与前换热流道(24)连通的引流管(18),且引流管(18)的末端安装有伸入末端处理腔(20)底部的导气喷头(23);
所述末端处理腔(20)内通过导流分隔板(22)分隔为呈U形分布的左右两侧,且壳体(1)的右侧安装有与末端处理腔(20)的右侧连通的尾气排放管(5),所述末端处理腔(20)的右侧在对应尾气排放管(5)的下方十厘米处安装有气液分离膜(19),且末端处理腔(20)的右侧在位于气液分离膜(19)的下方处安装有至少三个多孔网板(21);
所述壳体(1)的后端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通末端处理腔(20)的供液泵(16),且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连通末端处理腔(20)的排放管(3),所述壳体(1)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空气泵(15),且空气泵(15)的输出端安装有插入末端处理腔(20)的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的输出端与后换热流道(28)的右侧连通,且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连通后换热流道(28)和锅炉供气端的空气排出管(13),所述壳体(1)的上方在对应前处理腔(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宝,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清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