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及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5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焚烧炉及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安装在焚烧炉本体一端上的烧嘴、含VOC的废气入口、焚烧后废气出口和连接在烧嘴上的助燃空气进气管,含VOC的废气入口与含VOC的废气进气管连通,焚烧后废气出口与废气出气管连通,焚烧炉还包括燃气进气总管、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和混合空间,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燃气进气总管连接,燃气第一进气管另一端与烧嘴连通,燃气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混合空间连通,含VOC的废气入口位于混合空间内,燃气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燃气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去除废气中的VOC,又能实现NOx的超低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焚烧炉及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焚烧炉及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
技术介绍
在很多工业过程中都会释放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VOC,只是不同的工业过程产生的VOC成分不一样,根据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含有VOC的工业废气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而必须将VOC去除后进行排放。目前市场上去除VOC的方法很多,比如活性炭吸附、光触媒、高温焚烧等,但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前市场上的许多工艺都无法满足排放达标,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高效VOC治理方式是高温焚烧。高温焚烧是通过烧嘴燃烧一定燃料产生热量维持炉膛温度在800℃左右,然后让含有VOC的废气通过该高温炉膛并停留一段时间,让VOC在炉膛高温环境下裂解为CO2与H2O的过程。图1为一种直接焚烧炉燃烧装置,图1中,燃料天然气1在助燃空气2的助燃下在烧嘴7处在炉膛6内点火燃烧,含VOC的废气2经预热管5预热后从上方进入炉膛6焚烧,焚烧后的废气4作为预热管5的热源经预热管5排出。该方式可以很好地去除废气中的VOC,但由于烧嘴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导致高温焚烧工艺在去除VOC的同时又产生了一定量的NOx,NOx中,如NO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造成缺氧在大气中,NO在02作用下会被缓慢氧化成N02,生成的N02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导致肺部和支气管疾病;N02比NO的毒性高4倍,是酸雨中硝酸和亚硝酸的前驱体,在紫外光照射下,N02会与大气中的碳氧化合物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生成的酸雨和光化学烟雾会引起农作物和森林大面积枯死,酸雨还会腐蚀建筑和设备,光化学烟雾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近地层大气中臭氧会对中枢神经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国家对NOx的排放控制更为严格,也制定有相应的标准,并且该排放标准在不断提高,一些地区的NOx排放标准对于常规烧嘴燃烧很难达到。上述
技术介绍
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并非是申请本技术之前已向普通公众公开的公知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与废气直接参混进行高温焚烧的装置,既能去除废气中的VOC,又能实现NOx的超低排放。技术方案是:一种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安装在焚烧炉本体一端上的烧嘴、含VOC的废气入口、焚烧后废气出口和连接在烧嘴上的助燃空气进气管,含VOC的废气入口与含VOC的废气进气管连通,焚烧后废气出口与废气出气管连通,所述焚烧炉还包括燃气进气总管、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和混合空间,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燃气进气总管连接,燃气第一进气管另一端与烧嘴连通,燃气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混合空间连通,含VOC的废气入口位于混合空间内,燃气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燃气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自动切断阀,第二控制阀为自动切断阀。作为优选,所述焚烧炉为RTO焚烧炉。作为优选,所述焚烧炉还包括预热器,预热器套在废气出气管上,含VOC的废气进气管位于预热器与废气出气管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含VOC的废气进气管盘旋绕过废气出气管。作为优选,焚烧炉还包括天然气喷枪,天然气喷枪位于混合空间内,天然气喷枪与燃气第二进气管。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该降低焚烧产生的NOx浓度的系统包括上述的焚烧炉。本技术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烧嘴燃烧会产生较多NOx的原因是由于烧嘴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较高,在炉膛内容易产生局部高温点,从而产生较多NOx。本技术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局部高温点,从而降低燃烧过程产生的NOx排放,既能去除废气中的VOC,又能实现NOx的超低排放。名词解释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RTO焚烧炉-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焚烧炉,即再生热氧化分解器,又称蓄热式焚烧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焚烧炉的整体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焚烧炉的整体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4本技术另一种焚烧炉的整体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5是图4侧视图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燃气进气总管1,燃气第一进气管2,助燃空气进气管3,烧嘴4,火焰-5,焚烧炉本体6,预热器7,焚烧后的废气8,含VOC的废气进气管9,混合空间10,天然气喷枪11,带一定升温的废气12,第二控制阀13,燃气第二进气管14,第一控制阀15,废气出气管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焚烧炉,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接燃烧焚烧炉的整体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接燃烧焚烧炉的整体结构侧视图示意图。一种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6、安装在焚烧炉本体6一端上的烧嘴4、含VOC的废气入口、焚烧后废气出口和连接在烧嘴4上的助燃空气进气管3,焚烧炉本体6围成炉膛,含VOC的废气入口与含VOC的废气进气管9连通,焚烧后废气出口与废气出气管16连通,焚烧炉还包括燃气进气总管1、燃气第一进气管2、燃气第二进气管14和混合空间10,燃气第一进气管2、燃气第二进气管14的一端分别与燃气进气总管1连接,燃气第一进气管2另一端与烧嘴4连通,燃气第二进气管14另一端与混合空间10连通,含VOC的废气入口位于混合空间10内,燃气第一进气管2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15,燃气第二进气管14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3。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15为自动切断阀,第二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安装在焚烧炉本体一端上的烧嘴、含VOC的废气入口、焚烧后废气出口和连接在烧嘴上的助燃空气进气管,含VOC的废气入口与含VOC的废气进气管连通,焚烧后废气出口与废气出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还包括燃气进气总管、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和混合空间,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燃气进气总管连接,燃气第一进气管另一端与烧嘴连通,燃气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混合空间连通,含VOC的废气入口位于混合空间内,燃气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燃气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安装在焚烧炉本体一端上的烧嘴、含VOC的废气入口、焚烧后废气出口和连接在烧嘴上的助燃空气进气管,含VOC的废气入口与含VOC的废气进气管连通,焚烧后废气出口与废气出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还包括燃气进气总管、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和混合空间,燃气第一进气管、燃气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燃气进气总管连接,燃气第一进气管另一端与烧嘴连通,燃气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混合空间连通,含VOC的废气入口位于混合空间内,燃气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燃气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自动切断阀,第二控制阀为自动切断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麒麟李绍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