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5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搅拌楼结构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包括楼体,楼梯包括混凝土建筑层以及罩体,罩体包括主骨架以及固定于固定于主骨架上的外层板,混凝土建筑层设置有进出门,罩体上设置有抽风式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强搅拌楼楼体结构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
技术介绍
搅拌站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搅拌站的主要包括:骨料供给系统、搅拌混合系统、水泥供给系统、自动供水系统等,混凝土经搅拌混合之后由搅拌机下端的出料口排出,搅拌车开至出料口下方接收搅拌混合后的混凝土,运输至建筑工地投入建设生产当中。在公开号为CN2025404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卸料装置的混凝土搅拌楼,包括搅拌主机,混凝土搅拌楼围绕着搅拌主机设置,该混凝土搅拌楼还设置有必要的送料装置等部件,该搅拌主机设有具有开关装置的主机门,搅拌主机的主机门的下侧设有缓冲料斗,且该缓冲料斗设有料门,料门连接有气缸。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根据该公开专利的说明书内容以及附图可知,混凝土搅拌楼的主要包括呈柱状设置以起支撑作用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支架上的板,主骨架位于料斗的两侧,而搅拌车是需要进到料斗下方进行卸料,在搅拌车倒车进入料斗下方的时候,车后存在盲区,搅拌车在进出的过程中存在撞击损坏料斗两侧的主骨架的情况,这将对搅拌楼的结构强度造成一定强度的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其具有增强搅拌楼结构强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包括楼体,楼体包括设置于楼体底层的混凝土建筑层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上方的罩体,罩体与混凝土建筑层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罩体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主骨架以及固定于主骨架各个侧面的外层板,混凝土建筑层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以供搅拌车通行的进出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出门以供搅拌车进出楼体进行接料,将楼体的底层设置成混凝土建筑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传统支架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而且即使被搅拌车撞击之后也可进行局部的修补工作;若整栋楼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施工要求较高,建设成本较大,因此设置成底层混凝土建筑层,上层设置成包括主骨架以及外层板的罩体,节省了成本,降低了楼体的施工难度;罩体与混凝土建筑层围合形成矩形空间,罩体与混凝土建筑层的限制作用将避免楼体内的粉尘大量外溢而污染周围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骨架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以及若干根连接在各根支撑杆之间的横梁,各支撑杆与各横梁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锁附固定,外层板分成若干件通过螺栓锁附固定于主骨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根支撑杆与横梁连接固定形成稳定的主骨架结构,由于楼体的体积较大,因此将外层板设置成若干件通过螺栓螺母锁附固定于主骨架上,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外侧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骨架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的外侧,主骨架与混凝土建筑层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骨架与混凝土建筑层之间连接加强板将进一步加固主骨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建筑层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观测台,观测台设置于进出门的一侧上,观测台的高度略高于搅拌车的进料口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车在装料完毕之后,搅拌车的进料斗处还残留有砂浆,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砂浆凝固将搅拌车的进料斗堵塞,在装料完毕之后将搅拌车开至观测台处,搅拌车上的出料斗朝向观测台,工作人员在观测台上用水管冲洗搅拌车出料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层板的中间层位置设置有降噪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楼体内的机械运转将产生较大的噪音,为防止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因此将在外层板的中间层设置有降噪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罩体周侧的上端位置设置有若干件抽风式除尘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楼体内将会产生部分粉尘,为防止粉尘外溢,因此在罩体上设置有抽风式除尘装置,抽风式除尘装置将抽引楼体内部带有粉尘的空气至抽风式除尘装置进行分离空气中的粉尘,减少楼体内部的含尘量,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抽风式除尘装置包括安装于外层板上的抽风装置以及设置于抽风装置出风口一端的排气管,排气管朝下开口弯折设置,排气管远离抽风装置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除尘布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在抽风式除尘装置的除尘部分设置成可拆卸连接的除尘布袋,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更换除尘布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除尘布袋的开口端安装固定有安装板,各安装板与排气管远离抽风装置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母夹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板与除尘布袋固定,设置安装板与排气管通过螺栓螺母夹紧固定,实现除尘布袋与排气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抽风式除尘装置上方均设置有保护罩,各保护罩均固定设置于罩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护罩以用于避免抽风式除尘装置遭受风吹日晒,延长抽风式除尘装置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楼体包括底层的混凝土建筑层以及上层的罩体,罩体与混凝土建筑层围合形成矩形框体,混凝土建筑层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以供搅拌车通行的进出门,设置混凝土楼体的建筑结构来提高楼体的结构强度,设置保护罩来节省楼体的建设成本,在整体上提高了楼体的结构强度;(2)通过在罩体上设置抽风式除尘装置,抽风式除尘装置中的除尘布袋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将降低楼体内的粉尘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抽风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骨架与混凝土建筑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层板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楼体;2、混凝土建筑层;3、罩体;4、主骨架;5、外层板;6、进出门;7、支撑杆;8、横梁;9、加强板;10、观测台;11、降噪层;12、抽风式除尘装置;13、抽风装置;14、排气管;15、除尘布袋;16、安装板;17、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罩住搅拌楼内部设备的楼体1,楼体1包括设置于楼体1底层的混凝土建筑层2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2上方的罩体3,罩体3与混凝土建筑层2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罩体3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主骨架4以及固定于主骨架4各个侧面的外层板5,混凝土建筑层2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以供搅拌车通行的进出门6,如此设置将增强搅拌站的搅拌楼楼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结合图1、图2所示,在罩体3周侧的上端位置设置有若干件用于降低楼体1内部粉尘含量的抽风式除尘装置12,抽风式除尘装置12包括安装于外层板5上的抽风装置13以及设置于抽风装置13出风口一端的排气管14,排气管14朝下开口弯折设置,排气管14远离抽风装置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除尘布袋15。进一步的,除尘布袋15的开口端安装固定有安装板16,各安装板16与排气管14远离抽风装置13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母夹紧固定,使得除尘布袋15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包括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包括设置于楼体(1)底层的混凝土建筑层(2)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2)上方的罩体(3),所述罩体(3)与混凝土建筑层(2)围合形成矩形框体,所述罩体(3)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主骨架(4)以及固定于主骨架(4)各个侧面的外层板(5),所述混凝土建筑层(2)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以供搅拌车通行的进出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包括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包括设置于楼体(1)底层的混凝土建筑层(2)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2)上方的罩体(3),所述罩体(3)与混凝土建筑层(2)围合形成矩形框体,所述罩体(3)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主骨架(4)以及固定于主骨架(4)各个侧面的外层板(5),所述混凝土建筑层(2)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以供搅拌车通行的进出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4)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杆(7)以及若干根连接在各根支撑杆(7)之间的横梁(8),各所述支撑杆(7)与各横梁(8)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锁附固定,所述外层板(5)分成若干件通过螺栓锁附固定于主骨架(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4)设置于混凝土建筑层(2)的外侧,所述主骨架(4)与混凝土建筑层(2)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站的搅拌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建筑层(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观测台(10),所述观测台(10)设置于进出门(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巧真翁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三航伟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