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安装结构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23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9
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的制造效率、高能量密度以及增强的产品稳定性的电池组。用于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组包括:安装结构,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具有板状,其两端向上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该第二框架联接至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并具有板状,其两端向下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第一电池模块组,其容纳在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设置有多个电池模块;以及第二电池模块组,其容纳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设置有多个电池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安装结构的电池组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安装结构的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制造效率、高能量密度和增强的产品稳定性的电池组。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5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34724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非常适用于各种产品,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气特性。二次电池不仅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而且还应用于由电驱动源驱动的电动车辆、混合电动车辆、蓄电装置等。二次电池作为改善生态友好性和能量效率的新能源正受到关注,这是因为显著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并且在能量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产品。应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均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多个电池模块连接,以获得高输出。另外,每个电池单元均是包括正极和负极集流体、隔膜、活性材料、电解质等的电极组件,并且可以通过部件之间的电化学反应而重复地充电和放电。近来,随着对大容量结构的需求以及作为能量存储源的利用的增长,对具有多模块结构的电池组的需求也在增长,在该多模块结构中聚集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n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形成为板状,其两端向上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形成为板状,其两端向下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n第一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容纳在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模块;以及/n第二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容纳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05 KR 10-2018-0134724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形成为板状,其两端向上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形成为板状,其两端向下弯曲以形成内部空间;
第一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容纳在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模块;以及
第二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容纳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中的每一者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电池模块,并且
其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
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具有分别形成在其上部和下部的电极端子并沿水平方向布置;
模块外壳,所述模块外壳中形成有多个空腔,使得所述圆柱形电池单元插入并容纳在所述空腔中;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或下部,并具有设置在该主体部分的一部分处的多个连接端子,以电接触形成在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处的电极端子;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构造成从所述主体部分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上突出地延伸,使得突出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分向上或向下弯曲,所述连接部分的弯曲端构造成与另一个连接板的一部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部分具有扩展结构,以比所述模块外壳的最前端端子部分突出地向前延伸得更远,或比所述模块外壳的最后端端子部分突出地向后延伸得更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处,所述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并且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地延伸的所述连接部分向下弯曲,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处,所述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下部,并且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地延伸的所述连接部分向上弯曲,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连接部分设置成与设置至另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连接部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模块外壳包括固定管,该固定管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空腔结构,使得该空腔结构的端子部分比所述模块外壳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其他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突出地延伸得更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中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镇浯杨根周尹锡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