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03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包括余热干化机、热解机、油气冷凝器、燃烧室,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干化机的进料端连接干化机给料系统的出料端,所述余热干化机上设置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和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所述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通过第一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所述余热干化机的出料端设置干化油气出口和干化渣出口,干化油气出口通过第一油气管道连接油气冷凝器的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高温烟气余热,对含油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使得含油污泥的物料复杂性、高含液特性得到迎刃而解,便于后续热解处理,在节省燃料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后续热解处理装置的规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为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来源于原油开采过程中,因钻井、作业、修井、采油、集输、储存等原因和设备管道的事故性泄漏产生油泥,以及处理含油污水时,斜板隔油产生的大量油性废渣,还有采油储罐沉降的大量罐底污泥等等。以某油田为例,每天油泥量约100吨,日积月累的总量已达40万吨以上。目前已有的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三相分离法、化学热洗法、热解法、焚烧法、生物法等等。其中,热解法对油泥处理比较彻底,能够回收油资源,无论经济性还是技术性都比较高,目前是国外应用最广泛的成熟技术。现有的热解技术,大多采用天然气或丙烷等燃料,对含油污泥进行间接加热以保证缺氧环境下的油气安全,但是间接加热的热效率一般在60%以下,加热后的高温烟气温度高达600℃~800℃,目前尚无高性价比的余热利用手段。对含油污泥热解吸热量进行分析,可知热量的很大部分用于含油污泥中水分的蒸发和升温,尤其对于高含液量的物料更是如此。因此,通常建议在含油污泥热解之前对其进行浆叶干化、三相分离或过滤等处理。但是,由于我国含油污泥成分极为复杂,大量的国内实际表明三相分离或过滤之后,含水量仍然居高不下。而如果采用干化手段,势必耗费大量热能,而且浆叶干化机直接用于含油污泥会有油气爆炸安全隐患、堵塞等问题。可见目前的技术困境:(1)大量的热解高温烟气余热无法有效利用;(2)含油污泥中的高水分又急需处理;(3)对含油污泥间接加热的热效率不高。针对以上现状,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高温烟气余热,对含油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使得含油污泥的物料复杂性、高含液特性得到迎刃而解,便于后续热解处理,在节省燃料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后续热解处理装置的规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包括余热干化机、热解机、油气冷凝器、燃烧室,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干化机的进料端连接干化机给料系统的出料端,所述余热干化机上设置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和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所述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通过第一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所述余热干化机的出料端设置干化油气出口和干化渣出口,干化油气出口通过第一油气管道连接油气冷凝器的进口,干化渣出口通过干化渣输送管道连接热解机给料系统的进口,所述热解机给料系统的出口连接热解机的进口,所述热解机上设置热解机烟气进口和热解机烟气出口,热解机烟气出口通过第二烟气管道连接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热解机烟气进口通过第三烟气管道连接燃烧室烟气出口,热解油气出口通过第二油气管道连接油气冷凝器的进口,油气冷凝器的不凝气出口通过不凝气输送管道连接燃烧室,燃烧室内壁上设有喷嘴,喷嘴通过氨水输送管道连接氨水罐。进一步的,所述干化机给料系统的进料端通过输送系统与含油污泥料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烟气管道上设有引风机。进一步的,所述不凝气输送管道上设有阻火器。进一步的,所述氨水输送管道上设有氨水泵。进一步的,所述热解渣出口连接固渣收集器。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冷凝器油品出口连接油品回收器。本技术的创新之处:(1)大量的热解高温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2)含油污泥中的高水分问题迎刃而解,可以适应各种复杂成分的含油污泥。(3)解决了传统回转滚筒对物料间接加热效率不高问题。(4)由于热量的梯级高效利用,使得设备可靠性大为增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高温烟气余热,对含油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使得含油污泥的物料复杂性、高含液特性得到迎刃而解,便于后续热解处理,在节省燃料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后续热解处理装置的规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含油污泥料槽、2-输送系统、3-干化机给料系统、4-余热干化机、5-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6-引风机、7-烟气净化装置、8-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9-干化油气出口、10-干化渣出口、11-固渣收集器、12-热解渣出口、13-热解油气出口、14-热解机烟气进口、15-热解机、16-热解机烟气出口、17-热解机给料系统、18-油气冷凝器、19-油品回收器、20-燃烧室、21-阻火器、22-氨水罐、23-氨水泵、24-喷嘴、25-第一烟气管道、26-第二烟气管道、27-干化渣输送管道、28-第一油气管道、29-第二油气管道、30-第三烟气管道、31-不凝气输送管道、32-氨水输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包括余热干化机4、热解机15、油气冷凝器18、燃烧室20,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进料端连接干化机给料系统3的出料端,所述余热干化机4上设置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和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所述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通过第一烟气管道25连接烟气净化装置7,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出料端设置干化油气出口9和干化渣出口10,干化油气出口9通过第一油气管道28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干化渣出口10通过干化渣输送管道27连接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进口,所述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出口连接热解机15的进口,所述热解机15上设置热解机烟气进口14和热解机烟气出口16,热解机烟气出口16通过第二烟气管道26连接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热解机烟气进口14通过第三烟气管道30连接燃烧室20烟气出口,热解油气出口13通过第二油气管道29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油气冷凝器18的不凝气出口通过不凝气输送管道31连接燃烧室20,燃烧室20内壁上设有喷嘴24,喷嘴24通过氨水输送管道32连接氨水罐22。所述干化机给料系统3的进料端通过输送系统2与含油污泥料槽1连接。所述第一烟气管道25上设有引风机6。所述不凝气输送管道31上设有阻火器21。所述氨水输送管道32上设有氨水泵23。所述热解渣出口12连接固渣收集器11。所述油气冷凝器18油品出口连接油品回收器19。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余热干化机4对原始含油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干化后的物料再进入热解机15热解,余热干化机4的热源来自于热解机烟气出口16的高温烟气余热。工作流程如下:含油污泥原始物料从含油污泥料槽1经过输送系统2和干化机给料系统3进入余热干化机4,在其中进行干化预处理,干化最终温度控制在200℃左右以便脱附大部分的水分和少量油份。干化后的油气排放经干化油气出口9去油气冷凝器18,冷凝后由油品回收器19回收油品。干化后的料渣经干化渣出口10、热解机给料系统17去热解机15进行热解。干化机4的加热烟气从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进入,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出来,最后经烟气净化装置7净化后达标排放。干化后的物料的热解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包括余热干化机(4)、热解机(15)、油气冷凝器(18)、燃烧室(20),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进料端连接干化机给料系统(3)的出料端,所述余热干化机(4)上设置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和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所述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通过第一烟气管道(25)连接烟气净化装置(7),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出料端设置干化油气出口(9)和干化渣出口(10),干化油气出口(9)通过第一油气管道(28)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干化渣出口(10)通过干化渣输送管道(27)连接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进口,所述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出口连接热解机(15)的进口,所述热解机(15)上设置热解机烟气进口(14)和热解机烟气出口(16),热解机烟气出口(16)通过第二烟气管道(26)连接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热解机烟气进口(14)通过第三烟气管道(30)连接燃烧室(20)烟气出口,热解油气出口(13)通过第二油气管道(29)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油气冷凝器(18)的不凝气出口通过不凝气输送管道(31)连接燃烧室(20),燃烧室(20)内壁上设有喷嘴(24),喷嘴(24)通过氨水输送管道(32)连接氨水罐(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的余热干化及热解系统,包括余热干化机(4)、热解机(15)、油气冷凝器(18)、燃烧室(20),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进料端连接干化机给料系统(3)的出料端,所述余热干化机(4)上设置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和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所述余热干化机烟气出口(5)通过第一烟气管道(25)连接烟气净化装置(7),所述余热干化机(4)的出料端设置干化油气出口(9)和干化渣出口(10),干化油气出口(9)通过第一油气管道(28)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干化渣出口(10)通过干化渣输送管道(27)连接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进口,所述热解机给料系统(17)的出口连接热解机(15)的进口,所述热解机(15)上设置热解机烟气进口(14)和热解机烟气出口(16),热解机烟气出口(16)通过第二烟气管道(26)连接余热干化机烟气进口(8),热解机烟气进口(14)通过第三烟气管道(30)连接燃烧室(20)烟气出口,热解油气出口(13)通过第二油气管道(29)连接油气冷凝器(18)的进口,油气冷凝器(18)的不凝气出口通过不凝气输送管道(3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震东吴立进徐兴建刘前锋
申请(专利权)人:和惠优尼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