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5302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按重量份计,该组合物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15‑60份、芍药10‑50份、生姜10‑50份、炙甘草10‑50份,且其中芍药的用量小于或等于桂枝的用量。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厥阴病机证、阴痞证引起的畏寒身冷、发热汗出、身痛、干呕、胸闷不舒、心下结气、腹中绵绵而痛、大小便不利以及太阳外感中风证引起的发热、自汗、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容易因自身体质差或环境冷热的变化而形成内伤病和外感病,具体而言,内伤病:厥阴病机证、阴痞证,症见畏寒身冷,发热汗出,身痛,干呕,胸闷不舒、心下结气,腹中绵绵而痛,大小便不利等。而外感病:太阳外感中风证,症见发热,自汗,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等。针对上述常发病症,若每次都服用西药予以缓解或治疗,长期以往,极容易对人体形成一定的副作用或抗药性。同时,目前也没有疗效较佳的中药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病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该组合物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15-60份、芍药10-50份、生姜10-50份、炙甘草10-50份,且其中芍药的用量小于或等于桂枝的用量。进一步的,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20-30份、芍药15-25份、生姜40-50份、炙甘草40-50份。进一步的,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35-45份、芍药30-40份、生姜30-40份、炙甘草30-40份。进一步的,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50-60份、芍药40-50份、生姜15-25份、炙甘草15-25份。进一步的,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45份、芍药45份、生姜30份、炙甘草30份。此外,还公开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料,按照所述配比称取桂枝、芍药、生姜和炙甘草中药原料;S2、浸泡,加水浸泡称取好的上述中药原料;S3、煎熬,加热煎熬经浸泡的上述中药原料;S4、过滤,煎熬结束后进行过滤,除去药渣,得药汁。进一步的,所述S2浸泡步骤中,按照所述中药原料总重量9-11倍的量加入水,并浸泡20-40min。进一步的,所述S3煎熬步骤中,先加热至沸腾,然后在100-115℃下继续煎熬60-90min。进一步的,所述S4步骤中,最终所得药汁体积为加水量对应体积的9/28—12/28。最后,本方案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应用,具体为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应用于发汗解肌、调和阴阳、祛滞补津的药物制备中。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中药组合物由桂枝、芍药、生姜、切片四味中药原料制得,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切片四味中药原料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厥阴病机证、阴痞证引起的畏寒身冷、发热汗出、身痛、干呕、胸闷不舒、心下结气、腹中绵绵而痛、大小便不利以及太阳外感中风证引起的发热、自汗、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实施例1一种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15g、芍药10g、生姜50g、炙甘草50g。制备时,分别称取桂枝15g、芍药10g、生姜(切片)50g和炙甘草50g中药原料,共同加入一中药煎熬罐中。再向煎熬罐中加入1125ml水浸泡中药原料,浸泡时间为20min。然后再对煎熬罐进行加热,可先大火加热至煎熬罐内沸腾,然后再调整为小火,并保持加热温度在100-115℃下继续煎熬60min。关火,过滤煎熬罐中固液混合物,除去药渣,得482ml药汁。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寒多热少的症状,芍药性寒,用量大于桂枝的话整个方子的寒热之性就反过来了,故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要求芍药的用量小于或等于桂枝的用量。此外,在疾病初起,津液未伤,复方中炙甘草、桂枝均可养津液,再用大枣会加重水饮重患者的病情。同时,该复方是用来治疗太阳外感中风证与寒多热少的阴痞证的初期,病人津液所伤并不严重,使用炙甘草已经能够达到护胃气养津液的功用,再用大枣容易造成病人胃中雍滞,所以该中药复方中不适合含有大枣。此外,所述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治疗虚寒的药物制备中。实施例2一种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45g、芍药45g、生姜30g、炙甘草30g。制备时,分别称取桂枝45g、芍药45g、生姜(切片)30g和炙甘草30g中药原料,共同加入一中药煎熬罐中。再向煎熬罐中加入1400ml水浸泡中药原料,浸泡时间为30min。然后再对煎熬罐进行加热,可先大火加热至煎熬罐内沸腾,然后再调整为小火,并保持加热温度在100-115℃下继续煎熬80min。关火,过滤煎熬罐中固液混合物,除去药渣,得600ml药汁。此外,所述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治疗虚寒的药物制备中。实施例3一种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60g、芍药50g、生姜10g、炙甘草10g。制备时,分别称取桂枝60g、芍药50g、生姜(切片)10g和炙甘草10g中药原料,共同加入一中药煎熬罐中。再向煎熬罐中加入1430ml水浸泡中药原料,浸泡时间为40min。然后再对煎熬罐进行加热,可先大火加热至煎熬罐内沸腾,然后再调整为小火,并保持加热温度在100-115℃下继续煎熬90min。关火,过滤煎熬罐中固液混合物,除去药渣,得459ml药汁。此外,所述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治疗虚寒的药物制备中。实施例4-11实施例4-11中组合物其具体组成如表1所示,而对应的制备方法则与实施例2相同。表1实验例实验对象:患者共659例,其中男性患者374例,女性患者258例,年龄分布为6-90岁之间,所有患者皆因外邪入侵而临床表现为发热,自汗,恶风,头身痛,鼻鸣干呕等。治疗方式:服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中药组合物药汁,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服用200ml,服用一周,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且治疗过程中需注意:1)服药后,要饮热粥一碗(帮助药力发挥);2)盖被子捂汗,不能大汗淋漓,只需周身微微汗出即可;3)如果服一剂药后,病痊愈即可停药;若病没有痊愈,可以继续服用,用上述方法继续发汗;4)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显效,治疗后大部分的症状和体征消失;3)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趋势。疗效统计:据统计,所有实验患者中,治愈509例,显效101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为92.6%。如此,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中药组合物,在各个特定配伍的中药材组分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下,在发汗解肌、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15-60份、芍药10-50份、生姜10-50份、炙甘草10-50份,且其中芍药的用量小于或等于桂枝的用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15-60份、芍药10-50份、生姜10-50份、炙甘草10-50份,且其中芍药的用量小于或等于桂枝的用量。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20-30份、芍药15-25份、生姜40-50份、炙甘草40-50份。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35-45份、芍药30-40份、生姜30-40份、炙甘草30-40份。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50-60份、芍药40-50份、生姜15-25份、炙甘草15-25份。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合制得:桂枝45份、芍药45份、生姜30份、炙甘草30份。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得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刘志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