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58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涉及医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用于治疗烧烫伤以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功能单一,且多为膏状,使用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5~10%。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采用草本类中药,无任何激素、抗生素类药物及色素、香精添加,绿色安全,能够快速止疼,解决烧烫伤后严重的疼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液体状态,使用方便,可反复喷抹,喷抹后会形成一层淡黄色保护药膜;本产品因快速灭菌、快速生肌等特殊功效,能够有效收敛创面,加速创面愈合,强大的生肌功效促成了创面的自然愈合,避免或减轻了创面愈合后疤痕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
技术介绍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水与火作为人类生存的必备品,一直与人类如影相随,水与火作为大自然的恩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意外伤害,因水与火造成的烧伤、烫伤等伤害也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烧烫伤轻者给人来带来疼痛、疤痕等痛苦,重者更是危机人类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人类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除外),因烧烫造成的占了近50%,因此研究开发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烧烫伤主要造成以下伤害:1、疼痛;2、皮肤表面因细菌感染造成的溃烂;3、伤口愈合时创面的瘙痒;4、伤口愈合后的疤痕。几千年来中国人与烧、烫伤作斗争的过程中,积淀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及有效配方,如各类獾油膏、麻油膏及各类草药膏。现代西医在治疗烧烫伤上则是采用抗生素灭菌控制创面的方式,对用创面严重或面积较大的烧烫伤患者,则是采用植皮的方式解决。现有上述产品或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及缺点:1、大部分产品功能单一,不能综合解决烧烫伤后快速止疼、快速灭菌、生快速生肌、止痒等系列问题,且不能有效解决疤痕问题。2、大部分中药产品为膏状产品,使用不方便。3、西医方法则是过度依赖抗生素,仅仅解决细菌感染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创口溃烂难题,植皮方式更是造成患者二次伤害,为此我们研发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治疗烧烫伤以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功能单一,且多为膏状,使用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5~10%。进一步的,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5~10%、黄连5~10%、黄芩5~10%、生地榆5~10%、生大黄5~10%、艾叶5~10%、薄荷10~20%、白芷5~10%、苦参5~10%、蒲公英5~10%、干姜5~10%、蛇床子5~10%、沙参5~10%、百部5~10%、冰片3~5%。进一步的,辅料为50~90%浓度的医用酒精。优选的,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8%、黄连6%、黄芩5%、生地榆5%、生大黄7%、艾叶8%、薄荷12%、白芷5%、苦参7%、蒲公英6%、干姜7%、蛇床子7%、沙参7%、百部6%、和冰片4%。进一步的,该药物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每种中药成分,并进行称取、清洗、烘干和炮制;S2、将S1中炮制后的每种中药,分别进行粉碎处理;S3、将S2中粉碎后的中药依次加入装有辅料的萃取槽中,并在50~100摄氏度的温度下搅拌30~60分钟,得到萃取产物;S4、将S3中的萃取产物过150~250目筛,将药渣过滤出,得到药液;S5、对S4中过滤后的药液采用巴氏杀菌发进行杀菌,杀菌后将药液进行灌装和包装入库。进一步的,S1中,每种中药成分在称取、清洗和烘干后单独存放,烘干时的温度为45~65℃。进一步的,S2中,粉碎后的药物过100~200目筛。进一步的,S3中,中药按照薄荷、黄柏、苦参、白芷、黄连、黄芩、生地榆、生大黄、艾叶、蒲公英、干姜、蛇床子、沙参、百部、冰片的顺序依次加入萃取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完全采用草本类中药,无任何激素、抗生素类药物及色素、香精添加,绿色安全,能够快速止疼,解决烧烫伤后严重的疼感。2、本专利技术为液体状态,使用方便,可反复喷抹,喷抹后会形成一层淡黄色保护药膜,如使用前患者的皮肤已经挠破,使用时有瞬间疼痛感,而使用前皮肤未被挠破的患者,喷涂后对皮肤无任何刺痛感。3、本产品能够快速灭菌,避免病患在烧烫伤后因创面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各种皮肤溃烂等并发症的问题,本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能够100%快速杀灭各类细菌,遏制创面恶化。4、本产品能够快速生肌,烧烫伤后的伤口愈合是治疗关键,本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促进创口生肌,加快创面收敛、结痂,避免后续并发症发生,缩短病患约1/3左右的愈合时间。5、本产品能够快速解决创面结痂后期的创面瘙痒问题,避免因瘙痒难耐患者抓挠创面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避免患者因瘙痒带来的痛苦。6、本产品因快速灭菌、快速生肌等特殊功效,能够有效收敛创面,加速创面愈合,强大的生肌功效促成了创面的自然愈合,避免或减轻了创面愈合后疤痕的出现,轻度患者治愈后不留疤痕,重度患者疤痕也明显减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5%,辅料为50%浓度的医用酒精,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5%、黄连5%、黄芩8%、生地榆8%、生大黄8%、艾叶6%、薄荷10%、白芷5%、苦参5%、蒲公英5%、干姜5%、蛇床子10%、沙参5%、百部10%、冰片5%。上述药物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每种中药成分,并进行称取、清洗、烘干和炮制,烘干时的温度为45℃;S2、将S1中炮制后的每种中药,分别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药物过100目筛;S3、将S2中粉碎后的中药按照薄荷、黄柏、苦参、白芷、黄连、黄芩、生地榆、生大黄、艾叶、蒲公英、干姜、蛇床子、沙参、百部、冰片的顺序依次加入装有辅料的萃取槽中,并在50摄氏度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得到萃取产物;S4、将S3中的萃取产物过150目筛,将药渣过滤出,得到药液;S5、对S4中过滤后的药液采用巴氏杀菌发进行杀菌,杀菌后将药液进行灌装和包装入库。实施例二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6%,辅料为60%浓度的医用酒精,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6%、黄连6%、黄芩7%、生地榆7%、生大黄8%、艾叶6%、薄荷12%、白芷5%、苦参6%、蒲公英7%、干姜6%、蛇床子8%、沙参5%、百部8%、冰片3%。上述药物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每种中药成分,并进行称取、清洗、烘干和炮制,烘干时的温度为50℃;S2、将S1中炮制后的每种中药,分别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药物过120目筛;S3、将S2中粉碎后的中药按照薄荷、黄柏、苦参、白芷、黄连、黄芩、生地榆、生大黄、艾叶、蒲公英、干姜、蛇床子、沙参、百部、冰片的顺序依次加入装有辅料的萃取槽中,并在60摄氏度的温度下搅拌40分钟,得到萃取产物;S4、将S3中的萃取产物过160目筛,将药渣过滤出,得到药液;S5、对S4中过滤后的药液采用巴氏杀菌发进行杀菌,杀菌后将药液进行灌装和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5~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辅料和中药成分,中药成分占辅料的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为50~90%浓度的医用酒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5~10%、黄连5~10%、黄芩5~10%、生地榆5~10%、生大黄5~10%、艾叶5~10%、薄荷10~20%、白芷5~10%、苦参5~10%、蒲公英5~10%、干姜5~10%、蛇床子5~10%、沙参5~10%、百部5~10%、冰片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黄柏8%、黄连6%、黄芩5%、生地榆5%、生大黄7%、艾叶8%、薄荷12%、白芷5%、苦参7%、蒲公英6%、干姜7%、蛇床子7%、沙参7%、百部6%、冰片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病及皮肤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超李亚伟杨自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草堂山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