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901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包括承重架体、曳引机、对重绳轮装置、轿厢绳轮装置,承重架体包括前横梁、后横梁、锁定杆、锁定螺母、固定块、活动块、下转接架、上转接架、上横梁、若干第一螺栓,对重绳轮装置安装在下转接架上;轿厢绳轮装置包括左防跳绳组件、右防跳绳组件、上防跳绳组件,左防跳绳组件包括左防跳绳辊,左防跳绳辊上设有若干第一环槽,右防跳绳组件包括右防跳绳辊,右防跳绳辊上开有若干第二环槽,上防跳绳组件包括上防跳绳辊,上防跳绳辊上设有若干第三环槽,轿厢绳轮装置安装于上转接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便于用户更换不同种类的曳引机,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且其还能避免出现跳绳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大多由曳引机、对重绳轮装置、承重架、轿厢绳轮装置、螺栓等构成。其中现有的曳引机底部大多设有两个固定座体,在固定座体上会开设出穿套孔。而在承重架上固定有曳引机安装座,其中在曳引机安装座上也会开设出与各穿套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穿孔。由于现有的曳引机安装座是固定在承重架上的,所以各穿孔之间的宽度无法调节。这样在安装座上大多只能安装同一款式的曳引机,从而会限制曳引机的选用范围,这给用户带来了一些困扰。同时,由于现有轿厢绳轮装置结构设计的不足,存在跳绳的情况,这较大地影响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该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能便于用户更换不同种类的曳引机,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且其还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跳绳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承重架体、曳引机、对重绳轮装置、轿厢绳轮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架体(1)、曳引机(2)、对重绳轮装置(3)、轿厢绳轮装置(4),其中承重架体(1)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锁定杆(13)、锁定螺母(14)、固定块(15)、活动块(16)、下转接架(17)、上转接架(18)、上横梁(19)、若干第一螺栓(101),所述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呈前后并排布置,在后横梁(12)的顶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T型卡槽(121),所述锁定杆(13)一端设有限位块(131),并使限位块(131)的宽度大于锁定杆(13)的外径,还使限位块(131)的宽度大于T型卡槽(121)槽口的宽度,所述锁定杆(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架体(1)、曳引机(2)、对重绳轮装置(3)、轿厢绳轮装置(4),其中承重架体(1)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锁定杆(13)、锁定螺母(14)、固定块(15)、活动块(16)、下转接架(17)、上转接架(18)、上横梁(19)、若干第一螺栓(101),所述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呈前后并排布置,在后横梁(12)的顶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T型卡槽(121),所述锁定杆(13)一端设有限位块(131),并使限位块(131)的宽度大于锁定杆(13)的外径,还使限位块(131)的宽度大于T型卡槽(121)槽口的宽度,所述锁定杆(13)另一端设有外螺纹(132),所述限位块(131)活动嵌置于T型卡槽(121)中,并使锁定杆(13)另一端从T型卡槽(121)的槽口穿出,所述固定块(15)由下板体(151)、侧板体(152)、上板体(153)构成,所述下板体(151)与上板体(153)呈水平布置,所述上板体(153)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通孔(110),所述侧板体(152)呈竖向布置,并使侧板体(152)的上下侧边分别与上板体(153)的侧边、下板体(151)的侧边相接,所述固定块(15)的下板体(151)固定在后横梁(12)的顶部,所述活动块(16)由下板块(161)、侧板块(162)、上板块(163)构成,所述下板块(161)与上板块(163)呈水平布置,所述上板块(163)上开设有上穿孔(120),所述下板块(161)上开设有下穿孔(130),所述侧板块(162)呈竖向布置,并使侧板块(162)的上下侧边分别与上板块(163)的侧边、下板块(161)的侧边相接,所述活动块(16)活动布置在后横梁(12)的顶部,并使活动块(16)上的下穿孔(130)套置于锁定杆(13)上,所述锁定螺母(14)螺接在外螺纹(132)上,并使锁定螺母(14)紧压在下板块(161)的顶面上,所述下转接架(17)的顶部分别前横梁(11)的底部、后横梁(12)的底部相接,所述上转接架(18)的底部分别与前横梁(11)的顶部、后横梁(12)的顶部相接,所述上横梁(19)固定在上转接架(18)上,并使上横梁(19)位于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之间的上方;所述曳引机(2)的底部设有呈并排布置的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上开设有第一穿孔(211),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上开设有第二穿孔(2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通过穿过第一穿孔(211)、通孔(110)的第一螺栓(101)固定于固定块(15)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2)通过穿过第二穿孔(221)、上穿孔(120)的第一螺栓(101)固定于活动块(16)上;所述对重绳轮装置(3)安装在下转接架(17)的底部,并使对重绳轮装置(3)位于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之间的下方;所述轿厢绳轮装置(4)包括定位板(41)、限位杆(42)、减震橡胶(43)、压板(44)、固定件(45)、定位螺母(46)、前板(47)、后板(48)、绳轮(49)、左防跳绳组件(410)、右防跳绳组件(420)、上防跳绳组件(430)、若干第二螺栓(102)、若干第一螺钉(201),所述定位板(41)的横向长度同时大于前板(47)的横向长度与后板(48)的横向长度,所述定位板(4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贯穿定位板(41)的竖向孔(411),所述定位板(41)水平布置在上横梁(19)的顶面上,各第一螺钉(201)穿过对应的竖向孔(411)后锁定于上横梁(19)上,所述限位杆(42)呈竖向布置,并使限位杆(42)的下端固定在定位板(41)的中部,所述限位杆(42)的长端设有与定位螺母(46)相匹配的螺接部(421),所述减震橡胶(43)套装在限位杆(42)上,并使减震橡胶(43)压在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为龙良吉黄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子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