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78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一步减小形状而不会使输出降低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马达(10)具备多个定子部件(20)、以及汇流条部件(30)。汇流条部件(30)与多个定子部件(20)中的规定的定子部件(20)的线圈端部(231)、(232)连接。汇流条部件(30)具备汇流条(31)、汇流条(32)、以及汇流条(33)。例如,汇流条(31)具备环状的基部(310)、以及与基部(310)的外周连接并与线圈端部(231)、(232)连接的连接端子(311)。汇流条部件(30)和多个定子部件(20)排列在轴向上。汇流条(31)的连接端子、汇流条(32)的连接端子、以及汇流条(33)的连接端子为比基部更向定子部件(20)侧突出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控制在卷绕于定子的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位来产生旋转力的马达等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马达。专利文献1的马达具备定子芯体、以及汇流条。定子芯体由多个齿构成,在每一个齿上卷绕有绕组。多个齿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汇流条在马达的轴向上与定子芯体邻接。汇流条具备圆环状的基部、以及与基部连结的连接部。连接部以基部为基准向与配置有定子芯体的一侧相反侧突出。通过连接部将齿的绕组夹在中间,从而齿的绕组与汇流条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053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的马达中的轴向的大小为将定子的大小和汇流条的大小单纯相加所得的大小。汇流条的大小为对马达的输出没有帮助的大小。因此,相对于马达的几何大小的输出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减小形状而不会使输出降低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本专利技术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具备定子以及汇流条。在定子上卷绕有线圈。汇流条与线圈的端部连接。汇流条具备环状的基部、以及与基部的外周连接并与线圈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端子。汇流条和定子排列在轴向上。连接端子为比基部更向定子侧突出的形状。在该结构中,汇流条通过向定子侧突出的连接端子与定子的线圈连接。由此,汇流条与定子的构造的轴向的大小成为所需最小限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能够减小形状而不使输出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多个定子部件的配置的立体图。图3(A)是定子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定子部件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汇流条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汇流条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放大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端子后的立体图,图6(B)是放大汇流条端子后的俯视图,图6(C)是放大汇流条端子后的第一侧面图,图6(D)是放大汇流条端子后的第二侧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多个定子部件与汇流条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多个定子部件与一个汇流条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子部件与一个汇流条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图10(A)以及图10(B)是表示线圈端部与连接端子的接合方式的放大图。图11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等效电路图。图12(A)、图12(B)、图12(C)分别是表示连接端子的其它方式的立体图。图13(A)、图13(B)分别是表示连接端子的其它方式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马达;20…定子部件;21…定子芯体;22…绝缘体;23…线圈;30…汇流条部件;31、32、33…汇流条;34…绝缘层;40…转子部件;41…轴;42…转子轭;43…磁体;44…轴承;50…壳体;51…第一部件;52…第二部件;214…外端面;215…内端面;221…外侧部件;222…内侧部件;223…中央部件;224…外端面;226…面;230…主导体;231、232…线圈端部;310、320、330…基部;311、321、331…连接端子;312、322、332…输出端子;500…空间;511、512、521…壁;3111…第一部分;3112…第二部分;3113、3113A、3113B…凹部;3114、3115、3314…舌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多个定子部件的配置的立体图。图3(A)是定子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定子部件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对马达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发电机。即,所谓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可以是从电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器,也可以是从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器。(马达10的简要构造)如图1所示,马达10具备定子部件20、汇流条部件30、转子部件40、以及壳体50。定子部件20为多个。定子部件20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定子”。壳体50具备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1具有圆筒形的壁511、以及堵塞圆筒形的一端的平板状的壁512。第一部件51为具有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的箱状。第二部件52为大致板状。第二部件52具有平板状的壁521。第二部件52配置为堵塞第一部件51的开口。由此,壳体50具有被壁511、壁512、以及壁521从外部大致遮蔽而成的空间500。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的材质为刚性较高的材质。定子部件20、汇流条部件30、以及转子部件40配置于由壳体50形成的空间500。俯视壁521以及壁512,转子部件40配置于大致中心。换言之,转子部件40配置于包含由壁511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的中心轴的规定的大小的中心区域。此时,转子部件40的轴向与由多个定子部件20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轴向一致(平行)。如图1所示,多个定子部件20配置于壳体50的圆筒形的壁511与转子部件40之间。此时,如图2所示,多个定子部件20沿着圆筒形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多个定子部件20相互接近。如图1所示,汇流条部件30在壳体50的轴向上与多个定子部件20邻接配置。汇流条部件30通过后述的连接图案与定子部件20连接。另外,汇流条部件30具备汇流条输出端子。汇流条输出端子的一部分露出在壳体50的外部。(转子部件40的简要的构造)转子部件40具备轴41、转子轭42、磁体43、以及轴承44。轴41为棒状,并具有较高的刚性。轴41的轴延伸方向(轴向)与由多个定子部件20形成的圆环形的轴一致。轴41经由轴承44设置于壳体50。转子轭42配置于轴41的外主面。磁体43配置于转子轭42的外主面。(定子部件20的具体构造)定子部件20具备定子芯体21、绝缘体22、以及线圈23。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定子芯体21由磁性材料构成,为大致柱状。定子芯体21具有外端面214和内端面215。定子芯体21的内端面215与磁体43对置。绝缘体22具有绝缘性。绝缘体22具备外侧部件221、内侧部件222、以及中央部件223。中央部件223为大致筒状。外侧部件221与中央部件22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内侧部件222与中央部件223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在中央部件223的轴向上观察,外侧部件221以及内侧部件222的面积比中央部件223的外形的面积大。此外,绝缘体22被分割为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这两个部件,通过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覆盖定子芯体21。因此,上侧部件的中央部件223和下侧部件的中央部件223的剖面为大致半圆的形状。中央部件223覆盖定子芯体21的中央部的外主面的大致整个面。外侧部件221配置于定子芯体21的外端部附近,内侧部件222配置于定子芯体21的内端部附近。通过该结构,定子芯体21的外端面214不被绝缘体22覆盖,定子芯体21的内端面215不被绝缘体22覆盖。线圈23由线状的导体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具备:/n定子,卷绕有线圈;以及/n汇流条,与上述线圈的端部连接,/n上述汇流条具备:/n环状的基部;以及/n连接端子,与上述基部的外周连接,并与上述线圈的端部连接,/n上述汇流条和上述定子排列在上述定子的轴向上,/n上述连接端子为比上述基部更向上述定子侧突出的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8 JP 2019-036200;20191206 JP 2019-2211301.一种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具备:
定子,卷绕有线圈;以及
汇流条,与上述线圈的端部连接,
上述汇流条具备:
环状的基部;以及
连接端子,与上述基部的外周连接,并与上述线圈的端部连接,
上述汇流条和上述定子排列在上述定子的轴向上,
上述连接端子为比上述基部更向上述定子侧突出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其中,
上述定子具备:
定子芯体;
绝缘性的绝缘体,覆盖上述定子芯体;以及
上述线圈,卷绕于上述绝缘体,
上述连接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枣田充俊坂口英二天野寿人樱田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