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70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阵列设置的若干电芯,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控组件及电池系统控制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两侧分别与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相互抵接设置;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通为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所述电池组上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珀尔帖效应对电芯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使得温控效率高,加热与制冷可以随时切换,具有温控周期短,能耗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温控管理
,特别是指一种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在储能电站、纯电动汽车、通讯后备电源上;因锂电池对工作环境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工作环境温度对电芯的内阻、热耗率、放电容量、循环寿命、状态的一致性等均有较高的影响,加之实际运用中产品的地理分布差异较大,充放电倍率也各有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对电芯串并联组成的模块或电池组进行温控管理,目前一般使用风冷的较多,因空气导热率低的原因,此方法效率低下且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阵列设置的若干电芯,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控组件及电池系统控制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两侧分别与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相互抵接设置;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通为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所述电池组上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优选的,所述内散热片嵌设在相邻设置的所述电芯之间并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延伸并抵接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所述内散热片及与之相邻设置的电芯之间相互贴合设置。优选的,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若干隔热泡棉,所述隔热泡棉位于所述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之间,所述隔热泡棉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壳体大体成柱状结构,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开口设置,用于容置所述温控组件,所述电池组壳体开口一侧向开口中心延伸设有凸沿,所述凸沿抵接设置在所述温控组件外周。优选的,所述凸沿抵接设置在外散热片的侧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及所述内散热片均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优选的,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若干从电池系统控制组件上引出的若干导线,其中两个所述导线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端相互连接设置,还有两个所述导线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组的正负极相互接通连接。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外部电源,所述外部电源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在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上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供电。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的组装方法,用于对上述所述电池组进行组装,包含以下步骤:S1:将电芯按需的串并联方式排列,并将内散热片插设在相邻设置的电芯之间;S2:将半导体制冷片与外散热片组装在一体,将隔热泡棉固定在内散热片指向外散热片一侧侧面并对隔热泡棉进行开口以容纳半导体制冷片,将组装完成的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模块与电芯及内散热片模块排列整体模块;S3:整体模块完成后将整体模块安装到电池组壳体中,再安装电池组其他组件,完成电池组的组装。优选的,S1中安装电芯与内散热片模块时,通过导热脂将电芯与内散热片组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阵列设置的若干电芯,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控组件及电池系统控制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两侧分别与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相互抵接设置;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通为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所述电池组上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部贴合设置的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实现了通过珀尔帖效应对电芯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使得温控效率高,加热与制冷可以随时切换,具有温控周期短,能耗低,节能环保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的组装方法,其步骤如下所示:S1:将电芯按需的串并联方式排列,并将内散热片插设在相邻设置的电芯之间;S2:将半导体制冷片与外散热片组装在一体,并将组装完成的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模块与电芯及内散热片模块排列整体模块;S3:整体模块完成后将整体模块安装到电池组壳体中,再安装电池组其他组件,完成电池组的组装。通过分别将内散热片与电芯及外散热片与半导体制冷片进行组装拼接,使得最终完成的电池组内各部件之间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电芯的温度能够通过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组装形成的温控组件实现温度的调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中电路的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组100电池组壳体10凸沿11电芯30温控组件50内散热片51第一固定板511第一翅片512半导体制冷片54隔热泡棉55外散热片56第二固定板561第二翅片562供电组件57外部电源571温度传感器59电池系统控制组件70风机组件90风机91安装板93弯折部9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池组100,所述电池组100包括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阵列设置的若干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控组件及电池系统控制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两侧分别与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相互抵接设置;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通为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所述电池组上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壳体及位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内部阵列设置的若干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控组件及电池系统控制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内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及外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两侧分别与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相互抵接设置;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通为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系统控制组件连通设置,所述电池组上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片嵌设在相邻设置的所述电芯之间并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延伸并抵接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所述内散热片及与之相邻设置的电芯之间相互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若干隔热泡棉,所述隔热泡棉位于所述内散热片及外散热片之间,所述隔热泡棉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壳体大体成柱状结构,所述电池组壳体一侧开口设置,用于容置所述温控组件,所述电池组壳体开口一侧向开口中心延伸设有凸沿,所述凸沿抵接设置在所述温控组件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抵接设置在外散热片的侧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及所述内散热片均位于所述电池组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金健缪永华范宏军周炫名缪颖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