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574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上无人机,包括:机身;两个侧翼,各侧翼分别装设于机身端部的两侧,并沿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尾翼,装设于机身远离所述侧翼的一端,并沿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漂浮件,固定装设于机身,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机身漂浮于水面上;及,推动机构,装设于漂浮件的尾端,用于推动漂浮件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机身处固定装设漂浮件,以使机身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在漂浮件的尾端装设推动机构,当无人机降落至水面上时,可通过推动机构推动无人机朝向陆地移动,从而达到在动力耗尽之后其可沿水面自主航行至陆地的效果,以便于水上无人机的回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军事、民事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现有的无人机普遍使用起落架和拉网回收,如果无人机执行海上任务时遇到意外情况而不能找到合适的降落环境,则当无人机动力耗尽后就会坠毁。因此,传统的无人机面临着不能在水上进行升降以及回收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上无人机,该水上无人机能够实现水上升降与漂浮,同时也能够在动力耗尽之后自主航行至陆地,便于回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无人机,包括:机身;两个侧翼,各所述侧翼分别装设于所述机身端部的两侧,并沿所述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尾翼,装设于所述机身远离所述侧翼的一端,并沿所述机身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漂浮件,固定装设于所述机身,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所述机身漂浮于水面上;及,推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漂浮件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漂浮件移动。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身(10);/n两个侧翼(20),各所述侧翼(20)分别装设于所述机身(10)端部的两侧,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n尾翼(30),装设于所述机身(10)远离所述侧翼(20)的一端,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n漂浮件(40),固定装设于所述机身(10),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所述机身(10)漂浮于水面上;及,/n推动机构(50),装设于所述漂浮件(40)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漂浮件(40)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0);
两个侧翼(20),各所述侧翼(20)分别装设于所述机身(10)端部的两侧,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尾翼(30),装设于所述机身(10)远离所述侧翼(20)的一端,并沿所述机身(10)的中轴线两侧延伸设置;
漂浮件(40),固定装设于所述机身(10),用于与水面相接触并形成浮力,以使所述机身(10)漂浮于水面上;及,
推动机构(50),装设于所述漂浮件(40)的尾端,用于推动所述漂浮件(40)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0)包括驱动单元(51)及第一螺旋桨(52),所述驱动单元(51)装设于所述漂浮件(40)远离所述侧翼(20)的一端,且所述驱动单元(51)背向所述侧翼(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52)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52)绕所述第一螺旋桨(52)的中轴线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1)朝向所述第一螺旋桨(52)的侧面装设有转动轴(511),所述转动轴(511)远离所述驱动单元(51)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通过固定件(53)与所述转动轴(511)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固定件(53)装设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2)背向所述驱动单元(51)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0)包括套筒(54),所述套筒(54)相对的两外侧面均装设有卡扣件(55),所述套筒(54)通过所述卡扣件(55)卡接于所述漂浮件(40)远离所述侧翼(20)一端的内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无人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