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属于吹瓶模具领域,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包括左半模、与左半模相适配的右半模、与左半模的底部和右半模的底部相适配的底模,左半模、右半模、底模之间形成型腔,底模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排气腔中设置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弹性排气件用于封设排气腔的上端口并在受到气压作用时移动而使型腔与排气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可实现在防止瓶体形变的情况下加快型腔内部空气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
本技术涉及吹瓶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
技术介绍
吹瓶模具用于塑料瓶的吹塑成型。在将瓶胚吹塑成型时,随瓶胚体积被吹大,吹瓶模具的型腔与瓶胚之间的空气被逐渐排出。现有的吹瓶模具的型腔内部排气通过设置排气孔,且通常为小圆孔,不能够在吹瓶过程中迅速排掉内部空气而造成瓶子不能迅速完全成形,影响吹瓶机的工作效率。若改成较大圆孔或改成缝隙,则因模腔的温度较高,而瓶体刚成型时没有经过冷却,瓶体较软,导致瓶体外壁易陷入圆孔或缝隙中,导致瓶体外壁形变,严重影响瓶体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以实现在防止瓶体形变的情况下加快型腔内部空气的排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包括左半模、与所述左半模相适配的右半模、与所述左半模的底部和所述右半模的底部相适配的底模,所述左半模、所述右半模、所述底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底模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中设置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所述弹性排气件用于封设所述排气腔的上端口并在受到气压作用时移动而使所述型腔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排气件包括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相连接的弹性件、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接的挡片;所述挡片的外沿形状与所述排气腔的上端口的形状相适配。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簧片。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的底壁中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片的下端面中部相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腔的上部呈由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朝所述排气腔的上端口逐渐变小的缩口形。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腔的上端口的内壁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圆弧过渡。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排气腔的底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的排气通道;至少一个的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至少一个的所述排气通道的另一端均与外界相连通。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的所述排气通道均位于所述排气腔的下方;至少一个的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均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平滑过渡。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半模包括下左半模、设置于所述下左半模上端的上左半模,所述右半模包括下右半模、设置于所述下右半模上端的上右半模,所述底模设置于所述下左半模和所述下右半模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通过在底模的顶部开设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并在排气腔的内部设置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弹性排气件用于封设排气腔的上端口并在受到气压作用时移动而使型腔与排气腔相连通。在吹塑过程中,随瓶体体积逐渐变大,型腔内部气压逐渐加大,在气压力作用下,弹性排气件发生弹性移动而使型腔与排气腔相连通,使得型腔内部的空气经排气腔快速排出外界,随空气逐渐被排空,瓶体的底部逐渐接近底模顶部的弹性排气件的顶部,型腔内部气压逐渐变小,使得弹性排气件闭合而封闭排气腔上端口,瓶体的底部即与弹性排气件相接触,可防止瓶体陷入排气腔中而发生形变。同时,因排气腔设置于型腔底部,即使瓶体底部极小部分陷入排气腔与弹性排气件之间的缝隙,发生形变处也在瓶底,不影响瓶体的外观。以上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可在防止瓶体形变的情况下加快型腔内部空气的排出,提高吹塑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现有排气慢、排气孔大则瓶体形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挡片封设排气腔上端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挡片被推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底模(挡片封设排气腔上端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底模(挡片被推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底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底模(挡片封设排气腔上端口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半模;2、右半模;3、底模;100、型腔;30、排气腔;4、弹性排气件;300、上端口;41、弹性件;42、挡片;301、凹槽;31、排气通道;11、下左半模;12、上左半模;21、下右半模;22、上右半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包括左半模1、与左半模1相适配的右半模2、与左半模1的底部和右半模2的底部相适配的底模3,左半模1的内侧设置有左半瓶身型腔,右半模2的内侧设置有右半瓶身型腔,左半模1的内壁、右半模2的内壁、底模3的顶壁之间形成用于瓶体成型的型腔100。底模3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30,排气腔30的内部设置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4,弹性排气件4用于封设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并在受气压作用时发生弹性移动而使型腔100与排气腔30相连通。在吹塑过程中,随瓶体体积逐渐变大,型腔100内部气压逐渐加大,在气压力作用下,弹性排气件4发生弹性移动而使型腔100与排气腔30相连通,使得型腔100内部的空气经排气腔30快速排出外界,随空气逐渐被排空,瓶体的底部逐渐接近底模3顶部的弹性排气件4的顶部,型腔100内部气压逐渐变小,使得弹性排气件4闭合而封闭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瓶体的底部即与弹性排气件4相接触,可防止瓶体陷入排气腔30中而发生形变。同时,因排气腔30设置于型腔100底部,即使瓶体底部极小部分陷入排气腔30与弹性排气件4之间的缝隙,发生形变处也在瓶底,不影响瓶体的外观。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可在防止瓶体形变的情况下加快型腔内部空气的排出,提高吹塑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现有排气慢、排气孔大则瓶体形变的问题。为便于弹性排气件4封设上端口300以及便于弹性排气件4发生弹性移动,进一步地,弹性排气件4包括与排气腔30的内壁相连接的弹性件41、与弹性件41相连接的挡片42,挡片42的上端面形状与瓶体的瓶底形状相适配,挡片42的外沿形状与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的形状相适配。在型腔100中气压推抵挡片42,当气压力大于弹性件41的初始形变压力时,弹性件41即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挡片42移动,使得型腔100中的空气经挡片42与上端口300之间的缝隙进入排气腔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包括左半模(1)、与所述左半模(1)相适配的右半模(2)、与所述左半模(1)的底部和所述右半模(2)的底部相适配的底模(3),所述左半模(1)、所述右半模(2)、所述底模(3)之间形成型腔(100),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模(3)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30),所述排气腔(30)的内部设置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4);/n所述弹性排气件(4)用于封设所述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并在受气压作用时弹性移动而使所述型腔(100)与所述排气腔(30)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包括左半模(1)、与所述左半模(1)相适配的右半模(2)、与所述左半模(1)的底部和所述右半模(2)的底部相适配的底模(3),所述左半模(1)、所述右半模(2)、所述底模(3)之间形成型腔(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3)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腔(30),所述排气腔(30)的内部设置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排气件(4);
所述弹性排气件(4)用于封设所述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并在受气压作用时弹性移动而使所述型腔(100)与所述排气腔(3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排气件(4)包括与所述排气腔(30)的内壁相连接的弹性件(41)、与所述弹性件(41)相连接的挡片(42);
所述挡片(42)的外沿形状与所述排气腔(30)的上端口(300)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41)为弹簧或簧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41)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30)的底壁中部相连接;
所述弹性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片(42)的下端面中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排气结构的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腔(30)的上部呈由所述排气腔(30)的内侧壁朝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匡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