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26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压模装置和支撑框架;输送装置包括下输送组件和上输送组件,下输送组件包括下输送辊轮和下传送带;上输送组件包括上输送辊轮和上传送带;压模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用以调节上模组件靠近或远离下模组件的升降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加热带、下冷却带和若干下辊轮;上模组件包括上加热带、上冷却带和若干上辊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可以实现板材的连续定模发泡,有效的提高发泡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泡装置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
技术介绍
发泡材料包括软质发泡材料和结构发泡材料,软质发泡材料是以塑料(PE、EVA等)、橡胶(SBR、CR等)等原材料,加以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辅料,通过物理发泡或交联发泡,使塑料和橡胶中出现大量细微泡沫,体积增加,密度减少,软质发泡材料质量轻、柔软度好,具备缓冲、吸音、吸震、保温、过滤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体育休闲等行业;结构泡沫材料是以塑料(PVC、PET等)等为基础,通过贯穿的芳香酰胺聚合网络修正的发泡材料,与软质发泡材料一样密度很低、但具有很高的强度,适用于要求材料轻、强度高的高端领域,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游艇、航空航天、建筑节能等行业。实现定型发泡是发泡技术应用的关键,现有技术实现定型发泡主要是通过设计发泡模具进行的,但是现有技术利用发泡模具进行定型发泡的工艺难以实现发泡产品制作的连续性,大大的降低了发泡产品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可以实现板材的连续定模发泡,有效的提高发泡产品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压模装置和支撑框架;输送装置包括下输送组件和上输送组件,下输送组件包括下输送辊轮以及设于下输送辊轮靠近上输送组件一侧的下传送带;上输送组件包括上输送辊轮以及设于上输送辊轮靠近下输送组件一侧的上传送带;压模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用以调节上模组件靠近或远离下模组件的升降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加热带、下冷却带和若干下辊轮;下加热带、下冷却带和下辊轮均设于下传送带远离上传送带的一侧且与下传送带抵接;上模组件包括上加热带、上冷却带和若干上辊轮;上加热带、上冷却带和上辊轮均设于上传送带远离下传送带的一侧且用以与上传送带抵接。进一步地,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均设置有多组,一上加热带设于相邻上辊轮之间,一下加热带设于相邻下辊轮之间;一上加热带与一下加热带位置相对;一上辊轮与一下辊轮位置相对。进一步地,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均配设有电加热装置。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以及用以驱动升降板升降的驱动组件;上辊轮、上加热带和上冷却带均与升降板在竖直方向位置固定;升降板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升降轴,升降轴与下辊轮平行分布且两者均水平设置;驱动组件设置有一对,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一升降轴沿竖直方向升降;升降板固定连接有若干与上辊轮平行分布的第一固定轴,一第一固定轴与一上辊轮位置相对;一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远离该第一固定轴的一端与一上辊轮的中心轴转动连接;升降板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与第一固定轴平行分布的第二固定轴,一上加热带的一端、一上加热带的另一端、一上冷却带的一端以及一上冷却带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连接轴,一连接轴与一第二固定轴位置相对;一第二固定轴与一连接轴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连接杆,一第二连接杆一端与一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一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一连接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上加热带靠近上传送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上加热辊轮;下加热带靠近下传送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下加热辊轮。进一步地,上冷却带靠近上传送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上冷却辊轮;下冷却带靠近下传送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下冷却辊轮。进一步地,上模组件还包括有引导辊轮,引导辊轮的最低端距离升降板的距离与上辊轮的最低端距离升降板的距离相同;升降板固定连接有与升降轴平行分布的第三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与引导辊轮位置相对;第三固定轴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三固定轴的一端与引导辊轮的中心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框架的升降电机,与升降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螺杆,与螺杆转动连接的螺母,以及固定于螺母的升降套;一升降组件的升降套固定于一升降轴。进一步地,引导辊轮配设有接触式压力传感器,接触式压力传感器与升降电机电连接。进一步地,一上辊轮配设有一接触式压力传感器,接触式压力传感器与一对驱动组件的升降电机均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将预发泡的板材经输送装置输送至压模装置处,当预发泡板材刚进入压模装置后,预发泡板材的下表面通过下传送带与下加热带接触,根据预发泡板材的厚度调整上模组件距离下模组件的距离,使得上加热带接触预发泡板材的上表面,上加热带和下加热带同时对预发泡板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发泡;预发泡板材发泡过程中,在上辊轮和下辊轮的作用下对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平整,同时,可以在上辊轮和下辊轮共同输送作用下向前移动;发泡结束后的板材进入冷却带,上冷却带和下冷却带分别对发泡板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冷却定型,并最终由输送装置传出;采用本装置,板材可以连续的由输送装置输送进入压模装置处,并依次经过加热带加热发泡和冷却带冷却定型,最终由输送装置传出,可以实现连续的定模发泡,具有较高的发泡产品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标:11-下输送辊轮,12-下传送带,13-上输送辊轮,14-上传送带,21-下加热带,22-下加热辊轮,23-下冷却带,24-下冷却辊轮,25-下辊轮,31-上加热带,32-上加热辊轮,33-上冷却带,34-上冷却辊轮,35-上辊轮,36-引导辊轮,41-升降板,42-升降轴,43-第一固定轴,44-第二固定轴,45-第三固定轴,46-第一连接杆,47-第二连接杆,48-第三连接杆,49-连接轴,50-底座,60-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输送装置和压模装置;输送装置包括下输送组件和上输送组件,下输送组件包括下输送辊轮11以及设于下输送辊轮11靠近上输送组件一侧的下传送带12;上输送组件包括上输送辊轮13以及设于上输送辊轮13靠近下输送组件一侧的上传送带14;压模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用以调节上模组件靠近或远离下模组件的升降组件;下模组件设于下传送带12远离上传送带14的一侧,上模组件设于上传送带14远离下传送带12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压模装置和支撑框架;/n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下输送组件和上输送组件,所述下输送组件包括下输送辊轮以及设于所述下输送辊轮靠近所述上输送组件一侧的下传送带;所述上输送组件包括上输送辊轮以及设于所述上输送辊轮靠近所述下输送组件一侧的上传送带;/n所述压模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用以调节所述上模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升降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加热带、下冷却带和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加热带、所述下冷却带和所述下辊轮均设于所述下传送带远离所述上传送带的一侧且与所述下传送带抵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加热带、上冷却带和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加热带、所述上冷却带和所述上辊轮均设于所述上传送带远离所述下传送带的一侧且用以与所述上传送带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压模装置和支撑框架;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下输送组件和上输送组件,所述下输送组件包括下输送辊轮以及设于所述下输送辊轮靠近所述上输送组件一侧的下传送带;所述上输送组件包括上输送辊轮以及设于所述上输送辊轮靠近所述下输送组件一侧的上传送带;
所述压模装置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以及用以调节所述上模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升降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加热带、下冷却带和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加热带、所述下冷却带和所述下辊轮均设于所述下传送带远离所述上传送带的一侧且与所述下传送带抵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加热带、上冷却带和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加热带、所述上冷却带和所述上辊轮均设于所述上传送带远离所述下传送带的一侧且用以与所述上传送带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带和所述下加热带均设置有多组,一所述上加热带设于相邻所述上辊轮之间,一所述下加热带设于相邻所述下辊轮之间;
一所述上加热带与一所述下加热带位置相对;一所述上辊轮与一所述下辊轮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带和所述下加热带均配设有电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定模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升降板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上辊轮、所述上加热带和所述上冷却带均与所述升降板在竖直方向位置固定;
所述升降板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与所述下辊轮平行分布且两者均水平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一对,一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一所述升降轴沿竖直方向升降;
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所述上辊轮平行分布的第一固定轴,一所述第一固定轴与一所述上辊轮位置相对;一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杆,该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端与一所述上辊轮的中心轴转动连接;
所述升降板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宝陈宝书毛良冬谢剑杨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铭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