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45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传送装置设置于反应装置下部,传送装置一端设置于烘干装置内,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反应箱的上部设置有液体进料口和固体进料口,反应箱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反应箱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反应箱下部设置有储液箱,反应箱与储液箱通过排液管连通,储液箱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设置于传送装置上部。该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依然存在团聚现象,导致表面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表面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但是由于其具有过高的长径比,且其不溶于绝大多数溶剂,同时碳纳米管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使得碳纳米管容易团聚在一起,这导致碳纳米管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现有的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时,只是将碳纳米管和表面改性物料进行简单的搅拌混合,将混合后的全部物料进行干燥,但是,干燥后的碳纳米管中有一部分并未被改性,处理获得的碳纳米管依然存在团聚的问题,表面处理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该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依然存在团聚现象,导致表面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传送装置设置于反应装置下部,传送装置一端设置于烘干装置内,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反应箱的上部设置有液体进料口和固体进料口,反应箱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反应箱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反应箱下部设置有储液箱,反应箱与储液箱通过排液管连通,储液箱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设置于传送装置上部。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反应箱作为碳纳米管与表面活性物料反应的容器,通过表面活性物料改变碳纳米管的性质,使得反应后的碳纳米管团聚现象的到解决,搅拌装置为设置有多个叶片的搅拌轮,搅拌时可带动反应箱内的液体旋转,提高液体与碳纳米管的接触。使用时,将液体的表面活性物料通过液体进料口加入反应箱内,然后将碳纳米管通过固体进料口加入反应箱内,碳纳米管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与表面活性物料充分接触并分散,搅拌一定时间后关闭搅拌装置并静置,表面处理合格的碳纳米管便在表面活性物料中形成悬浮的胶体,表面处理不合格的碳纳米管依然会出现团聚现象并在反应箱底部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排液管将上层的胶体物料排放到储液箱内,并继续排放到传送装置上,通过传送装置将碳纳米管传送到烘干装置内进行烘干,便可制得易于分散的碳纳米管,制得的碳纳米管基本不会出现团聚现象,反应箱底部沉淀的碳纳米管可进行二次搅拌处理。进一步地,排液管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四级,四级排液管的末端相连通。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液体排出时存在一定的吸力,使得沉淀在反应箱底部的未经过表面处理的碳纳米管被搅动并排出,设置有多级排液管,排液时,反应箱内的胶体溶液从上到下依次通过排液管排出,离反应箱底部的碳纳米管最远的胶体溶液先排出,由于距离较远,产生的吸力不至于将底部沉淀的碳纳米管搅动,因此可避免未处理好的碳纳米管被排放,依次排出的过程中,反应箱内液体的量逐渐减小,产生的吸力逐渐较小,最终,通过分级排放的操作,提高碳纳米管的排放效果,有效控制未处理好的碳纳米管排放,提高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磁阀控制排液管的开关,提高使用效果,最上端的排液管内的电磁阀最先开启,当反应箱内的胶体溶液的液面位置低于最上端的排液管的位置时,下一级排液管内的电磁阀开启,以此类推,直到反应箱内的胶体溶液全部排出。进一步地,传送装置包括滚轮、传送带和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滚轮连接,传送带套设于滚轮上,传送带的一端设置于烘干装置内。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将落在传送带上碳纳米管传送到烘干装置内进行烘干。进一步地,传送带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滤膜层、基体层和亲水层。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滤膜层用于将碳纳米管进行过滤,使得碳纳米管停留在滤膜层表面,液体溶液透过滤膜层被基体层和亲水层吸附,通过该设计题干碳纳米管的干燥效果,亲水层和基体层内的水分在烘干装置内烘干,然后持续进行吸附工作。进一步地,排液口设置为斧形,斧形的宽度小于传送带的宽度。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将排液口设置为斧形,使得胶体溶液可以均匀的散落到传送带上,提高后续的干燥效果。进一步地,储液箱设置为倒锥形。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为倒锥形,便于胶体溶液排放,减少在储液箱内的残留。进一步地,液体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计量泵,固体进料口上设置有计量泵。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电磁阀控制液体物料的进入,通过计量泵控制进入量,提高表面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液体进料口设置有3个。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根据表面处理的需要,可同时向反应箱内加入三种表面处理物料,提高表面处理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反应装置内设置有4级排液管,使得表面处理后的胶体溶液从上到下依次排出,避免未被处理的碳纳米管被排放,提高表面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分散效果。2、传送带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滤膜层、基体层和亲水层,通过滤膜层将碳纳米管和液体分离,通过亲水层和基体层对液体进行吸收,提高后续碳纳米管的干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烘干装置;2、反应箱;3、液体进料口;4、固体进料口;5、搅拌装置;6、排液管;7、储液箱;8、排液口;9、第一电磁阀;10、滚轮;11、传送带;12、滤膜层;13、基体层;14、亲水层;15、计量泵;16、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1,传送装置设置于反应装置下部,传送装置一端设置于烘干装置1内,优化地,传送装置包括滚轮10、传送带11和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滚轮10连接,传送带11套设于滚轮10上,传送带11的一端设置于烘干装置1内。优化地,传送带11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滤膜层12、基体层13和亲水层14。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2,反应箱2的上部设置有液体进料口3和固体进料口4,优化地,液体进料口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6和计量泵15,固体进料口4上设置有计量泵15。优化地,液体进料口3设置有3个。反应箱2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5,反应箱2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6,优化地,排液管6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四级,四级排液管6的末端相连通。优化地,排液管6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反应箱2下部设置有储液箱7,优化地,储液箱7设置为倒锥形。反应箱2与储液箱7通过排液管6连通,储液箱7下部设置有排液口8,排液口8设置于传送装置上部。优化地,排液口8设置为斧形,斧形的宽度小于传送带11的宽度。上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开启液体进料口3内的第二电磁阀16,将液体的表面活性物料通过液体进料口3加入反应箱2内,通过计量泵15控制液体表面活性物料的加入量,然后将碳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1),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下部,所述传送装置一端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1)内,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2),所述反应箱(2)的上部设置有液体进料口(3)和固体进料口(4),所述反应箱(2)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5),所述反应箱(2)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6),所述反应箱(2)下部设置有储液箱(7),所述反应箱(2)与所述储液箱(7)通过所述排液管(6)连通,所述储液箱(7)下部设置有排液口(8),所述排液口(8)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1),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下部,所述传送装置一端设置于所述烘干装置(1)内,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箱(2),所述反应箱(2)的上部设置有液体进料口(3)和固体进料口(4),所述反应箱(2)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5),所述反应箱(2)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6),所述反应箱(2)下部设置有储液箱(7),所述反应箱(2)与所述储液箱(7)通过所述排液管(6)连通,所述储液箱(7)下部设置有排液口(8),所述排液口(8)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6)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四级,四级所述排液管(6)的末端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6)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宝谢剑杨志陈宝书李正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铭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