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19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主控板、快门、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电源组成,主控板由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快门控制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和显示电路等构成。本装置通过中央处理器自动控制快门的开启,采样数据,记录和处理数据,并将采样数据显示出来,将处理结果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减小了误差,节省了人力、物力,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尤指一种既可以实现对激光功率计量器具检定自动化,又可实现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的装置。激光计量工作在激光应用中一直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建立激光计量标准装置、实行激光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是保障激光量值准确、可靠的唯一途径。当前,激光计量器具检定过程大多是采用手工操作,手动控制快门,手工记录和处理数据,易引入人为误差;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两名工作人员,费工、费时。对于较高功率激光计量器具,手工操作检定,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该装置既可以实现对激光功率计检定自动化,又可以实现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而且,将装置内的程序稍作修改,还可用于激光其它参数的检测自动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主控板、快门、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电源几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是由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快门控制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显示电路、键盘接口电路、打印机接口电路构成;所述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可擦除存储器(EPROM)、并行I/O口扩展芯片和串行I/O口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的P0口经地址锁存器与EPROM芯片的低8位地址口A0~A7相连;中央处理器的P2口与EPROM的高8位地址口A8~A15相连;中央处理器的P0口、EPROM的数据口D0~D7与并行I/O口芯片的AD0~AD7相连;中央处理器的串行口RXD、TXD与串行I/O口芯片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两路三位半A/D转换器、精密电位器和集成稳压芯片;两路A/D转换器的Vx管脚分别与标准功率计和待检功率计模拟信号输出端相连;两路A/D转换器Vr管脚分别与精密电位器的滑动端相连;两路A/D转换器的数据输出端D0~D3、DS1~DS4与并行I/O口扩展芯片的PA、PB口相连;两路A/D转换器的的控制端EOC分别和中央处理器的P1.2、P1.3相连;所述快门控制电路由继电器、晶体管、光电耦合器和六倒相缓冲器/驱动器构成;中央处理器P1.4端与缓冲器/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缓冲器/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晶体管T的基极相连,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主控板通过中央处理器的串行口RXD、TXD、移位寄存器与所述键盘相连,扫描键盘状态;所述主控板通过I/O口扩展芯片的PA口、PB口、PC口、段锁存/译码/驱动芯片、位锁存/译码/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器(即LED发光二极管)相连。所述快门由耐高温材料钼、直流电磁线圈、隔热材料石棉和支架组成。所述数据采集电路中的电位器为精密旋钮电位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技术主控板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2A部分电路原理图;图4为图2B部分电路原理图;图5为快门控制电路电路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单片机技术实现对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该装置主要由主控板1、快门2、显示器3、键盘4、打印机5和电源6几部分组成。主控板又是由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快门控制电路和显示器电路、键盘接口电路、打印机接口电路构成。本装置主控板通过快门控制电路与快门相连,控制快门的开启和关闭;主控板通过显示器电路、显示器显示检测数据;通过键盘接口电路与键盘相连;通过打印机接口电路与打印机相连;主控板将检测的激光功率信号,经A/D转换,数据处理,最后打印。在测量前,使用者通过键盘确定量程、测量次数、测量方法等参数,中央处理器(即单片机)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采集数据,即读取功率计上的激光功率量值,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打印机将处理结果显示和打印出来。在检测过程中,中央处理器是根据程序定时控制继电器,通过继电器打开或关闭快门,完成测量工作。如图2、图3、图4所示,主控板是由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快门控制电路、显示电路、键盘接口电路、打印机接口电路构成。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即单片机U1(8031)、64K的电可擦除存储器(EPROM)U2、并行I/O口扩展芯片U3(8155)和两个串行I/O口U15、U16(74LS164)。中央处理器U1为MCS51系列的8位微处理器,片内没有ROM,故扩展64K的EPROM电可擦除存储器U2;又由于中央处理器本身提供的I/O口不够使用,增加I/O口扩展芯片。中央处理器U1的P0口经地址锁存器U4(74LS373)与EPROM芯片U2的低8位地址口A0~A7相连;U1的P2口与U2的高8位地址口A8~A15相连;U1的P0口、U2的数据口D0~D7与I/O口芯片U3的AD0~AD7相连U1的RXD、TXD与串行I/O口U15、U16的控制端相连。本技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样标准功率计和待检功率计两路模拟信号,故本装置使用了两路A/D转换器;又由于通常功率计显示用3位半表,所以,本装置采用了两块3位半双斜积分式A/D转换器。如图2、图4所示,本装置数据采集电路包括A/D转换器U5、U6(MC14433)、2.5V稳压芯片U7、U8(HC1403)和精密电位器F1、F2(WXD2-534)。U5、U6的Vx管脚分别与标准功率计和待检功率计模拟信号输出端相连,Vr管脚分别与精密电位器F1、F2相连;U5、U6的数据输出端D0~D3、DS1~DS4与并行I/O口扩展芯片U3的PA、PB口相连;两路A/D转换器的的控制端EOC分别和中央处理器的P1.2、P1.3相连。在数据采集过程中,A/D转换器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可能因为电压不稳,信号漂移等干扰,数据采集不准确,所以,本专利技术在装置的外壳上设计了两个精密电位器,操作者可通过调整精密电位器,调节A/D转换的参考电压,使采集的数据在允许范围之内。本装置显示电路包括段锁存/译码/驱动芯片U9、U10、U11、U12(MC14513)、位锁存/译码/驱动芯片U13、U14(MC1413)和显示器(即LED发光二极管)。主控板经中央处理器U1的串行口RXD、TXD、移位寄存器U15(74LC164)与键盘相连,键盘的2行控制线分别和中央处理器的P1.6、P1.7相连,扫描键盘状态。本装置打印机接口电路是一25针的插座,该插座与中央处理器的P0口相连;该插座的11脚与中央处理器的P1.5相连;该插座的1脚通过一或门与中央处理器的P2.5、WR相连。如图5所示,快门控制电路由继电器J、晶体管T(9031)、光电耦合器TIL117和六倒相缓冲器/驱动器SN7407构成;中央处理器P1.4端与缓冲器/驱动器SN7407的输入端相连,缓冲器/驱动器SN7407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晶体管T的基极相连,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相连。中央处理器通过P1.4端控制继电器,由继电器控制快门的开启。由于继电器工作时,容易产生电磁干扰,所以,在中央处理器与继电器之间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另外,中央处理器P1.4口输出的控制信号必须经放大才能驱动继电器线圈,故,中央处理器P1.4端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缓冲器/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主控板、快门、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电源几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是由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快门控制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显示电路、键盘接口电路、打印机接口电路构成;所述中央处理器及其 外围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可擦除存储器(EPROM)、并行I/O口扩展芯片和串行I/O口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的P0口经地址锁存器与EPROM芯片的低8位地址口A0~A7相连;中央处理器的P2口与EPROM的高8位地址口A8~A15相连;中央处理器的P0口、EPROM的数据口D0~D7与并行I/O口芯片的AD0~AD7相连;中央处理器的串行口RXD、TXD与串行I/O口芯片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两路三位半A/D转换器、精密电位器和集成稳压芯片;两路A/D转换器的 Vx管脚分别与标准功率计和待检功率计模拟信号输出端相连;两路A/D转换器Vr管脚分别与精密电位器的滑动端相连;两路A/D转换器的数据输出端D0~D3、DS1~DS4与并行I/O口扩展芯片的PA、PB口相连;两路A/D转换器的的控制端EOC分别和中央处理器的P1.2、P1.3相连;所述快门控制电路由继电器、晶体管、光电耦合器和六倒相缓冲器/驱动器构成;中央处理器P1.4端与缓冲器/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缓冲器/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晶体管 T的基极相连,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主控板通过快门控制电路与快门相连,控制快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主控板通过中央处理器的串行口RXD、TXD、移位寄存器与所述键盘相连,扫描键盘状态;所述主控板通过I/O口扩展芯片的 PA口、PB口、PC口、段锁存/译码/驱动芯片、位锁存/译码/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器(即LED发光二极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高光煌张桂素罗振坤杨景庚陈宗礼杨在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