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00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镜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光学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光学镜组的总有效焦距为f,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摄像头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随着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多样化的出现,带动了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技术提升。目前,传统光学系统存在透镜组屈折力、透镜面型、透镜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空气间隔的配置不佳的问题,导致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不能有效的缩短,尤其是光学系统不能有效的缩短后焦距,从而造成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困难,影响电子设备对薄型化及小型化的需求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申请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有效缩短光学镜组的光学总长,以实现光学镜组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组,光学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其中,光学镜组的总有效焦距为f,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456,且f和f456满足以下条件式:<br>2<f456/f<18。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组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的屈折力,能够避免屈折力过度集中,有利于有效平衡光学镜组的像差,提高光学镜组的成像品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组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使得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共同组合形成的透镜组为光学镜组提供正屈折力,且满足2<f456/f<18时,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共同组合形成的透镜组可修正位于第四透镜物侧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有助于缩短光学镜组的后焦距(后焦距(BFD)又称后焦长(BFL)是系统最后一个具有屈折力的镜片的像侧面的最靠近成像面的点沿光轴方向至成像面的距离),以缩短光学镜组的总长,实现光学镜组的小型化。当f456/f>18,该透镜组提供的正屈折力不足,是系统屈折力分布不均,当f456/f<2,该透镜组提供的正屈折力过多,不利于校正像差。可选地,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78,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4<|f78|/f<6.2。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78满足1.4<|f78|/f<6.2。其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提供部分的正屈折力或者负屈折力,当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78满足1.4<|f78|/f<6.2时,合理配置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的组合光焦度f78和光学镜组的有效焦距f,可有效校正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产生的像差,从而平衡前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组合透镜组所产生的畸变,以提升光学镜组的解析力。当|f78|/f<1.4时,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镜组提供了过度的负屈折力,易造成像差校正过度,无法提高成像质量。且当|f78|/f>6.2时,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镜组提供的负屈折力不够,达不到校正效果,也不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可选地,光学镜组的光圈数为FNO,并满足以下条件式:FNO<1.9。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光学镜组的光圈数FNO可满足FNO<1.9,以在维持光学镜组小型化的前提下,实现光学镜组的大光圈特性。当光学镜组的光圈数FNO较大时,光学镜组入光的光通量变大,以使得光学镜组可在较暗环境拍照时,也能清晰的成像。可选地,光学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为ImgH,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光学镜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且ImgH与TTL满足以下条件式:TTL/ImgH<1.6。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当ImgH以及TTL满足于TTL/ImgH<1.6时,可减小光学镜组的边缘视场像差,有效地压缩光学镜组的尺寸,并满足光学镜组对超薄特性和小型化的需求,另外还可保持光学镜组的结构紧凑性以及良好的成像品质。且当TTL/ImgH>1.6时,不仅限制了可以匹配的感光芯片尺寸大小,且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可选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f1、f2以及f3满足以下条件式:4.7<(f1+f2+|f3|)/f<6。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以及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条件式4.7<(f1+f2+|f3|)/f<6后,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组的有效焦距f的比值,可有效缩短光学镜组的总长度。可选地,光学镜组的入瞳直径为EPD,并满足以下条件式:f1/EPD<5.8。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合理配置第一透镜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组的入瞳直径EPD的比值,可在增加光学镜组的进光量的同时维持光学镜组的小型化,并显著提高光学镜组的成像质量。且当f1/EPD>5.8时,入瞳直径过小,镜头的光通量小,不利于提升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R14,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且R14与f7满足以下条件式:R14/|f7|<0.8。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R14/|f7|<0.8时,可平衡由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形成的透镜组所产生的畸变,并避免因光学镜组的折射率过大带来的高阶像差,,还利于避免光线偏转角过大,以平稳向第八透镜过渡,进而保证光学镜组的成像品质。可选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68,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CT67,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CT78,且T68、CT67以及CT78满足以下条件式:4.7<T68/(CT67+CT78)<8.1。上述实施例的有效效果为:通过合理配置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相邻两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空气间隙可以理解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或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可有效缩短光学镜组的光学总长(TTL),以实现光学镜组小型化。另一方面,还可为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的组装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避免相邻的透镜之间产生碰撞。因此,通过该设置可降低光学镜组的组装难度,并提升光学镜组的产品良率。而当,T68/(CT67+CT7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n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n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n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n第四透镜;/n第五透镜;/n第六透镜;/n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n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n其中,所述光学镜组的总有效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
第四透镜;
第五透镜;
第六透镜;
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
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正;
其中,所述光学镜组的总有效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456,且f和f456满足以下条件式:
2<f456/f<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78,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1.4<|f78|/f<6.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镜组的光圈数为FNO,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1.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为ImgH,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学镜组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TL,且ImgH与TTL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ImgH<1.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f1、f2以及f3满足以下条件式:
4.7<(f1+f2+|f3|)/f<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镜组的入瞳直径为EPD,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f1/EPD<5.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R14,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且R14与f7满足以下条件式:
R14/|f7|<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68,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CT67,所述第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华露李明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