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99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透镜系统总长度及外径进行小型化并且确保广视角、包含色差在内的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而具有高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负的前组、孔径光阑及正的后组。前组仅将负的第1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后组仅将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第4透镜及第5透镜这四片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第4透镜与第5透镜具有符号彼此不同的屈光力且彼此接合而成。满足与第2透镜及后组的焦距相关的预先设定的条件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为了进行患者体内的观察及处置等而使用内窥镜。在下述专利文献1至4中记载有能够用作内窥镜用物镜且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组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3-1456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平2-27701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80426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9-109576号公报内窥镜用物镜要求具有广视角且包含色差在内的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以便能够观察广范围且能够精确地确定病变部。另一方面,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而要求透镜系统总长度及外径构成为小型。然而,专利文献1至3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尚不能确保近年所要求程度的广视角。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也要求进一步的广视角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透镜系统总长度及外径进行小型化并且确保广视角、包含色差在内的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而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孔径光阑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前组仅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后组仅将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第4透镜及第5透镜这四片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第4透镜与第5透镜具有符号彼此不同的屈光力,且彼此接合而成,当将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后组的焦距设为fb,将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将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1<f2/fb<1.8(1)0<(R2f+R2r)/(R2f-R2r)<5(2)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2-1)中的至少一个。1.2<f2/fb<1.6(1-1)-0.5<(R2f+R2r)/(R2f-R2r)<1.5(2-1)当将前组的焦距设为fa时,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0.8<fa/fb<-0.4(3)-0.7<fa/fb<-0.5(3-1)当将第3透镜的焦距设为f3,将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将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r时,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及(5)。并且,在满足下述条件式(4)及(5)的基础上,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及(5-1)中的至少一个。2<f3/fb<5(4)0<(R3f+R3r)/(R3f-R3r)<5(5)2.4<f3/fb<3.2(4-1)0.5<(R3f+R3r)/(R3f-R3r)<1.5(5-1)当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f,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r时,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0.95<(R1f+R1r)/(R1f-R1r)<1.2(6)1≤(R1f+R1r)/(R1f-R1r)<1.05(6-1)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平面。当将第4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4,将第5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5时,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1)。45<|νd4-νd5|<90(7)55<|νd4-νd5<80(7-1)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第4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5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表示,除了包括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圈、滤波器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及成像元件等。另外,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相同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正透镜”及“正的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负透镜”及“负的透镜”含义相同。“单透镜”表示没有接合的一片透镜。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与形成于其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而作为整体以一个非球面透镜发挥功能的透镜)不被视为接合透镜,而作为一片透镜来使用。关于与包含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屈光力的符号、面的曲率半径及面形状,若无特别说明,则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曲率半径的符号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本说明书中,条件式中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条件式中使用的值为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d线”、“C线”、“F线”及“h线”为明线,d线的波长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为486.13nm(纳米),h线的波长为404.66nm(纳米)。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对透镜系统总长度及外径进行小型化并且确保广视角、包含色差在内的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而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附图说明图1是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对应,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图。符号说明1-内窥镜用物镜,2-轴上光束,3-最大视角的光束,100-内窥镜,102-操作部,104-插入部,106-通用塞绳,107-软性部,108-弯曲部,109-弯曲操作旋钮,110-前端部,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L5-第5透镜,CE-接合透镜,GA-前组,GB-后组,PP1、PP2-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阑,Z-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光轴Z的剖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孔径光阑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n所述前组仅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n所述后组仅将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第4透镜及第5透镜这四片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n所述第4透镜与所述第5透镜具有符号彼此不同的屈光力,且彼此接合而成,/n当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n将所述后组的焦距设为fb,/n将所述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n将所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由/n1<f2/fb<1.8 (1)/n0<(R2f+R2r)/(R2f-R2r)<5 (2)/n表示的条件式(1)及(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7 JP 2019-0349921.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孔径光阑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
所述前组仅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
所述后组仅将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第4透镜及第5透镜这四片透镜作为透镜来具备,
所述第4透镜与所述第5透镜具有符号彼此不同的屈光力,且彼此接合而成,
当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
将所述后组的焦距设为fb,
将所述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
将所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由
1<f2/fb<1.8(1)
0<(R2f+R2r)/(R2f-R2r)<5(2)
表示的条件式(1)及(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当将所述前组的焦距设为fa时,满足由
-0.8<fa/fb<-0.4(3)
表示的条件式(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当将所述第3透镜的焦距设为f3,
将所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
将所述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r时,满足由
2<f3/fb<5(4)
0<(R3f+R3r)/(R3f-R3r)<5(5)
表示的条件式(4)及(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当将所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f,
将所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r时,满足由
0.95<(R1f+R1r)/(R1f-R1r)<1.2(6)
表示的条件式(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