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铆钉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773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内铆钉模具。所述模内铆钉模具包括:外箱;四个支撑组件,四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箱的两侧前后侧;底模,所述底模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底部;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顶部;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压模,所述压模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块的底部;铆压组件,所述铆压组件设置于索书号压模的内部中部;预压组件,所述预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压模上;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模与压块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内铆钉模具具有方便进行移动位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增强使用时的稳定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铆钉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铆钉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一些零件需要进行铆钉结合,采用具有铆钉结构的模具,现有的做法中,铆钉模具常采用固定式,不方便移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内铆钉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内铆钉模具,解决了不方便移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模内铆钉模具包括:外箱;四个支撑组件,四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箱的两侧前后侧;底模,所述底模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底部;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顶部;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压模,所述压模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块的底部;铆压组件,所述铆压组件设置于索书号压模的内部中部;预压组件,所述预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压模上;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模与压块的左侧;所述铆压组件包括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开槽的顶部贯穿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开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铆压块,所述铆压块的顶部与第二开槽的内壁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第一开槽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预压组件包括两个缓冲槽,两个所述缓冲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内部两侧,两个所述缓冲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的顶部与两个缓冲槽内壁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缓冲槽且延伸至压模的底部,两个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表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移动杆表面的顶部。优选,所述压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铆压块相适配。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右侧,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杆,所述电动杆的底端设置有脚座。优选所述外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优选,所述外箱的表面采用开口设计,所述外箱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模的左侧,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顶部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与压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板与定位板之间且位于定位杆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弹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模内铆钉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内铆钉模具,通过外箱底部的底板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实现模具的移动,方便进行移动位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电力驱动电动杆伸长,带动脚座向下移动,直到脚座支撑地面,万向轮离地,四个支撑组件对模具支撑,增强使用时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冲压铆钉时,通过液压杆伸长,带动压块向下移动,带电工压模向下移动,预压组件的压板首先压住加工件,此时,压模继续向下移动,第三弹簧弹力作用,压紧加工件,避免直接冲压导致加工件受力偏歪,提高冲压的品质,通过铆压块首先压住铆钉顶部,随着压模向下移动,第一弹簧被压缩,压力逐渐增强,直到挡板的底部被压块压住,随着压力作用,对加工件进行铆钉,提前预压进行定位,防止铆钉过程中位置发生移动导致铆钉质量差或者铆钉失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内铆钉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箱,11、支撑柱,12、加强板,13、液压杆,2、底板,12、万向轮,3、支撑组件,31、固定板,32、电动杆,33、脚座,4、底模,5、压块,51、压模,6、铆压组件,61、第一开槽,62、第二开槽,63、移动杆,64、铆压块,65、第一弹簧,66、挡板,67、第二弹簧,7、预压组件,71、缓冲槽,72、缓冲板,73、第三弹簧,74、滑杆,75、压板,76、通孔,8、定位组件,81、定位板,82、定位杆,83、连接板,84、第四弹簧,85、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内铆钉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模内铆钉模具包括:外箱1;四个支撑组件3,四个所述支撑组件3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箱1的两侧前后侧;底模4,所述底模4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柱1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1的内壁底部;液压杆13,所述液压杆13的顶端通过加强板1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1的内壁顶部;压块5,所述压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杆13的底端;压模51,所述压模51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块5的底部;铆压组件6,所述铆压组件6设置于索书号压模51的内部中部;预压组件7,所述预压组件7设置于所述压模5上;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设置于所述底模4与压块5的左侧;所述铆压组件6包括第一开槽61和第二开槽62,所述第一开槽61和第二开槽62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5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开槽62的顶部贯穿有移动杆63,所述移动杆63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开槽61的内部,所述移动杆6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铆压块74,所述铆压块74的顶部与第二开槽62的内壁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5,所述移动杆6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66,所述挡板66的底部与第一开槽61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67;所述预压组件7包括两个缓冲槽71,两个所述缓冲槽71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51的内部两侧,两个所述缓冲槽71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72,两个所述缓冲板72的顶部与两个缓冲槽71内壁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73,两个所述缓冲板7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74,两个所述滑杆74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缓冲槽71且延伸至压模51的底部,两个滑杆7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75。所述第一弹簧65套设在移动杆63表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67套设在移动杆63表面的顶部。所述压板75的中部开设有通孔76,所述通孔76与铆压块64相适配。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1的右侧,所述固定板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杆32,所述电动杆32的底端设置有脚座33。所述外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铆钉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n四个支撑组件,四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箱的两侧前后侧;/n底模,所述底模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底部;/n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顶部;/n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杆的底端;/n压模,所述压模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块的底部;/n铆压组件,所述铆压组件设置于索书号压模的内部中部;/n预压组件,所述预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压模上;/n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模与压块的左侧;/n所述铆压组件包括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开槽的顶部贯穿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开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铆压块,所述铆压块的顶部与第二开槽的内壁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第一开槽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n所述预压组件包括两个缓冲槽,两个所述缓冲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内部两侧,两个所述缓冲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的顶部与两个缓冲槽内壁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缓冲槽且延伸至压模的底部,两个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铆钉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
四个支撑组件,四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箱的两侧前后侧;
底模,所述底模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底部;
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的内壁顶部;
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压杆的底端;
压模,所述压模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块的底部;
铆压组件,所述铆压组件设置于索书号压模的内部中部;
预压组件,所述预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压模上;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模与压块的左侧;
所述铆压组件包括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开槽的顶部贯穿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开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铆压块,所述铆压块的顶部与第二开槽的内壁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第一开槽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所述预压组件包括两个缓冲槽,两个所述缓冲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压模的内部两侧,两个所述缓冲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的顶部与两个缓冲槽内壁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双其斯模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