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及其夹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85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上吸盘、下吸盘和吸盘阀体;所述上吸盘与下吸盘正相对,所述吸盘阀体设置在下吸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上吸盘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工件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夹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在对薄壁件加紧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及其夹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其夹持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零件的制造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超精密加工装备,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机床,其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在超精密加工机床的设计中,工件的夹持装置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结构设计与制造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因此,如何能设计制造出结构巧妙的工件夹持装置是超精密加工机床的核心技术之一。对超精密加工机床来说,其工件夹持装置的设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夹持装置本身的制造精度与定位精度问题,另一个是夹持装置夹紧工件时的尺寸变动范围、薄壁件夹紧的变形情况及操作的方便性,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夹持装置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现有的夹持装置,通过是直接用钳子式的夹具进行夹持操作,这样在与夹具接触的位置和未与夹具接触的位置,其受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极容易因为受力不均而使工件挤压变形,尤其是对于受力能力弱的薄壁件而言。现有用于夹持薄壁平面工件的夹持装置在夹持薄壁平面类工件时存在以下问题:1、薄壁工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夹紧变形;2、无法满足不同口径零件的装夹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来解决现有的夹持装置在夹持薄壁平面类工件时工件出现夹紧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上吸盘、下吸盘和吸盘阀体;所述上吸盘与下吸盘正相对,所述吸盘阀体设置在下吸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上吸盘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工件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变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上吸盘、下吸盘和吸盘阀体,以吸附的方式来对待加工的薄壁件进行固定,施力均匀,避免了直接用夹子等工具进行夹持造成的变形问题。且通过可变形的定位结构,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结构的待加工薄壁件,增加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真空吸附原理,零件直接放在高平面度的工作台上,由工作台平面上的微小孔阵列通过气泵而产生负压,由负压吸附夹紧工件,其夹紧力的大小可由气泵气源的压力来调节,工件的夹紧变形小,上吸盘表面精度高,可大大减小或消除真空吸盘吸附面对零件加工后平面度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尤其对光学平面类零件的超精密加工,该工件夹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真空吸盘的大小;可以吸附夹紧不同尺寸的薄壁类平面零件,只需调节吸盘阀体上的开关阀即可。本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加工精度高的超精密机床中,实现薄壁平面类零件的夹紧;也可用于薄壁件精密加工时的夹紧。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吸盘上的定位爪,所述定位爪可伸缩。通过可伸缩的定位爪,不仅可以夹持平面件,还可以夹持非平面结构的异型件。进一步,每个定位爪具有至少一个活动关节。活动关节是指类似人体关节作用一样,能使定位爪活动的运动副。进一步,每个定位爪的内侧面上均设有防滑层。通过防滑层,能够使定位爪在夹持待加工工件时避免打滑。进一步,所述上吸盘的底面上设置有上吸附沟道,所述上吸附沟道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泵连通的上吸附孔。使第一气泵能够通过上吸附沟道和上吸附孔,产生负压吸附力。进一步,所述下吸盘的顶面上设置有下吸附沟道,所述下吸附沟道内设置有与第二气泵连通的下吸附孔。使第二气泵能够通过下吸附沟道和下吸附孔,产生负压吸附力。进一步,所述吸盘阀体包括上吸盘阀体和下吸盘阀体;所述下吸盘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泵与下吸附孔之间,所述上吸盘阀体设置在第一气泵与上吸附孔之间。通过上吸盘阀体和下吸盘阀体分别用来开启或者关闭上吸盘与第一气泵以及下吸盘与第二气泵之间的连通关系,用来控制上吸盘和下吸盘产生负压吸附作用或者向外喷气清洁作用。进一步,所述下吸附孔为阶梯孔。下吸附孔作为下吸盘产生吸附力的主要施力点,采用阶梯孔可以使产生的着力点的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所述下吸盘和上吸盘均可向内吸气或者向外喷气。当需要对待加工工件夹持的时候,向内吸气,通过负压吸附作用夹持住待加工工件,当加工开始前或者加工完成后,又可以通过向外喷气对待加工工件或者加工完成件进行吹洗清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夹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下吸盘和上吸盘之间;步骤二,打开下吸盘阀体,下吸盘向内吸气,将待加工工件吸附住;步骤三,打开上吸盘阀体,上吸盘向外喷气;步骤四,关闭上吸盘阀体和下吸盘阀体,将上吸盘上的定位结构包裹待加工工件,对齐上吸盘和下吸盘;步骤五,打开上吸盘阀体和下吸盘阀体,上吸盘和下吸盘一起向内吸气,将待加工工件吸附住。通过本方法能够利用上吸盘和下吸盘对待加工工件产生的负压吸附力,完成对待加工工件的夹持操作,避免直接通过夹子等工具直接作用在待加工工件上造成因为施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同时,因为使用定位结构,无论待加工工件是何种形状,都能够通过定位件快速在上吸盘和下吸盘之间完成定位。而上吸盘和下吸盘不仅能够向内吸气产生吸附作用,还能向外喷气,有利于对待加工工件和加工完成件进行吹洗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吸盘1、下吸盘2、下吸附沟道3、定位爪4。实施例一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上吸盘1、下吸盘2和吸盘阀体;上吸盘1与下吸盘2正相对,吸盘阀体设置在下吸盘2的一侧端面上;上吸盘1上安装有用来进行工件定位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变形。定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吸盘1上的定位爪4,定位爪4可伸缩。通过可伸缩的定位爪4,不仅可以夹持平面件,还可以夹持非平面结构的异型件。每个定位爪4具有至少一个活动关节。本实施例中,定位爪4的活动关节为两个,定位爪4分别布置在上吸盘1和下吸盘2的前侧和后侧,不影响对夹持在上吸盘1和下吸盘2之间的待加工工件的加工。活动关节是指类似人体关节作用一样,能使定位爪4活动的运动副。每个定位爪4的内侧面上粘贴有防滑层。通过防滑层,能够使定位爪4在夹持待加工工件时避免打滑。防滑层的内侧面上具有凹凸不平的防滑纹路。本实施例中,防滑层采用橡胶层,也可采用塑胶层。上吸盘1的底面上设置有上吸附沟道,上吸附沟道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泵连通的上吸附孔。使第一气泵能够通过上吸附沟道和上吸附孔,产生负压吸附力。下吸盘2的顶面上设置有下吸附沟道3,下吸附沟道3内设置有与第二气泵连通的下吸附孔。使第二气泵能够通过下吸附沟道3和下吸附孔,产生负压吸附力。吸盘阀体包括上吸盘1阀体和下吸盘2阀体;下吸盘2阀体设置在第二气泵与下吸附孔之间,上吸盘1阀体设置在第一气泵与上吸附孔之间。通过上吸盘1阀体和下吸盘2阀体分别用来开启或者关闭上吸盘1与第一气泵以及下吸盘2与第二气泵之间的连通关系,用来控制上吸盘1和下吸盘2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吸盘、下吸盘和吸盘阀体;所述上吸盘与下吸盘正相对,所述吸盘阀体设置在下吸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上吸盘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工件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吸盘、下吸盘和吸盘阀体;所述上吸盘与下吸盘正相对,所述吸盘阀体设置在下吸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上吸盘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工件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吸盘上的定位爪,所述定位爪可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爪具有至少一个活动关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爪的内侧面上均设有防滑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盘的底面上设置有上吸附沟道,所述上吸附沟道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泵连通的上吸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盘的顶面上设置有下吸附沟道,所述下吸附沟道内设置有与第二气泵连通的下吸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爽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正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