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及其润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80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量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内设置有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和高压空气通入并混合汽化形成微量润滑混合气的混合通道,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进入的第一管道,用来供高压空气进入的第二管道,以及用来供微量润滑混合气流出的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刀片;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位于刀片两侧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供第四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一导向柱;所述刀体上设置有供第五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二导向柱。还公开其润滑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冷却位点不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及其润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量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及其润滑方法。
技术介绍
切削加工中,为降低切削温度、延长刀具寿命以及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切削液被大量使用。传统加工中,切削液一般以浇注方式供给,对加工区域进行润滑冷却。切削液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产生了诸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影响员工健康等不利因素。在完全没有切削液的条件下进行的干切削加工,目前只适用于铸铁和普通钢件等的高速切削加工,不适合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的加工。干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技术的一个终极发展方向。微量润滑(MinimalQuantityLubrication,MQL)技术利用压缩空气将微量润滑剂雾化成微米级液滴,喷向切削区,对刀具与工件、切屑的接触界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和并防止切屑粘附到刀具上,同时润滑剂液滴和压缩空气还起到冷却切削区的作用。MQL技术能在不缩短刀具使用寿命、不降低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切削液的使用量,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废液回收处理的麻烦。MQL是介于干式切削与湿式切削之间的准绿色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日益广泛。现在在使用微量润滑的时候,必须要使用单独的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将压缩空气和切削液分别输送至喷嘴并混合,雾化的切削液滴与压缩空气形成气液两相流喷向目标物。然而,因为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单独设置,其设置位置不同对目标物的润滑效果会具有较大差异,而需要微量润滑最多的目标物为切削加工的刀具。现有刀具往往需要微量润滑冷却的位置并不在一个面上,需要对应单独设置的微量润滑器物发生器数量较多,且操作起来较为麻烦。更重要的是,现有刀具结构单一,用单独设置的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往往只能单面润滑刀具,且冷却位点不精准,加工过程由于切削系统变化而产生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微量润滑刀具,以解决冷却位点不精准,加工过程由于切削系统变化而产生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内设置有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和高压空气通入并混合汽化形成微量润滑混合气的混合通道,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进入的第一管道,用来供高压空气进入的第二管道,以及用来供微量润滑混合气流出的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刀片;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位于刀片两侧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供第四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一导向柱;所述刀体上设置有供第五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二导向柱。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既是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导体的连接件,也是使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与混合通道连通的导向件。本专利技术通过混合通道的设置,使压缩高压空气和微量润滑介质能够直接在刀体内发生气化反应,避免了单独设置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带来的诸多麻烦,操作也更加简便,有效解决了现有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单独设置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解决了冷却位点不精准,加工过程由于切削系统变化而产生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的问题。进一步,所述刀体上设有用来连接刀片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刀片连接在刀体上。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柱为中空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两端封闭,所述螺纹柱的侧面上开有用来供混合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一导向通孔。通过第一导向通孔,使混合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向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中空,所述长方体的相邻侧面上贯穿有供混合通道与第五通道连通的第二导向孔。通过第二导向通孔,使混合通道与第物通道连通。长方体具有棱角,便于第二导向通孔对齐。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向孔包括与混合通道连通的大孔和与第五通道连通的小孔,所述大孔和小孔之间通过“V”型结构管连通。通过这个结构的管道,能够使流通距离最短,使大孔和小孔快速流通。进一步,所述混合通道内设置有静电发生器通过静电发生器,使流出的混合气带上静电,增加附着力。进一步,所述混合通道的两端为纵截面逐渐变大的锥管结构。方便使压缩高压空气和微量润滑介质大量进入到混合通道中进行充分混合。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所述刀体的同侧,所述流出管道的多个流出口位于刀片的不同侧。方便高压空气和微量润滑介质的通入,以及微量润滑混合气流向刀片的不同侧面,避免出现未润滑的地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量润滑刀具的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微量润滑介质通过第一管道通入混合通道;步骤二,将高压空气通过第二管道通入混合通道;步骤三,微量润滑介质和高压空气在混合通道中混合并汽化形成微量润滑混合气;步骤四,转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使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分别与混合通道连通;步骤五,微量润滑混合气通过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流出喷洒到刀片的两侧。本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这样润滑,能够精准地对刀片的各个需要润滑的位置进行喷涂操作。此外,因为整个润滑过程,刀具本身结构充当了润滑管道的角色,不存在单独设置微量润滑气雾发生装置时对安装数量和安装位置的诸多要求,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微量润滑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微量润滑刀具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混合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刀体1、第一导向柱2、刀片3、第二导向柱4、固定件5、第一管道G1、第二管道G2、第一进口H1、第二进口H2、混合通道H3、第四通道H4、第五通道H5。实施例一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量润滑刀具,适用于微量润滑、冷却切削加工。解决微量润滑、冷却切削加工中冷却位点不精准,加工过程由于切削系统变化而产生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的问题。微量润滑刀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用于将微量润滑介质发生装置与刀体相连接的第一管道G1;其主要作用是把微量润滑介质发生装置产生的介质输送到刀体内部。用于将压缩后的高压空气连接到刀体的第二管道G2;其主要作用是把高压气体输送到刀体内部。参与切削加工的刀片3;它加工中去除余量的主要工具。用于连接刀片与刀体的固定件5;起到连接刀片和刀体保证刀片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而发生位置变化。如图4所示,内部有介质通道的可对介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柱2;它起到的作用是把通道内的介质精准的喷射到刀具的前刀面位置,保证刀片在加工过程中前刀面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第一导向柱2为中空结构,其中一端封闭,第一导向柱上开有供混合通道与第四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内设置有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和高压空气通入并混合汽化形成微量润滑混合气的混合通道,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进入的第一管道,用来供高压空气进入的第二管道,以及用来供微量润滑混合气流出的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刀片;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位于刀片两侧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供第四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一导向柱;所述刀体上设置有供第五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二导向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润滑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内设置有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和高压空气通入并混合汽化形成微量润滑混合气的混合通道,用来供微量润滑介质进入的第一管道,用来供高压空气进入的第二管道,以及用来供微量润滑混合气流出的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刀片;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位于刀片两侧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刀体上设置有用来供第四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一导向柱;所述刀体上设置有供第五通道连接和导向的第二导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润滑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上设有用来连接刀片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润滑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为中空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两端封闭,所述螺纹柱的侧面上开有用来供混合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一导向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润滑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中空,所述长方体的相邻侧面上贯穿有供混合通道与第五通道连通的第二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刚陈云刘念聪张文曾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