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37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除草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1‑3:1.4‑2: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其中所述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为唑酮草酯;所述丙酸酯类除草剂为氰氟草酯;所述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为莠灭净。所述组合物可应用于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已知的除草剂进行组合并合理配比后应用于防除苣荬菜,混合后的防效相比单剂大幅提高,而且各单剂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各单剂的用量,降低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药害,同时混合后的单剂协同互补,延缓了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草剂
,尤其涉及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化学除草剂是一类可有效抑制或消灭杂草生长的药剂,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作用于植物,迫使植物的光合反应、呼吸和氮代谢等不能进行;或者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使植物停止生长,直至死亡;或者作用于植物的细胞,使其肉细胞厚度增大,进而破坏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最终使植物失水而死。化学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是公认提高作物产量及增加农业效益最高效的杂草防除方法。但是,当前化学除草剂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单一或机理相同的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不仅会造成土壤等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加速杂草耐药性的产生,使杂草的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影响除草效率,对杂草防除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通过复混和研发得到广谱、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除草剂是杂草防除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复混相比研发新品具有投资小、周期短的优点,更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除草剂的复混使用是指在除草剂的应用中,将作用类型或有效成分不同的除草剂或助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在保持较高药效的前提下达到扩大杀草谱的效果,不仅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这在除草剂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如四唑嘧磺隆加精恶唑禾草灵或四唑嘧磺隆加双草醚加精恶唑禾草灵,可有效提高除草效果、延缓拮抗作用的产生。然而,基于农林业的长期发展,有必要科学、有效地开发更多的复配除草剂,以满足安全环保、低毒高效、特异性显著的复混除草剂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采用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通过一定比例组合,提高了对菊科杂草苣荬菜的防除效果,同时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延缓了菊科杂草苣荬菜抗药性的产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1-3:1.4-2: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5:1.5: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为唑酮草酯;所述丙酸酯类除草剂为氰氟草酯;所述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为莠灭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5:1.5:1的唑酮草酯、氰氟草酯和莠灭净组成。专利技术人在对三唑啉酮类除草剂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的研究中,意外发现将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按质量比为2.1-3:1.4-2:1组合,能有效提高单一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对苣荬菜的防除效率,并延缓苣荬菜对药剂产生的抗药性。本专利技术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原卟啉原氧化酶而引起细胞膜破坏,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丙酸酯类除草剂是一类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迫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为光合作用抑制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可造成叶片内亚硝酸盐累积。这三种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不同,但三者联合使用增强了叶片吸收活性,增强了药剂特异性并提高了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三唑啉酮类除草剂迅速进入苣荬菜叶片,迫使叶绿素合成不能正常进行,同时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组织的光合代谢受到胁迫而死亡,但三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传导性不好,不能使苣荬菜的根茎组织快速死亡,如果只使用单一的三唑啉酮除草剂,根茎组织还可能萌发出新的叶芽;丙酸酯类除草剂被吸收后,主要积累在苣荬菜的分生组织区,迫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而死亡,但整个作用过程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可被植物的根与茎叶吸收,杀草作用迅速,但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的毒性较高且应用剂量大,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而本专利技术通过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合,其中三唑啉酮类除草剂迅速进入苣荬菜的叶片并破坏细胞膜,导致苣荬菜叶片组织死亡,降低了苣荬菜的萌发能力与生命活性,此时丙酸酯类除草剂进入苣荬菜内并使脂肪酸合成停止,迫使细胞不能生长分裂,防止新的苣荬菜叶片长出,起效快且专杀茎组织,药剂的需求量较低,同时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仅需杀死根部组织的活性,避免了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在苣荬菜的叶片和茎秆组织的传导与分散,因而需要较低的浓度即可,同时经过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组分选择和配比上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可与农药学可接受的辅料或助剂制成复配制剂。所述复配制剂采用常规的制剂形式,使用在制剂加工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辅助剂,可加工成乳油、悬浮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或所述复配制剂在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对已知的除草剂进行组合并合理配比后应用于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混合后的防效相比单剂大幅提高,而且各单剂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各单剂的用量,降低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药害,同时混合后的单剂协同互补,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本专利技术除草剂组合物在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在质量比为2.1-3:1.4-2:1范围内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药效的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能充分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避免死而复生现象,防除率可达到9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阐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应当明白,以下实施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适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实施例1一种包含本专利技术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的复配制剂,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5:1.5:1的唑酮草酯、氰氟草酯和莠灭净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唑酮草酯、氰氟草酯和莠灭净组合物中的质量比是指各药剂的原药质量比。其中,所述唑酮草酯的原药纯度≥93%,购自张家口市金色化工有限公司;所述氰氟草酯的原药纯度≥98%,购自河南特莱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所述莠灭净的原药纯度≥95%,购自南京莱克威科技有限公司。其制备方法为:1)以质量百分比计,将25%唑酮草酯原药、30%环己酮和1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混合并搅拌溶解,保温在50-55℃,形成均匀油相;将0.5%有机硅消泡剂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所述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并在乳化机高速(转速5000-6000r/min,l0min)剪切乳化,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1-3:1.4-2: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草剂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1-3:1.4-2: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质量比为2.5:1.5:1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丙酸酯类除草剂和三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沈硕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