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34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后作为杀菌剂应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属于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技术领域。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质量比为1:10~1:20。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申嗪霉素与联苯三唑醇进行复配,经室内外试验,筛选出了复配杀菌剂的最佳配比,增效显著,有利于实现,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控制致病菌抗性发生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后作为杀菌剂应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属于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技术介绍
花生是世界上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重要品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出口农产品之一。我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农民增收、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花生叶斑病是叶部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病害能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在花生产地普遍发生,且有逐年加重趋势。该病侵染叶片后,形成自下部老叶至上部新叶的病斑,严重发生时导致叶片提前掉落,降低光合作用和果实产量,受害花生可减产20%以上。当前,防控花生叶斑病仍以化学防控为重要措施,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加大和施用次数的增加,不仅导致防治成本的提高,还造成抗药性发生发展、花生农药残留高和环境污染,间接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选用植物源杀菌剂以及合理田间桶混化学农药是解决当前农药不科学合理使用的重要途径。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acid)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创制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源农药,具有高效、安全、广谱等特点,其主要成分是甜瓜根际促生菌M18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吩嗪-1-羧酸,属于芳香杂环族吩嗪类化合物,能有效控制多种稻麦果蔬等作物真菌性、细菌性和线虫病害,并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作用。但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方面还未见报道。联苯三唑醇(bitertanol)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化学名为(1RS,2RS)-1-(双苯-4-氧基)-3,3-二甲基-1-1(1,2,4-三唑-1-基)酮-2-醇;分子式C20H23N3O2,分子量337.4;原药为白色结晶体,熔点118℃,蒸汽压小于1mPa(20℃),溶解度(20℃):水5mg/L,二氯甲烷为100~200g/L,甲苯为10~30g/L。联苯三唑醇是广谱内吸杀菌剂,主要用来防治由黑星菌属和核盘菌属菌引起的果树病害,以及球腔菌属菌引起的香蕉病害和花生叶斑病。联苯三唑醇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以及果蔬等种植过程,而且它的使用量会逐步增加,由其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粮食及果蔬加工产品中这种杀菌剂的超标残留会给人体内分泌系统带来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花生叶斑病防治研究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单剂及其复配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1:10有相加作用,尤其1:20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褐斑、黑斑、网斑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80、1.78、1.88,为最佳复配比例。本专利技术的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其特殊之处在于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质量比为1:10~1:20;进一步地,所述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质量比为1:20;进一步地,所述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在复配组合物中的总质量占复配组合物的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的应用,其特殊之处在于,采用上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两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应用防治花生叶斑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具有增效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对花生叶斑病菌两者在1:10至1:20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其中以1:20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对花生褐斑、黑斑、网斑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达1.80、1.78、1.88。2、最佳配比田间桶混防效突出,且减少了制剂用量。我院制成21%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60、80、100mL/667m2在田间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效试验中表现突出,优于单剂、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同时,大幅减少药剂有效成分用量。3、高安全性。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对人畜毒性低,我院制得的复配组合物低于市场单剂有效成分的含量,对作物、环境和食用者更为安全。4、降低了致病菌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如优势2、3所述,复配组合物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用量明显低于市销单剂产品,且田间使用量明显减少,这可大幅降低花生叶斑病致病菌对这两种杀菌剂的选择压力。此外,申嗪霉素、联苯三唑醇作用机理不同,桶混使用更不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但绝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下述实施例所有配比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实施例1室内毒力测定与复配比例筛选1.1供试药剂95%申嗪霉素原药,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97%联苯三唑醇原药,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2供试菌株试验靶标为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黑斑病菌(Cercosporapersonata)、网斑病菌(Phomaarachidicola)。病菌菌株样本自田间病叶片上分离获得,培养纯化得到的第一代菌株,4℃冰箱内保存备用。1.3仪器设备主要有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培养皿、微量移液器等。1.4实验方法采用FAO推荐的菌体生长速率法(Myceliumgrowthratetest)。1.4.1药剂复配表1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比例表2复配药剂稀释浓度梯度1.4.2含药平板的制备按照1.4.1设定的药剂浓度梯度,将药剂加入定量溶化的PDA培养基中,制成含药平板,以不含药平板为空白对照,每浓度重复3次。1.4.3接菌培养用直径0.6cm打孔器沿培养好的菌落边缘打取菌盘,用消毒接种针将菌盘反转移植到平板上,置于25℃条件下恒温培养5天。1.4.4结果调查以直尺交叉测量法测量菌落扩展直径,与不施药对照菌盘扩展直径相比,计算出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1.5统计分析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和EC50。进行药剂联合毒力测定时,根据Wadley法计算复配组合物的增效系数(SR),评价复配组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质量比为1:10~1:20。/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03 CN 20201014055091.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质量比为1:10~1: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友王洪涛王英姿李宝艳石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