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小蚕收集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36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蚕收集器具,包括毛掸结构、塑料杆和镊子结构;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分别装于塑料杆的两端;所述毛掸结构包括毛掸头以及固定件;所述镊子结构包括镊上臂、镊下臂;所述镊上臂外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收集1龄蚕和2龄蚕的双重功能,操作方法,不损伤蚕体,便于消毒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小蚕饲养的劳动效率,适合在各蚕区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蚕收集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小蚕收集器具的开发,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蚕收集器具的创制。
技术介绍
家蚕(Bombyxmori)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已经被驯化饲养8500余年。家蚕是完全变态的鳞翅目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营养物质的摄取主要是幼虫期间取食桑叶。家蚕幼虫通常可以分为5个龄期,分别为1龄、2龄、3龄、4龄和5龄,1-3龄通称为小蚕,4-5龄通称为大蚕。从蚕卵中孵化的小蚕称为蚁蚕,把蚁蚕收集起来进行饲养的过程称为收蚁,把小蚕饲养的面积扩大的过程称扩座,使蚕座分布均匀的操作称为匀座。收蚁是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起来,经称量、定座移到蚕匾中给桑饲养的操作过程,收蚁方法不当,会使蚁蚕受伤、受饿,生长发育不齐,进而影响后期产量、质量。1-2龄的蚕体较小,不方便用手直接拾取,通常都是采用鹅毛和蚕筷(普通的竹筷经过手工削尖一端后使用)处理。随着养蚕规模化的推进,传统的鹅毛和蚕筷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具有双重功能的一体化新型小蚕收集器具。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就是针对生产的需要,开发了一体化的新型小蚕收集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业开发了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小蚕收集新器具,避免了鹅毛、竹筷使用、存放不便,不满足规模生产需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蚕收集器具,包括毛掸结构、塑料杆和镊子结构;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分别装于塑料杆的两端;所述毛掸结构包括毛掸头以及固定件;所述镊子结构包括镊上臂、镊下臂;所述镊上臂外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本专利技术中,塑料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形成一体的、具有双重功能的小蚕收集新器具,使用便捷,根据生产需要可随意更换;毛掸头由多根纤维束组成,毛掸头固定在作为毛掸固定颈的固定件上,具体固定方法为常规技术,小蚕可通过纤维束进行收集,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束由纤维层与位于纤维层外侧的防静电层组成,避免小蚕粘在纤维上不掉落;进一步的,毛掸头为锥形结构,类似毛笔头,长1.5-2.0cm,粗端直径为0.8-1.2cm,粗端为毛掸头安装在固定件上的一端,这样对蚁蚕的附着有利。本专利技术中,固定件、塑料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常规选择,能够安装纤维束,连接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即可,一般选择塑料产品。本专利技术中,镊上臂用于施力,外侧设有防滑结构可以为防滑纹路,便于手指固着;镊下臂用于夹取,最下端开口为镊子嘴,即镊下臂的端部为镊子嘴,用于夹住小蚕,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厚度为1-1.2mm,防止镊子嘴合并时夹伤蚕体,进一步的,在镊子嘴内侧壁设有防滑纹结构,避免镊子嘴合并时蚕体滑落,因为一切操作力度非常轻,在防滑纹路、防滑纹结构的存在下,镊子固着稳定且蚕体夹取稳定,同时橡胶垫还避免合并过度;进一步的,镊子结构的长度为15-25cm,外径为0.8-1.2cm,外径为不施力状态下的最大外径;镊子结构。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小蚕收集器具,用于一龄和二龄蚕的收集使用,也可用于扩座匀座,具有成本低,无毒和方便消毒的特点,还防静电,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用于蚁蚕收集的器具的缺陷。而且本专利技术便于消毒处理,包括物理消毒(高温蒸煮、日照)和化学消毒(漂白粉、甲醛等),这是现有鹅毛或者竹筷不具备的功能,鹅毛竹筷一般一次使用,因为小蚕较弱,一点病菌都会产生极大打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蚕收集器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小蚕收集器具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纤维束结构示意图;其中,毛掸头1、固定件2、塑料杆3、镊上臂4、防滑结构5、镊下臂6、橡胶垫7、镊子嘴8、防滑纹结构81、纤维束41、纤维层42、防静电层43。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有部件、原料都为常规市售产品,具体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描述采用常规方法可以实现。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本专利技术小蚕收集器具由毛掸结构、塑料杆3和镊子结构组成;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分别装于塑料杆的两端;毛掸结构由毛掸头1以及固定件2组成,毛掸头由纤维束41组成,具体为常规方法;纤维束为PE纤维束,毛掸头为锥形结构,近似毛笔头,长为1.5cm,粗端直径为1.0cm;镊子结构包括镊上臂4、镊下臂6;镊上臂外侧设有防滑结构5,为防滑纹路;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7,厚度为1mm,本专利技术优选橡胶垫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夹合时,互相抵触保证小蚕不被损伤;镊下臂端部为镊子嘴8,在镊子嘴内侧壁设有防滑纹结构81;镊子结构由PE材料制成,形状为镊子,长20cm,外径1cm。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方位为小蚕收集器具竖直放置、毛掸头朝上时的方位。实际使用时,根据蚕体大小,用毛掸头或者镊子嘴收集,经过实际比较,收集近乎一样量的蚁蚕,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的收集器具所花时间为现有鹅毛竹筷收集时间的70%左右,使用过程未见镊子嘴出现滑脱现象,极少出现损伤蚕的现象,现有竹筷出现滑落情况,且蚕损伤明显较本专利技术多。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纤维束41由纤维层42与位于纤维层外侧的防静电层43组成,其余一样,即仅在纤维外侧设置防静电层,参见图3,可以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在使用过程没有出现小蚕吸附现象,而实施例一毛掸头偶尔出现小蚕吸附现象。本专利技术专程创制的一种新型小蚕收集器具,具有收集1龄蚕和2龄蚕的双重功能,操作方法简易,不损伤蚕体,同时塑料杆的存在无论对于器具的拿取、收集操作还是整体强度,都有利,且便于消毒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小蚕饲养的劳动效率,适合在各蚕区推广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蚕收集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毛掸结构、塑料杆和镊子结构;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分别装于塑料杆的两端;所述毛掸结构包括毛掸头以及固定件;所述镊子结构包括镊上臂、镊下臂;所述镊上臂外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蚕收集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毛掸结构、塑料杆和镊子结构;毛掸结构、镊子结构分别装于塑料杆的两端;所述毛掸结构包括毛掸头以及固定件;所述镊子结构包括镊上臂、镊下臂;所述镊上臂外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镊下臂内侧设有橡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蚕收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由纤维层与位于纤维层外侧的防静电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蚕收集器具,其特征在于,毛掸头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蚕收集器具,其特征在于,毛掸头的长为1.5-2.0cm,粗端直径为0.8-1.2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