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3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光耦U1经电阻R6与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电阻R6相并联,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分路调节器U2经电阻R3与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分路调节器相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线路使得负载在规格范围之内,可以进行变更,次级侧的电压信号通过上述控制线路有效地反馈到初级侧,初级侧控制器(PWM)接收到二次测反馈信号之后,逐步调整驱动信号,从而有效地稳定了输出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线路,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
技术介绍
对于12V/5A的适配器,其负载在0A-5A之间变化时,现有的产品线路技术存在如下缺陷:输出电压变动很大,导致初级侧控制器(PWM)不能有效控制输出电压,最终导致输出纹波变动很大,产品出现"嗡嗡”的声音,进而给产品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所述光耦U1经所述电阻R6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所述电阻R6相并联,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所述分路调节器U2经所述电阻R3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所述分路调节器相并联。作为本技术的控制线路的改进,所述控制线路还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与所述光耦U1相并联。作为本技术的控制线路的改进,所述分路调节器的正极接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控制线路的改进,接地端与第二反馈单元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使得负载在规格范围之内,可以进行变更,次级侧的电压信号通过上述控制线路有效地反馈到初级侧,初级侧控制器(PWM)接收到二次测反馈信号之后,逐步调整驱动信号,从而有效地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纹波消失,克服了产品工作时出现噪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所述光耦U1经所述电阻R6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所述电阻R6相并联,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所述分路调节器U2经所述电阻R3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所述分路调节器相并联。本技术的控制线路,通过增加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R5+C2),以及增加了1条输出电压回授路径,可以增强U1和U2的反馈,最终通过U1反馈到产品初级侧控制器,控制器驱动能力可以随着U1、U2的反馈信号来调整,从而实现了适配器回授稳定度和灵敏度的控制。下面结合一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Vout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所述光耦U1经所述电阻R6与所述输出端Vout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所述电阻R6相并联。此外,所述控制线路还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与所述光耦U1相并联。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所述分路调节器U2经所述电阻R3与所述输出端Vout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所述分路调节器相并联。此外,所述分路调节器的正极接地设置。同时,接地端与第二反馈单元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使得负载在规格范围之内,可以进行变更,次级侧的电压信号通过上述控制线路有效地反馈到初级侧,初级侧控制器(PWM)接收到二次测反馈信号之后,逐步调整驱动信号,从而有效地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纹波消失,克服了产品工作时出现噪音的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n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所述光耦U1经所述电阻R6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所述电阻R6相并联,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所述分路调节器U2经所述电阻R3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所述分路调节器相并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器次级侧回授稳定度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包括:分别连接至输出端的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
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1、电阻R6、电阻R5、电容C2,所述光耦U1经所述电阻R6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2与所述电阻R6相并联,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包括:分路调节器U2、电阻R3、电阻R1、电容C1,所述分路调节器U2经所述电阻R3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庆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健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