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30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稳压管D1、D6、D7,二极管D2、D4、D5,双向稳压二极管D3,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三极管Q1、Q3、Q4,电容C1、C2、C3、C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成本低,可靠性高,保护参数方便调整,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IGBT驱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功率开关电源,电力系统或者电车驱动等等都会用到IGBT。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有着超低的导通压降和极大的通流能力,以及较高的开关速度,能大大提高系统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系统损耗和热量等众多优势。但IGBT在驱动控制上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对驱动电压的范围和每周期的过流控制,开启关断的尖峰电压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的应用都会采用专用额IGBT驱动模块,以提降低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提高可靠性,由于专用的IGBT驱动模块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且部分保护参数内部固定无法调整,并不能够满足任何情况下的应用,且需要正负双电源供电,大大提高系统设计成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稳压管D1、D6、D7,二极管D2、D4、D5,双向稳压二极管D3,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三极管Q1、Q3、Q4,电容C1、C2、C3、C4;/n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管脚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PWM信号输入端;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电容C1的正极、稳压管D1的负极、电阻R1、三极管Q1的集电极,并连接24伏电源;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五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2、二极管D4的正极;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四管脚分别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单电源实现带保护的IGBT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稳压管D1、D6、D7,二极管D2、D4、D5,双向稳压二极管D3,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三极管Q1、Q3、Q4,电容C1、C2、C3、C4;
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管脚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PWM信号输入端;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电容C1的正极、稳压管D1的负极、电阻R1、三极管Q1的集电极,并连接24伏电源;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五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2、二极管D4的正极;逻辑输出光电耦合器U1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电容C3的负极、稳压管D7的正极、电阻R8、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2、三极管Q3的集电极,并接地;电容C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负极、稳压管D1的正极、电阻R1、稳压管D7的负极、电阻R8、电阻R5、双向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龙邢宏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和兴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