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19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包括上位机、火线L和零线N,所述的火线L的输出端和零线N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脱扣电路的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脱扣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与脱扣电路间通过PWM调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延时设定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低压框架断路器简称断路器是用以接通及开断供电电路的各种工作状态如空载、正常负载、过载或短路故障等的重要开关设备。欠电压脱扣器是断路器的检测电源电压的重要保护装置,在断路器供电运行时电源电压下降至额定电压的70%至35%范围内,与断路器组合一起的欠电压脱扣器应动作使断路器分断,从而保护断路器下端的生产设备免受欠电压造成的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到额定电压85%以上,欠电压脱扣器正常吸合,保证断路器可以进行可靠合闸,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电力供电系统正常运行中,断路器的欠电压脱扣器应一直处于吸合状态下,因此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带电保持运行,现有的欠压脱扣器长时间带电运行不但功耗大,而且容易引起欠压脱扣器的脱扣线圈发热损坏。在欠压脱扣器的脱扣线圈烧毁后,将导致断路器分闸或者不能再次合闸操作,从而无法正常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欠压脱扣器长时间带电运行不但功耗大且容易引起欠压脱扣器的脱扣线圈发热损坏的问题。现提供具有降低脱扣线圈的功耗功能的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包括上位机、火线L和零线N,所述的火线L的输出端和零线N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脱扣电路的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脱扣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与脱扣电路间通过PWM调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延时设定电路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变压器T1、整流桥D11、极性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C16、稳压器U2、电感L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R9、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电源芯片U1,所述的压敏电阻RV的一端分别与火线L和变压器T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压敏电阻RV的另一端分别与零线N和变压器T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4引脚与整流桥D1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3引脚与整流桥D1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桥D11的4引脚、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桥D11的3引脚、极性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5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4引脚和5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1的3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与脱扣储能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6引脚和电容C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9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稳压器U2的2引脚和电容C16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7引脚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8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感L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9引脚与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1的8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器U2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14的另一端输出+12V,所述的稳压器U2的4引脚和3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稳压器U2的3引脚、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性连接其节点输出+5V,所述的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延时设定电路和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6的负极输出VCC。作为优选,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8、二极管D9、电阻R12和电容C21,所述的二极管D7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8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电性连接并接+5V,所述的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作为优选,所述的脱扣电路包括整流桥D12、二极管D5、脱扣器线圈T1、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和MOS管Q1,所述的变压器T1的1引脚与整流桥D12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2引脚与整流桥D12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3引脚和MOS管Q1的2引脚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变压器T1的4引脚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脱扣器线圈T1的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器线圈T1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MOS管Q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与脱扣储能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MOS管Q1的3引脚与PWM调制电路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脱扣储能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7,所述的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的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性连接并与PWM调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作为优选,所述的PWM调制电路包括稳压管D10、稳压管D17、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29、电阻R30和电阻R31,所述的稳压管D10的负极与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稳压管D10的正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0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包括上位机、火线L和零线N,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线L的输出端和零线N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供电电路(100)的输入端、脱扣电路(101)的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电路(10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100)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107)的输入端和脱扣储能电路(1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107)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储能电路(102)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101)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与脱扣电路(101)间通过PWM调制电路(103)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104)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信号输出端与延时设定电路(10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包括上位机、火线L和零线N,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线L的输出端和零线N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供电电路(100)的输入端、脱扣电路(101)的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电路(10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100)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107)的输入端和脱扣储能电路(1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107)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储能电路(102)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101)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与脱扣电路(101)间通过PWM调制电路(103)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104)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的信号输出端与延时设定电路(10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供电电路(100)包括压敏电阻RV、变压器T1、整流桥D11、极性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C16、稳压器U2、电感L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R9、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电源芯片U1,所述的压敏电阻RV的一端分别与火线L和变压器T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压敏电阻RV的另一端分别与零线N和变压器T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4引脚与整流桥D1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3引脚与整流桥D1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桥D11的4引脚、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桥D11的3引脚、极性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5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4引脚和5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1的3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与脱扣储能电路(102)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6引脚和电容C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9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稳压器U2的2引脚和电容C16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7引脚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8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感L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U1的9引脚与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1的8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器U2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容C14的另一端输出+12V,所述的稳压器U2的4引脚和3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稳压器U2的3引脚、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性连接其节点输出+5V,所述的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单片机储能电路(107)、延时设定电路(106)和单片机控制模块(105)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6的负极输出VC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片机储能电路(107)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8、二极管D9、电阻R12和电容C21,所述的二极管D7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8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电性连接并接+5V,所述的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欠电压脱扣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脱扣电路(101)包括整流桥D12、二极管D5、脱扣器线圈T1、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和MOS管Q1,所述的变压器T1的1引脚与整流桥D12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2引脚与整流桥D12的2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1的3引脚和MOS管Q1的2引脚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变压器T1的4引脚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脱扣器线圈T1的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脱扣器线圈T1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MOS管Q1的1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与脱扣储能电路(102)电性连接,所述的MOS管Q1的3引脚与PWM调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李月军张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