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双目相机装置及自动驾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989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单元,包括:用于触发系统开机及延迟关机的ACC触发控制电路;用于避免用电设备对电池过度放电的欠压保护电路;ACC触发控制电路与欠压保护电路电连接。ACC触发控制电路中的电压比较器比较ACC信号的分压电压与第一阈值电压后发送第一导通控制信号或第一关断控制信号;欠压保护电路中的电压比较器比较电源电压的分压电压与第二阈值电压后发送第二导通控制信号或第二关断控制信号。当且仅当ACC触发控制电路和欠压保护电路同时向开关电路发送导通控制信号时系统供电;ACC触发控制电路和欠压保护电路任一电路向开关电路发送关断控制信号时系统不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双目相机装置及自动驾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双目相机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只通过单一摄像头进行环境感知的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复杂的路况检测需求,加之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从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基于双路摄像头(以下简称双目)的图像处理装置,其基于视差算法进行目标检测,对视差图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障碍物信息,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目前,随着汽车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迅速发展,车载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功耗越来越大,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蓄电池技术却迟迟停滞不前。如果车载用电设备采用直接上下电方式开关机,极易损坏EMMC等硬件设备,影响车载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也未能有效措施解决。因此,当下自动驾驶领域的车载用电设备存在直接上下电损坏硬件设备、对蓄电池过度放电等问题。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双目相机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用电设备存在直接上下电损坏硬件设备、对蓄电池过度放电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单元,包括:用于触发系统开机及延迟关机的ACC触发控制电路;用于避免用电设备对电池过度放电的欠压保护电路;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与所述欠压保护电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第一提供电阻、第二提供电阻和第三提供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提供电阻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用于输出固定电压,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三端与第一电压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提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提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阈值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第四提供电阻、第五提供电阻和第六提供电阻;其中,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阈值电压;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提供电阻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用于输出固定电压;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五提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六提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四分压电阻和第五分压电阻;所述第四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去耦电容、第二去耦电容、第三去耦电容、第四去耦电容、第五去耦电容和第六去耦电容;其中,所述第一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所述第二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所述第三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所述第四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所述第五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所述第六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目相机装置,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双目相机装置包括上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自动驾驶系统包括上述的双目相机装置。本技术通过信号输入端采集ACC信号,经过电压比较器与调整的第一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后,向开关电路发送第一导通或关断控制信号;通过电压输入端采集电源电压,经过电压比较器与调整的第二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后,向开关电路发送第二导通或关断控制信号;当且仅当前者和后者同时为导通控制信号时系统才供电,从而实现系统的开关机操作。本技术可有效解决车载用电设备存在的直接上下电损坏硬件设备、对蓄电池过度放电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的结构框架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技术实施例所述的D101/D102输出电压计算方法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欠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五所述的欠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六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的结构框架图。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触发系统开机及延迟关机的ACC触发控制电路10;用于避免用电设备对电池过度放电的欠压保护电路30;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10与所述欠压保护电路30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更具体地,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单元输出的电源电压VCC的电压输入端VCC;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单元输出的ACC信号的信号输入端ACC。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10包括:第一分压电路101、第一阈值电压提供电路103、第一控制电路105及开关电路1030;所述第一分压电路101接收信号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触发系统开机及延迟关机的ACC触发控制电路;/n用于避免用电设备对电池过度放电的欠压保护电路;/n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与所述欠压保护电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触发系统开机及延迟关机的ACC触发控制电路;
用于避免用电设备对电池过度放电的欠压保护电路;
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与所述欠压保护电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单元输出的电源电压的电压输入端;
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单元输出的ACC信号的信号输入端;
用于对所述ACC信号进行分压,得到第一分压电压的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三分压电阻;
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分压电压和第一阈值电压,并且在所述第一分压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电压时发送第一导通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一分压电压小于第一阈值电压时发送第一断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连接;
电压输出端;
设置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导通控制信号导通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断开控制信号断开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C触发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阈值电压的第一阈值电压提供电路,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提供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包括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第一提供电阻、第二提供电阻和第三提供电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CC触发控制的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接入所述第一分压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分流稳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接入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为基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为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为发射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欠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端为地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周涛程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