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以及制冷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68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包括送入制冷剂的进口集液管和输出制冷剂的出口集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口集液管和出口集液管间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外径为1.587mm~3.986mm、内径为1.227mm~3.386mm;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穿过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且所述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间还安装固定有化霜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具有体积小、占用制冷器具使用空间少提高经济效益;氟利昂充注量少、节能环保;原材料使用少、节约制造成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以及制冷器具
本技术涉及强制对流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以及安装有所述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的制冷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如电冰箱、冷柜、展示柜及空调等,下同)使用换热器主要以全铝管翅式为主,部分换热器考虑到使用环境,采用铜管+铝翅片方式。全铝管翅式换热器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换热性能好、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采用。但是全铝管翅式换热器也有以下的不足:换热器体积大占用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的使用容积;氟利昂充注量多;由于管翅式结构的原因,换热管和翅片每一个穿孔处都会存在一定间隙和90°直角,间隙和直角的存在造成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在使用中化霜后的水不能顺畅滴落。在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下一个运行周期内,间隙和90°直角处残留的水就会形成冰渣影响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这一点也成为平行流小(微)通道换热器只能成为冷凝散热器而不是成为蒸发散热器的主要原因。小(微)通道换热器在换热形式上存在两个方面:(1)小(微)通道内部介质(如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与管进行换热;(2)小(微)通道外部介质(如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管进行换热。上述两个方面同时达到匹配,才能实现换热器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小(微)通道内部介质(如制冷剂)与管换热效率再高,但小(微)通道外部介质(如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管进行换热很差,不能将小(微)通道内部介质(如制冷剂)与管所交换的热量带走,也不能实现小(微)通道换热效率的高效化;同时小(微)通道外部介质(如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管换热效率很高,但小(微)通道内部介质(如制冷剂)与管换热效率很差,也不能实现也不能实现小(微)通道换热效率的高效化。小(微)通道换热器在换热机理上一般存在单项对流换热、凝结换热及沸腾换热三种换热模式,管径越小换热机理所得到的换热效应越突出。虽然小(微)通道内部换热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小(微)通道外管径也变得很小,与外部介质(如空气等)进行换热的表面积就很小,按照传热学原理,传出的换热量与换热系数、温差及表面积三个因素相关。由于表面积变小,在温差一定的情况,为了换的一定的换热量,需要一个较大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在外部介质一定的情况,只有通过提高小(微)通道外表面与空气的交换速率提升而得到提升。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一般使用风机提升交换速率,而提升交换速率,一般可以通过增大风机的转速及风叶的大小、形状来实现,但两者的增大都会带来风机功率的提升(带来能耗的提升),并且带来间接的效应是风机噪音的增大,噪音大使家用及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的使用者,难以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全铝管翅式换热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以及设有该光管换热器的制冷器具,本换热器具有体积小、氟利昂充注量少、换热性能高、生产工艺简单、节约原材料、灵活多变等特点。本技术充分考虑小(微)通道内的单项对流换热、凝结换热及沸腾换热三种换热模式所产生的良好换热效应,同时充分考虑小(微)通道外与外部介质(如空气等)的热交换效应,从而适合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作为换热器使用。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包括送入制冷剂的进口集液管和输出制冷剂的出口集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口集液管和出口集液管间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外径为1.587mm~3.986mm、内径为1.227mm~3.386mm;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穿过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且所述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间还安装固定有化霜加热管。本换热器将传统外径为9.52~5mm的换热管减小至3.987~1.587mm,随之换热管的材料使用量减少40%以上,氟利昂充注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而将外径为5mm的换热管减小至最小允许的1.587mm,随之换热管的材料使用量减少50%左右,氟利昂充注量只需要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换热管的外径保持在1.587mm~3.986mm范围内,使得换热管在加工生产中减小40~50%的材料利用率,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常规冰箱冰柜使用的氟利昂(R600a)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充注量的减少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资源浪费,同样能够保证换热器具有高性能的制冷以及换热。所述的散热管介于微通道和小通道之间,采用外径1.587mm~3.986mm、内径1.227mm~3.386mm管径的铝管、铜管、不锈钢管等有色金属管。本换热器选择了合适的通道内径,发挥了单项对流换热、凝结换热及沸腾换热三种换热模式在换热器管内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本换热器内部介质(如制冷剂)与管换热效率;同时选择了合适的通道外径,提高小(微)通道外部介质(如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管进行换热效率。由于外径要比小(微)管直径来得大(管径增大一倍,换热面积增大两倍),降低了对于风机的功率的要求,从而降低了风机的噪音,满足了本换热器能够在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上使用。所采用的管径介于微通道和小通道之间,微尺度及小通道效应具有更高的换热特性,使本换热器不要翅片也能达到换热效率的目的。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为间隔布置的多层,每层至少有两根,相邻两层呈等腰三角形错位排列。本技术的换热器可在进出口集液管上面进行散热管的错位排列来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可以是2根或者3根或者是1‥…N根排列。在散热管两端套入焊环,焊环套入深度3~5mm。使用装配工装一次性插入进出口集液管预装孔。使用钎焊炉焊接成换热器主体。作为优选的,多层散热管间形成迂回的制冷器流动循环通道。本技术的散热管,可以是直型散热管或S型散热管。其中直型管通过进口集液管、出口集液管内设置分液挡块,可以使直管内的制冷剂进行迂回循环流动。S型散热管内的制冷剂从进口集液管进入后,通过S型散热管,进入出口集液管。并列优选的,上部的散热管层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口集液管,下部的散热管层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进口集液管,其余上下散热管层之间通过弯管连通,形成S型散热管。并列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为直型散热管,每层散热管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一集液管,所述集液管内设有形成迂回流动通道的分液挡块。虽然本技术的换热器不要翅片也能达到换热效率的目的,但并不排斥使用翅片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本专利的换热效果。因此,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管上穿插有翅片。作为优选的,所述化霜加热管与散热管的数量对应,且贴近对应的散热管安装,且化霜加热管的端部与左安装固定板或右安装固定板间设有涨紧机构。采用上述光管换热器作为制冷模块时,为了模块外形尺寸更加小型化,从而使得家用及商用制冷器具或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的储存空间更大,可以利用外径在0.508mm~2.06375mm且已经铠装(在产品的最外面加装一层金属保护,以免内部电热丝层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运行时受到损坏)电加热管,电加热管通过在本申请的S型换热主体内迂回,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入制冷剂的进口集液管和输出制冷剂的出口集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口集液管和出口集液管间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的散热管;/n所述散热管的外径为1.587mm~3.986mm、内径为1.227mm~3.386mm;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穿过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且所述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间还安装固定有化霜加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入制冷剂的进口集液管和输出制冷剂的出口集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口集液管和出口集液管间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的散热管;
所述散热管的外径为1.587mm~3.986mm、内径为1.227mm~3.386mm;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穿过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且所述左安装固定板和右安装固定板固定间还安装固定有化霜加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间隔布置的多层,每层至少有两根,相邻两层呈等腰三角形错位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层散热管间形成迂回的制冷器流动循环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小通道光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易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