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68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该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有换热区域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网孔结构。在换热区域的侧边设置挡液件,该挡液件中设有气体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网孔结构,使得换热器组件在作冷凝器使用时,气体直接穿过挡液件进入换热区域,进行大范围的热交换过程,相对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本申请属于热泵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在商用大型冷水机组用换热器类型中,降膜式换热器在蒸发工况由于换热效率高、灌注量少、维护便捷等优势备受青睐。降膜式换热器主要通过顶部布液器,如图1和2所示,将液态冷媒均匀布置到换热管表面,由于布液器3出液带有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在换热管布管区域的两侧设置挡液板4,以避免喷淋过程液滴飞溅进入吸气口,造成机组吸气带液。但在降膜式换热器用于热泵机组,即换热器切换为冷凝功能,从顶部进气口进入的气态制冷剂会被挡液板隔挡,造成换热管与气态冷媒无法重复接触,造成冷凝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能提升冷凝工况下气体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有换热区域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包括有设在所述换热区域上方的布液空腔,所述挡液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布液空腔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挡液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换热区域向下延伸。优选地,所述挡液件的延伸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优选地,所述挡液件的延伸端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有预设间隙。优选地,所述挡液件的另一端沿向远离所述换热区域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挡液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壁。优选地,所述挡液件包括分离网。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或如上所述的降膜式换热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有换热区域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在换热区域的侧边设置挡液件,该挡液件中设有气体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使得换热器组件在作冷凝器使用时,气体直接穿过挡液件进入换热区域,提升气体与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相对提高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降膜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降膜式换热器的冷凝工况气体流向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冷凝工况下气体流向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壳体;11、进料口;12、气口;13、排液口;2、换热区域;3、布液器;4、挡液板;5、气相流动死区;6、分离网;61、预设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3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括有换热区域2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2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在换热区域2的侧边设置挡液件,不同于传统结构中的挡液板4,本申请的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这样在气体在进入或排出换热区域2,都能穿过该挡液件;尤其在本换热器组件作为冷凝组件使用时,气体直接穿过挡液件进入换热区域2,无需如传统结构中气体需要绕过挡液板4才能与部分换热区域2进行热交换,因此相对而言,减少了挡液板4的阻挡,能与换热区域2更大面积发生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换热区域2的利用率,以及提升冷凝工况时热交换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内包括有设在换热区域2上方的布液空腔,挡液件一端连接在布液空腔的侧壁上,在壳体1内设置布液空腔,使得本换热器组件能作为蒸发器使用,在换热区域2发生热交换后,液体发生相变为气体,此时气体中可能含有液体,在穿过挡液件的网孔结构时,将气体中所含液体予以截留,相当于进行了气液分离。为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上述的通孔结构可设为多重曲折结构,相当于增加了气体流通路径和碰撞几率,直至气体中所包含小液滴被吸附在挡液件里。对于挡液件与布液空腔的连接,为尽量确保气体只能穿过挡液件,此连接处可设为密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液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换热区域2向下延伸,在设置位置和延伸结构上,本申请挡液件与传统的挡液板4相似,但由于本申请挡液件带有通孔,能阻止液体流出换热区域2,而又缩短了气体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液件的延伸端与壳体1内壁抵接,挡液件延伸至换热区域2底部的壳体1内壁,使得换热后的气体只能穿过挡液件,确保气体中的液滴被截留。也可设为,挡液件的延伸端与壳体1内壁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有效降低换热器内部压损或降低生产成本,这个预设间隙的最低要求:预设间隙上端要低于壳体1的中心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液件的另一端沿向远离换热区域2方向延伸,这样能减少挡液件,降低成本。优选地,挡液件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液件包括分离网6,采用网状结构,通气性好,能更好地消除气相流动死区5。或还可采用多孔材料制成的透气板。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如图1和2所示,传统的降膜式结构换热器在热泵工况机组中,当机组切换为冷凝工况,顶部进气会受到蒸发工况两侧设置挡液板4的阻挡,造成上半部分换热管区域不能与气态冷媒充分接触,形成气相流动死区5,造成冷凝效果异常。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换热区域2的两侧本来为实体结构的挡液板4,更改为具有汽液分离功能的分离网6,该分离网6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夹带液滴的气态冷媒经过该网,气体直接穿过该网,而夹带的液体被过滤下来,以消除冷凝效果不佳的气相流动死区5,其具体实施如下所示:1.在蒸发工况,物料由进料口11送入布液器3中,物料中或热交换产生的的气态冷媒,都可能含带液相冷媒,在流经分离网6时液相冷媒直接被分离网6拦下,气态冷媒直接穿过分离网6进入蒸发器出气口12。2.在冷凝工况,气态冷媒进入换热器直接穿透分离网6,与内部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冷凝,然后由排液口13导出壳体1。3.分离网6截面形状一般设置为L形,过滤网短边延伸到布液器3边沿,长边沿着支撑板边向下到与壳体1接触,其延伸长度可根据汽液过滤效果适量减短;4.为保证汽液分离效果,在换热器截面,换热管左右两侧布置的分离网6与布液器3底面、壳体1形成一个封闭的换热区域2,以消除内部飞溅的弥散小液滴;5.还可为有效降低换热器内部压损或降低生产成本,分离网6下方与壳体1间可预留预设孔61,但分离网6的最低区域必须在壳体1中心面以下;且顶部的分离网6与布液器3连接处必须封闭,以防止蒸发工况下,从缺口的逃逸液体直接被吸进出气口12;同时也可通过将分离网6一边向与壳体1形成的流通面积较小侧侧倾斜,以减小汽液分离网6面,从而降低成本。6.分离网6沿壳体1轴向方向布置,其长度不小于布液器3长度;以保证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括有换热区域(2)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2)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括有换热区域(2)和挡液件,所述挡液件设在所述换热区域(2)的侧边;所述挡液件中设有气体可穿过而液体被截留的通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包括有设在所述换热区域(2)上方的布液空腔,所述挡液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布液空腔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换热区域(2)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件的延伸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胡东兵胡海利游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