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28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所述底座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底座的两侧位置对称连接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地面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空压机主体,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外侧套装有降温结构,通过将外套筒套装在空压机主体的外侧位置,而外套筒的内壁与空压机主体的外壁相贴合,通过外套筒内部冷却管中的冷却液对空压机主体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循环泵的作用将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中,而驱动电机通过带动扇叶进行旋转,进而将循环管散发出来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降温的目的,该设计通过冷却液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吸收,吸热方式无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
本技术是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压机是制备压缩空气的设备,目前活塞式的空压机使用最为广泛。随着空压机技术的发展,油润滑的空压机逐渐被无油空压机所取代,无油空压机本身材料不含油性物质,工作时也无需添加任何润滑油,而是采用自润滑的耐磨材料进行滑动接触,因此排出气体中的含油量极少,大大提高了排出气体的质量。空压机的活塞由曲柄摇杆机构驱动运动,空压机可并列设置多个气缸及活塞,以提高空气压缩的效率,但是传统的空压机通过风冷降温存在降温效果差且发出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空压机通过风冷降温存在降温效果差且发出的噪音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底座的两侧位置对称连接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地面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空压机主体,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外侧套装有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电气盒。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与空压机主体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端面与空压机主体的后侧端面相贴合,所述隔板与外套筒之间的空腔中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扇叶连接固定,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中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输出端与循环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循环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冷却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外套筒的后侧端面开设有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2mm,所述外套筒开设通风孔的位置粘贴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设置有多根且多根冷却管之间相互连通在一起,所述循环管在外套筒的内部呈螺旋状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上侧位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经由螺栓穿过与空压机主体的侧壁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安装在外套筒与隔板之间的空腔中,所述循环泵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外套筒的内壁相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通过将外套筒套装在空压机主体的外侧位置,而外套筒的内壁与空压机主体的外壁相贴合,通过外套筒内部冷却管中的冷却液对空压机主体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循环泵的作用将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中,而驱动电机通过带动扇叶进行旋转,进而将循环管散发出来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降温的目的,该设计通过冷却液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吸收,吸热方式无较大噪音,解决了传统散热结构存在较大噪音的问题;另外外套筒上的限位孔通过螺栓穿过与空压机主体的侧壁相贴合,该设计便于将外套筒与空压机主体相互固定在一起,进而大大的提高了空压机主体固定的牢固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中外套筒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中中驱动电机的安装剖面图;图中:1-降温结构、2-底座、3-固定板、4-空压机主体、5-电气盒、6-冷却管、7-隔板、8-循环管、9-驱动电机、10-扇叶、11-通风孔、12-循环泵、13-限位孔、14-外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包括底座2,底座2为立方体板状结构,底座2的两侧位置对称连接固定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地面相固定,底座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空压机主体4,空压机主体4的外侧套装有降温结构1,降温结构1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电气盒5。进一步地,降温结构1包括外套筒14,外套筒14的内壁与空压机主体4的外壁相贴合,外套筒14的内部设置有隔板7且隔板7的端面与空压机主体4的后侧端面相贴合,隔板7与外套筒14之间的空腔中安装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扇叶10连接固定,外套筒14的内壁中设置有冷却管6,冷却管6的输出端与循环泵12的输入端相连接,循环泵12的输出端与循环管8的输入端相连接,循环管8的输出端与冷却管6的输入端相连接,外套筒14的后侧端面开设有通风孔11。通风孔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11之间等距进行排列,通风孔11的直径为2mm,外套筒14开设通风孔11的位置粘贴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外套筒14的内部。冷却管6设置有多根且多根冷却管6之间相互连通在一起,循环管8在外套筒14的内部呈螺旋状进行排列,多根冷却管6的设计则便于最大化对热量进行吸收,而循环管8的设计则便于对热量进行散发。外套筒14的上侧位置开设有限位孔13,限位孔13经由螺栓穿过与空压机主体4的侧壁相贴合,该设计便于将外套筒14与空压机主体4相互固定在一起,进而大大的提高了空压机主体4固定的牢固性。循环泵12安装在外套筒14与隔板7之间的空腔中,循环泵12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外套筒14的内壁相固定,进而起到对循环泵12位置的固定。具体实施方式: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外套筒14套装在空压机主体4的外侧位置,然后通过螺栓穿过限位孔13,其中螺栓的下侧端面与空压机主体4的表面相贴合,进而起到固定外套筒14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固定板3上的螺孔,进而将空压机主体4与地面相固定,然后启动循环泵12以及驱动电机9,外套筒14内部冷却管6中的冷却液对空压机主体4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循环泵12的作用将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8中,而驱动电机9通过带动扇叶10进行旋转,进而将循环管8散发出来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降温的目的,该设计通过冷却液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吸收,吸热方式无较大噪音,解决了传统散热结构存在较大噪音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底座(2)的两侧位置对称连接固定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地面相固定,所述底座(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空压机主体(4),所述空压机主体(4)的外侧套装有降温结构(1),所述降温结构(1)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电气盒(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立方体板状结构,所述底座(2)的两侧位置对称连接固定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地面相固定,所述底座(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空压机主体(4),所述空压机主体(4)的外侧套装有降温结构(1),所述降温结构(1)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电气盒(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无油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结构(1)包括外套筒(14),所述外套筒(14)的内壁与空压机主体(4)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外套筒(14)的内部设置有隔板(7)且隔板(7)的端面与空压机主体(4)的后侧端面相贴合,所述隔板(7)与外套筒(14)之间的空腔中安装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扇叶(10)连接固定,所述外套筒(14)的内壁中设置有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输出端与循环泵(1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泵(12)的输出端与循环管(8)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8)的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双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远鹏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