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99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曳引轮,涉及地热管道领域,包括轮轴,所述轮轴与轮盘中心插接,所述轮轴上位于轮盘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与压轮转动连接,所述压轮与轮盘边缘相切,所述轮盘侧边设有绳槽,所述绳槽内设有斜肋,所述轮轴与轴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底端与轴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避免在电梯启动过程中曳引轮与钢丝绳出现相对滑动,能够保护钢丝绳与曳引轮,延长钢丝绳与曳引轮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X形的支架与两组压轮连接,两个压轮压住钢丝绳,增大钢丝绳与轮盘的接触面,从而进一步增大摩擦力;保证了压轮的弹性,使钢绳能够穿过压轮与轮盘之间的缝隙,又能够保证压轮的强度,使压轮能够对钢绳施加一定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曳引轮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曳引轮。
技术介绍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传递动力。电梯钢丝绳顾名思义,是用在电梯上的钢丝绳,用的最多的是小型载人电梯。而在曳引轮与电梯钢丝绳之间起到转向作用的滑轮简称为电梯钢丝绳轮但是在电梯起步阶段,电梯的速度由零开始增加,加速度值较大,在此过程中,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所需摩擦力较大,若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不满足电梯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容易使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加剧钢丝绳或曳引轮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曳引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轮轴,所述轮轴与轮盘中心插接,所述轮轴上位于轮盘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与压轮转动连接,所述压轮与轮盘边缘相切,所述轮盘侧边设有绳槽,所述绳槽内设有斜肋,所述轮轴与轴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底端与轴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轮包括与支架转动连接的铸铁轮,铸铁轮固定连接有套于其外侧的橡胶套,且橡胶套横截面为凹弧面。优选的,所述绳槽为凹型槽,所述斜肋以绳槽圆周为路径阵呈环形阵列于绳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两个中部固定连接有轴套的X形架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轮套,所述轮套与压轮转动连接,所述架杆底端转动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轮轴包括与轮盘径向固定连接的棱柱,位于所述棱柱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轴架转动连接的圆柱。优选的,所述棱柱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轮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圆柱与轴套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首先将轮盘的凹槽内设置斜肋,使斜肋与钢丝绳表面的纹路相卡合,从而增大钢丝绳与轮盘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在轮轴上连接支架,通过支架与压轮连接,通过压轮对钢丝绳施加向轮盘径向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增大摩擦力,避免在电梯启动过程中曳引轮与钢丝绳出现相对滑动,能够保护钢丝绳与曳引轮,延长钢丝绳与曳引轮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X形的支架与两组压轮连接,两个压轮压住钢丝绳,增大钢丝绳与轮盘的接触面,从而进一步增大摩擦力;压轮采用铸铁轮外侧套设橡胶轮的方式,即保证了压轮的弹性,使钢绳能够穿过压轮与轮盘之间的缝隙,又能够保证压轮的强度,使压轮能够对钢绳施加一定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轮轴、轮盘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压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轮轴;101、棱柱;102、圆柱;2、轮盘;201、斜肋;202、螺孔;203、绳槽;3、轴架;301、轴座;4、压轮;401、铸铁轮;402、橡胶套;5、支架;501、轴套;502、架杆;503、轮套;6、固定板;7、螺栓;8、固定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轮轴1,轮轴1与轮盘2中心插接,轮轴1上位于轮盘2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5,支架5顶端与压轮4转动连接,压轮4与轮盘2边缘相切,轮盘2侧边设有绳槽203,绳槽203内设有斜肋201,轮轴1与轴架3转动连接,支架5底端与轴架3固定连接,压轮4包括与支架5转动连接的铸铁轮401,铸铁轮401固定连接有套于其外侧的橡胶套402,且橡胶套402横截面为凹弧面,绳槽203为凹型槽,斜肋201以绳槽203圆周为路径阵呈环形阵列于绳槽203内,支架5包括两个中部固定连接有轴套501的X形架杆502,顶端固定连接有轮套503,轮套503与压轮4转动连接,架杆502底端转动连接固定板6,固定板6通过螺栓7与支架5固定连接。在装配时,将轮轴1插入临盘中心,使轮轴1与轮盘2相固定,之后将支架5的轴套501套于轮轴1上,使两个之间分别位于轮盘2两侧,同时将压轮4置于两个支架5之间,之后将轮轴1与轴座301连接,将轴座301与轴架3固定连接,轮轴1与曳引机的输出轴连接,曳引机转使轮轴1转动,与轮轴1径向固定连接的轮盘2转动,钢丝绳穿过轮盘2与压盘之间,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对重块和电梯轿厢,当轮盘2转动时,在轮盘2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钢丝绳在随轮轴1转动,与钢丝绳连接的轿厢移动,在轮轴1的绳槽203内设置斜肋201,增大斜肋201与钢丝绳之间摩擦力,避免在电梯启动时由于加速度过大,钢丝绳与轮盘2发生相对滑动而磨损轮盘2或钢丝绳,同时在轮盘2外侧设置压轮4用于压紧钢丝绳,在穿入个钢丝绳时,橡胶套402在钢丝绳挤压下变形,橡胶套402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钢丝绳上,使钢丝绳与轮盘2更加贴合,延长钢丝绳与轮盘2的使用寿命,架杆502底端连接的固定板6通过螺栓7与轴架3连接,使支架5保持固定。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轮轴1,轮轴1与轮盘2中心插接,轮轴1上位于轮盘2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5,支架5顶端与压轮4转动连接,压轮4与轮盘2边缘相切,轮盘2侧边设有绳槽203,绳槽203内设有斜肋201,轮轴1与轴架3转动连接,支架5底端与轴架3固定连接,轮轴1包括与轮盘2径向固定连接的棱柱101,位于棱柱10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轴架3转动连接的圆柱102,棱柱10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8,固定盘8与轮盘2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圆柱102与轴套501转动连接。在固定轮盘2与轮轴1时,通过螺栓7穿过轮盘2上的螺孔202与固定盘8相连接,由于固定盘8与轮轴1固定连接,能够使轮盘2与轮轴1轴向固定连接,轮盘2中心的棱形孔与棱柱101插接,使轮盘2与轮轴1径向固定连接,在转轴转动时,圆柱102在轴座301上转动,支架5与轴架3固定连接,且支架5中部的轴套501与轮轴1转动连接,因此压轮4位于轮盘2边缘一点,且压轮4与轮套503转动连接,在钢丝绳与压轮4之间的摩擦力下,使压轮4转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轴座301固定连接在电梯井的机房内,轮轴1与曳引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钢丝绳穿过轮盘2上的绳槽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轮轴(1),所述轮轴(1)与轮盘(2)中心插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上位于轮盘(2)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顶端与压轮(4)转动连接,所述压轮(4)与轮盘(2)边缘相切,所述轮盘(2)侧边设有绳槽(203),所述绳槽(203)内设有斜肋(201),所述轮轴(1)与轴架(3)转动连接,所述支架(5)底端与轴架(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曳引轮,包括轮轴(1),所述轮轴(1)与轮盘(2)中心插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上位于轮盘(2)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顶端与压轮(4)转动连接,所述压轮(4)与轮盘(2)边缘相切,所述轮盘(2)侧边设有绳槽(203),所述绳槽(203)内设有斜肋(201),所述轮轴(1)与轴架(3)转动连接,所述支架(5)底端与轴架(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4)包括与支架(5)转动连接的铸铁轮(401),铸铁轮(401)固定连接有套于其外侧的橡胶套(402),且橡胶套(402)横截面为凹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槽(203)为凹型槽,所述斜肋(201)以绳槽(203)圆周为路径阵呈环形阵列于绳槽(20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二永尤永纵朋朋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永鑫电梯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