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出口护盖,包括盖板本体和开设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安全带插口,所述安全带插口为U型,所述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盖板本体上形成U型的安全带插口,并且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与饰板的内边缘之间形成闭环口,供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安装时,从第一缺口进入到安全带插口中,然后安全带出口护盖再与饰板连接。由于安全带插口上不需要开设中缝,避免安全带刮伤;安全带聚集产生的集中载荷承载面转移到饰板的内边缘,降低了安全带出口护盖脱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带出口护盖和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出口护盖和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安全带出口护盖10′的中部开设横向的开口1′,安全带30′从开口1′穿出,开口1′的中部下侧开设有中缝11′。因此,现有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具有如下缺点:1、现有安全带出口护盖10′装配后凸出饰板20′,外观较差;2、现有安全带出口护盖10′为保证装配便利性,不可避免要在护盖中部开口的下侧开设中缝11′,中缝处有分模线锐边,开缝两侧有面差翘起时,易刮伤安全带,降低其强度;3、织带使用过程中会在护盖两侧开口处集聚,使护盖两侧集中受力,容易脱出。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避免刮伤安全带,降低护盖脱出风险,外观完整简洁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和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刮伤安全带,降低护盖脱出风险,外观完整简洁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和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全带出口护盖,包括盖板本体和开设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安全带插口,所述安全带插口为U型,所述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为四边形,包括上侧边、下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第一缺口形成在所述右侧边或左侧边上。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所述第一缺口的上方处设有第一楔形卡爪。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下侧边处设有第二楔形卡爪。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与所述第一缺口的相对侧边处设有定位销。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上侧边和与所述第一缺口的相对侧边均设有导向件。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插口的背面的外边缘处设有加强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包括饰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出口护盖,所述安全带出口护盖扣合到所述饰板的开孔上。进一步地,所述开孔的内边缘设有一圈下沉的翻边,所述安全带出口护盖与所述翻边连接后,所述安全带出口护盖的上表面与所述饰板的上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使所述第二缺口内的所述开孔的内边缘与所述安全带插口对接形成闭环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盖板本体上形成U型的安全带插口,并且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与饰板的内边缘之间形成闭环口,供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安装时,从第一缺口进入到安全带插口中,然后安全带出口护盖再与饰板连接。由于安全带插口上不需要开设中缝,避免安全带刮伤;安全带聚集产生的集中载荷承载面转移到饰板的内边缘,降低了安全带出口护盖脱出的风险。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现有的安全带出口护盖、饰板和安全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图;图4是图2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全带出口护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饰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安全带出口护盖10′、开口1′、中缝11′、饰板20′、安全带30′;安全带出口护盖10:盖板本体1、安全带插口11、上侧边12、下侧边13、左侧边14、右侧边15、第一楔形卡爪16、第二楔形卡爪17、定位销18、导向件19、第一缺口111、加强筋112;饰板20:开孔21、翻边22、第二缺口221;安全带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包括饰板20和安全带出口护盖10,安全带出口护盖10扣合到饰板20的开孔21(参见图6)上。其中,如图3-4所示,安全带出口护盖10包括盖板本体1和开设在盖板本体1上的安全带插口11,安全带插口11为U型,安全带插口11的一侧边贯穿盖板本体1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111。如图6所示,饰板20上开设有开孔21,开孔21用于安装安全带出口护盖10。如图2所示,安全带出口护盖10扣合在饰板20上以后,U型的安全带插口11与开孔21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闭环口,该闭环口供安全带30穿过,并且限制安全带30的窜动。如图3所示,安全带30的一端固定在饰板20的内部,然后穿过安全带插口11延伸到车内。安全带出口护盖10一方面用于限制安全带30,另一方面起到遮挡饰板20的内部结构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盖板本体1上形成U型的安全带插口11,并且安全带插口11的一侧边贯穿盖板本体1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111。第一缺口111与饰板20的内边缘之间形成闭环口,供安全带30穿过。安全带30安装时,从第一缺口111进入到安全带插口11中,然后安全带出口护盖10再与饰板20连接。由于安全带插口11上不需要开设中缝,避免安全带30刮伤;安全带30聚集产生的集中载荷承载面转移到饰板20的内边缘上,降低了安全带出口护盖10脱出的风险。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开孔21的内边缘设有一圈下沉的翻边22,安全带出口护盖10与翻边22连接后,安全带出口护盖10的上表面与饰板20的上表面平齐。如图3所示,安全带出口护盖10的边缘与翻边22接触,翻边22用于限制安全带出口护盖10与饰板20之间的位置。下沉的翻边22使得安全带出口护盖10嵌入到开孔21中,从图2的视角来看,安全带出口护盖10与饰板20在同一造型面上,外观简洁统一。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翻边22上开设有第二缺口221,第一缺口111与第二缺口221对应,使第二缺口221内的开孔21的内边缘与安全带插口11对接形成闭环口。为了使安全带30的集中载荷承载面转移到饰板20上,翻边22在对应第一缺口111处开设了第二缺口221,使得闭环口内没有翻边22,安全带30直接与开孔21的内边缘接触。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盖板本体1为矩形,包括上侧边12、下侧边13、左侧边14和右侧边15,第一缺口111形成在右侧边1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带出口护盖,包括盖板本体和开设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安全带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插口为U型,所述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出口护盖,包括盖板本体和开设在所述盖板本体上的安全带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插口为U型,所述安全带插口的一侧边贯穿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形成第一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为四边形,包括上侧边、下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第一缺口形成在所述右侧边或左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所述第一缺口的上方处设有第一楔形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下侧边处设有第二楔形卡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出口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背面的与所述第一缺口的相对侧边处设有定位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志平,陈虹吉,周澄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