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54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相邻的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能够防止相邻的汇流条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汇流条单元。在汇流条单元中,第一汇流条以及第二汇流条在前后方向上并排配置。第一汇流条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部、随着在左右方向上远离第一直线部而在与第二汇流条相反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倾斜部、以及将第一直线部与第一倾斜部连结的第一弯曲部。第二汇流条具备与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以及与第一倾斜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倾斜部。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弯曲部与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汇流条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汇流条的汇流条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动车辆等中,搭载有作为驱动源的旋转电机。而且,已知将具备多个汇流条的汇流条单元用作将旋转电机与用于向旋转电机供电的电力转换装置电连接的部件。在这种汇流条单元中,在汇流条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汇流条的制造误差等的影响变大,在将汇流条两端的端子部与旋转电机以及控制装置连接时,汇流条发生变形,并且相邻的汇流条可能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因此,作为防止相邻的汇流条彼此接触的汇流条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具备利用树脂等来模制至少一个汇流条的整周的模制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381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汇流条单元需要用于形成模制部的成本以及制造工序。因此,更希望汇流条单元无论模制部等如何都能确保相邻的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汇流条单元,其能够确保相邻的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并且能够防止相邻的汇流条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其具备:具有平板形状的第一汇流条以及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排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第一直线部,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部,随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直线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与配置有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一弯曲部,其将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结,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第二直线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第二倾斜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二弯曲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同一平面上,且将所述第二直线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连结,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第二汇流条侧的端面中,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并且能够防止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接触而发生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搭载于端子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在移除了盖部件的状态下观察图1的汇流条单元时的立体图。图3是在移除了盖部件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图2的汇流条单元时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汇流条单元10U汇流条(第一汇流条)110U第一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20U第二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130U第三延伸部131U右侧直线部(第一直线部)132U前倾部(第一倾斜部)134U右侧弯曲部(第一弯曲部)134Ua端面140U第四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50U第五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10V汇流条(第二汇流条)110V第一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20V第二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130V第三延伸部131V右侧直线部(第二直线部)132V前倾部(第二倾斜部)134V右侧弯曲部(第二弯曲部)134Va端面140V第四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50V第五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10W汇流条(第三汇流条)110W第一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20W第二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130W第三延伸部131W右侧直线部(第三直线部)132W前倾部(第三倾斜部)134W右侧弯曲部(第三弯曲部)140W第四延伸部(第一方向延伸部)150W第五延伸部(第二方向延伸部)D11、D12、D21、D22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汇流条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汇流条单元1具备三个汇流条10U、10V、10W以及盖部件30,该盖部件30统一覆盖这三个汇流条10U、10V、10W。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说明,如图中所示那样定义汇流条单元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前方向表示为Fr,后方向表示为Rr,右方向表示为R,左方向表示为L,上方向表示为U,下方向表示为D。但是,图中所示的方向与搭载汇流条单元1的设备等的方向无关。三个汇流条10U、10V、10W具有从第一端子台51向配置于第一端子台51的左下方的第二端子台52延伸的平板形状。三个汇流条10U、10V、10W分别具备:第一端子部21U、21V、21W,它们具有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且固定于第一端子台51;第一延伸部110U、110V、110W,它们从第一端子部21U、21V、21W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第二延伸部120U、120V、120W,它们从1延伸部110U、110V、110W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第三延伸部130U、130V、130W,它们从第二延伸部120U、120V、120W的前端向左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140U、140V、140W,它们从第三延伸部130U、130V、130W的左端向下方延伸;第五延伸部150U、150V、150W,它们从第四延伸部140U、140V、140W的下端向前方延伸;以及第二端子部22U、22V、22W,它们设置于第五延伸部150U、150V、150W的前端,且具有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三个汇流条10U、10V、10W配置为各延伸部110U至150U、110V至150V、110W至150W彼此平行延伸。尽管可以适当地设置三个汇流条10U、10V、10W,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部21U、21V、21W,第一延伸部1I0U、110V、110W以及第二延伸部120U、120V、120W从右方向左方依次配置,第三延伸部130U、130V、130W以及第四延伸部140U、140V、140W从前方向后方依次配置,同时,第五延伸部150U、150V、150W以及第二端子部22U、22V、22W从上方向下方依次配置。在第一端子部21U、21V、21W中,在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螺栓插通孔211U、211V、211W。第一端子部21U、21V、21W通过插通螺栓插通孔211U、211V、211W的螺栓921U、921V、921W紧固于第一端子台51。而且,第一端子部21U、21V、21W经由第一端子台51与例如U相、V相、W相的各相的电力转换装置(未图示)电连接。在第二端子部22U、22V、22W中,在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螺栓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汇流条单元,其具备:具有平板形状的第一汇流条以及第二汇流条,/n所述第一汇流条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排配置,其中,/n所述第一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n第一直线部,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呈直线状延伸;/n第一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部,随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直线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与配置有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延伸;以及/n第一弯曲部,其将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结,/n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n第二直线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n第二倾斜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以及/n第二弯曲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同一平面上,且将所述第二直线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连结,/n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第二汇流条侧的端面中,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5 JP 2019-0319521.一种汇流条单元,其具备:具有平板形状的第一汇流条以及第二汇流条,
所述第一汇流条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排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
第一直线部,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一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部,随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直线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与配置有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延伸;以及
第一弯曲部,其将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结,
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备:
第二直线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
第二倾斜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以及
第二弯曲部,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同一平面上,且将所述第二直线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连结,
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第二汇流条侧的端面中,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健广姉齿美沙三原嵩大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