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28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包括两个胎模本体,所述胎模本体包括半圆体和若干根支撑杆,若干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半圆体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半圆体的圆心处;所述半圆体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两个所述胎模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板形成封闭的胎模。所述半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半圆体圆心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强钢包下渣线的抗冲刷侵蚀能力,提高包龄,降低耐材吨耗,同时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
本技术涉及钢铁冶金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
技术介绍
钢包是钢铁冶金中钢水周转设备,钢水从转炉进入钢包时,转炉出钢点掌控不到位,加之出钢后钢水回流,会冲击钢包下部侧壁,钢包下部侧壁通常被称为下渣线。钢包浇钢完成,渣液面下降到下渣线部位,钢包周转热修的过程中,渣液面在下渣线部位停留一定时间,对钢包下渣线有一定的侵蚀渗透作用,导致下渣线较其它部位侵蚀快,下渣线成为钢包的薄弱环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加长砖型、提高砖材质等途径加强下渣线,但是加长砖型、提高砖材质需要调整砖型、材质,耗费时间;并且下渣线局部侵蚀异常时,采用加长砖型、提高砖材质的方法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下渣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增强钢包下渣线的抗冲刷侵蚀能力,提高包龄,降低耐材吨耗的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包括两个胎模本体,所述胎模本体包括半圆体和若干根支撑杆,若干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半圆体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半圆体的圆心处延伸并固定连接;所述半圆体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两个所述胎模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板拼接形成圆形封闭的胎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半圆体圆心的支撑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设置5根,5根所述支撑杆均匀间隔设置,两胎模本体的支撑杆形成“米”字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半圆体的圆心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两个胎模本体的连接板之间,所述垫块与两个所述胎模本体形成封闭的胎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胎模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形成封闭的胎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胎模本体和填充体,使两个胎模本体或两个胎模本体与填充体形成封闭的胎模;然后将胎模放置在钢包包底,在胎模与钢包包壁之间形成空隙中添加浇注料,待浇注料凝固后,下渣线砖与浇注料结合成一体。相当于将下渣线砖加厚,增强了下渣线砖的抗冲刷侵蚀能力,提高了钢包包龄,避免了钢包中的下渣线因异常侵蚀而导致下渣线砖拆除更换的问题,降低耐材吨耗。本技术通过设置垫块,使垫块与两个胎模本体形成封闭的胎模;可通过调节两个胎模本体之间的距离,选取不同尺寸的垫块,从而控制下渣线砖的增厚量,同时也降低了模具成本。本技术在胎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尤其是胎模本体两端均设置支撑杆,增强了模具的稳定性,且使半圆体不易变形;半圆体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并采用螺栓连接,减小了两个胎模本体之间或胎模本体与垫块之间的缝隙,避免了浇注料通过两个胎模本体或两个胎模本体与填充体之间的缝隙流入胎模本体内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胎模本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胎模本体的仰视图;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在附图中:1胎模本体、2半圆体、3支撑杆、4连接板、5固定板、6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第一”、“上”、“下”、“前”、“后”、“左”、“右”、“第二”、“第一”、“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包括两个胎模本体1,两个胎模本体1配合形成封闭的胎模。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胎模本体1包括半圆体2和支撑杆3,支撑杆3一端与半圆体2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半圆体2的圆心处延伸并固定连接,用于增强半圆体2的稳定性,使半圆体2不易变形。为增强半圆体2两端的强度,半圆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半圆体2圆心的支撑杆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设置5根,5根所述支撑杆均匀间隔设置,两胎模本体的支撑杆形成“米”字型结构。两个胎模本体1上半圆体2拼合成一个封闭的圆柱体,放置在钢包包底,在半圆体2的外侧与钢包包壁之间浇注材料,待浇注料凝固后,下渣线砖与浇注料结合成一体。半圆体2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4,两个胎模本体1的连接板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减小胎模本体1之间的间隙,避免浇注料通过两个胎模本体1之间的缝隙流入胎具内侧。为便于固定支撑杆3,设置固定板5,若干根支撑杆3可以以任意方式焊接在固定板5上,达到增强半圆体2稳定性的作用。为便于脱模,在胎模本体1外侧涂有脱模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胎模本体1,包含由以下方法制作的胎模本体1:采用6mm厚,350mm高的薄板作为半圆体2的主体,将薄板弯曲成半圆形,用钢管焊接固定,使半圆体2形状保持稳定。半圆体2的直径依据钢包下渣线砖砌筑完成后钢包内径减小100-160mm确定,进而根据公式L=πr确定薄板长度。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经验,在钢包内测量若干个距离钢包内壁50-80mm的标记点;其次,选取半圆体2直径小于钢包下渣线内壁100-160mm的两个胎模本体1,将两个胎模本体1之间的连接板4用螺栓固定,形成圆柱体的胎模;然后,用天车将胎模放在钢包底部下渣线处,使胎模的外壁与若干个标记点拟合;最后在胎模和下渣线砖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浇注料,浇注料凝固后,去除胎模。上述步骤完成后,浇注料与下渣线砖结合成一体,钢包包底下渣线处的直径减小,壁厚增加,使得钢包下渣线的抗冲刷侵蚀能力增强,钢包寿命延长,降低耐材吨耗。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结构替换,适应不同直径的钢包内壁。如图2所示,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包括两个胎模本体1和垫块6,垫块6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使两个胎模本体1与垫块6配合形成封闭的胎模。在本实施例中,垫块6设置两个。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胎模本体1包括半圆体2和支撑杆3,支撑杆3一端与半圆体2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半圆体2的圆心处延伸并固定连接,用于增强半圆体2的稳定性,使半圆体2不易变形。为增强半圆体2两端的强度,半圆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半圆体2圆心的支撑杆3,在本实施例中,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胎模本体(1),所述胎模本体(1)包括半圆体(2)和若干根支撑杆(3),若干根所述支撑杆(3)一端与所述半圆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半圆体(2)的圆心处延伸并固定连接;/n所述半圆体(2)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4),两个所述胎模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板(4)拼接形成圆形封闭的胎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胎模本体(1),所述胎模本体(1)包括半圆体(2)和若干根支撑杆(3),若干根所述支撑杆(3)一端与所述半圆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半圆体(2)的圆心处延伸并固定连接;
所述半圆体(2)两端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板(4),两个所述胎模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板(4)拼接形成圆形封闭的胎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半圆体(2)圆心的支撑杆(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钢包下渣线浇注用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设置5根,5根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坤王义龙马伟平王文寰郝立可纪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国亮特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