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817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对智能化建筑子系统进行抽象和设计,让建筑子系统各自灵活搭建,通过低耦合高内聚的架构设计,在前期设计及规划时将栏目和众多功能模块进行组件化,有效提高软件系统迭代升级的便利性、可能性;重复高效利用已建的系统组件功能,快速组装开发为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管理的软件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BIM建筑运维管理系统沿用建筑设计规划阶段时所完成的BIM建筑模型,基于专业软件建模的BIM文件,存在文件体积大、承载硬件要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传统BIM文件,进行轻量化处理,使其可用在家用中低端配置的个人电脑上运行使用,其计算加载由云服务器进行执行。在其他企业采用BIM建筑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的运维管理时,除沿用建筑设计时使用的BIM模型外,还需对建筑智能化建设进行前期规划,由三维可视化的运维视角向下衍生建设智能化建筑子系统;因此,不论是运维管理平台、三维可视化还是智能化建筑子系统,在程序编码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较强的耦合关系,在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环境下,强耦合的设计架构,无法满足后期建筑子系统的再集成以及功能迭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可选地,所述对建筑子系统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具体包括:对建筑子系统进行特性化功能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形成功能点清单;对所需的功能点进行抽离,由建筑子系统提供相应功能点接口;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并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可选地,所述的接口包括数据接口及控制接口。可选地,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基于综合应用平台的需求确认所需的功能化栏目;基于所需的功能化栏目,确认所需的功能点或数据;基于所需的功能点及数据自子系统中抽取该功能点或数据;将所抽取的功能点或数据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其中所述建筑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对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安防监控栏目;将所述安防监控栏目与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对智能化建筑子系统进行抽象和设计,让建筑子系统各自灵活搭建,重复高效利用已建的系统组件功能,快速组装开发为智慧建筑的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2.通过低耦合高内聚的架构设计,在前期设计及规划时将栏目和众多功能模块进行组件化,有效提高软件系统迭代升级的便利性、可能性。3.基于云平台的技术设计,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云上计算云下使用,解决文件安装包庞大,且需要高端硬件设备支持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细化子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架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结构关系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三维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4,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的流程图,该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0、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输出具有空间划分的建筑数字孪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S20、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一步结合图2为步骤S20的详细步骤,其中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S201、对建筑子系统进行特性化功能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形成功能点清单;S202、对所需的功能点进行抽离,由建筑子系统提供相应功能点接口;S203、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并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对各子系统完成分析解构,通常在子系统中获取核心功能点以及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子系统进行功能点、数据进行抽取,例如在对停车引导系统进行分析结构,其核心功能点为车辆入场及停车位与车辆的绑定,在项目实施中需要掌握建筑体内停车位情况以及车辆具体位置;因此则提取停车引导系统的车辆入场数据及停车位与车辆绑定数据。其中,所述的建筑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停车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巡查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在内的智慧功能子系统模块。S30、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本步骤中,根据需求以及角色使用流程并设计栏目的功能闭环体系,将建筑子系统中的功能点、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对应的功能化栏目,为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提供相应的功能栏目。S40、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在本步骤中,所形成的功能化栏目与步骤S10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架构耦合,形成对应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服务器云部署的方式,与众多建筑子系统建立连接,由集成的子系统向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接口、控制接口等,其中接口形式包括但不限于:API、SDK、Webservice、Json。基于云平台的设计,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云上计算云下使用,解决文件安装包庞大,且需要高端硬件设备支持的问题。由于建筑子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虽然对应开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n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n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n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
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建筑子系统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具体包括:
对建筑子系统进行特性化功能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形成功能点清单;
对所需的功能点进行抽离,由建筑子系统提供相应功能点接口;
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可视化综合应用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之后,还包括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包括数据接口及控制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鑫陈睿
申请(专利权)人:深大本原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