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0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1
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丝杠螺母座上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回水管,所述丝杠螺母座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第三冷却管路、第四冷却管路、第五冷却管路、第六冷却管路、第七冷却管路、第八冷却管路以及第九冷却管路,所述冷却进水管与第一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冷却回水管与第九冷却管路连接。能够控制丝杠螺母及丝杠在传动过程中的温升,使丝杠温度快速达到稳定,减小热变形,提高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通用的丝杠传动即电机带动丝杠在丝杠螺母内作旋转运动,丝杠螺母座固定在丝杠螺母与机台之间,从而实现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丝杠螺母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影响到机床传动系统精度,特别是高速且高精度机床,对系统精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能够控制丝杠螺母及丝杠在传动过程中的温升,使丝杠温度快速达到稳定,减小热变形,提高定位精度。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丝杠螺母座上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回水管,所述丝杠螺母座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第三冷却管路、第四冷却管路、第五冷却管路、第六冷却管路、第七冷却管路、第八冷却管路以及第九冷却管路,所述冷却进水管与第一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冷却回水管与第九冷却管路连接。优选地,所述丝杠螺母座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冷却进水管和第一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第三冷却管路及第四冷却管路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的上部,所述冷却回水管和第六冷却管路、第七冷却管路、第八冷却管路以及第九冷却管路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的下部,所述第五冷却管路竖直设置并分别连通第四冷却管路及第六冷却管路。优选地,所述冷却进水管、第一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第三冷却管路及第四冷却管路组成的上部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回水管、第六冷却管路、第七冷却管路、第八冷却管路及第九冷却管路组成的下部冷却系统上下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丝杠螺母座通过侧面定位安装在丝杠螺母上,丝杠螺母中设置丝杠,丝杠螺母座上连接设置机台。优选地,所述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回水管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与所述丝杠螺母相连接的一侧。在采取本技术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最大限度的带走传动热量,在靠近螺母座与丝杠螺母接触面位置增加循环冷却通道,用软管连接至冷却系统。2)为保证丝杠及丝杠螺母冷却均匀,本技术采用对称结构,螺母座材料沿丝杆中心对称,冷却液体走向沿丝杠中心对称。3)能够控制丝杠螺母及丝杠在传动过程中的温升,使丝杠温度快速达到稳定,减小热变形,提高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传动系统结构图;图2本技术的丝杠螺母座结构图;图3为冷却管路在本技术的丝杠螺母座内布置图;图4为图3的冷却管路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机台1丝杠螺母座2丝杠螺母3丝杠4冷却进水管P冷却回水管T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第四冷却管路P4第五冷却管路P5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第九冷却管路P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丝杠螺母座2上的冷却进水管P和冷却回水管T,所述丝杠螺母座2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第四冷却管路P4、第五冷却管路P5、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以及第九冷却管路P9,所述冷却进水管P与第一冷却管路P1连接,所述冷却回水管T与第九冷却管路P9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座2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冷却进水管P和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及第四冷却管路P4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2的上部,所述冷却回水管T和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以及第九冷却管路P9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2的下部,所述第五冷却管路P5竖直设置并分别连通第四冷却管路P4及第六冷却管路P6。所述冷却进水管P、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及第四冷却管路P4组成的上部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回水管T、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及第九冷却管路P9组成的下部冷却系统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丝杠螺母座2通过侧面定位安装在丝杠螺母3上,丝杠螺母3中设置丝杠4,丝杠螺母座2上连接设置机台1。所述冷却进水管P和冷却回水管T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2与所述丝杠螺母3相连接的一侧。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为最大限度的带走传动热量,在靠近螺母座与丝杠螺母接触面位置增加循环冷却通道,用软管连接至冷却系统。为保证丝杠及丝杠螺母冷却均匀,本技术采用对称结构,螺母座材料沿丝杆中心对称,冷却液体走向沿丝杠中心对称。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冷却系统:采用冷却机装置HWK-V2RPTSA5-4-179,内置同时具有冷却和防腐性能的冷却液CoolCoreready。冷却进水管P和冷却回水管T与冷却系统连接。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丝杠螺母座通过侧面定位安装在丝杠螺母上,冷却机装置HWK-V2RPTSA5-4-179将冷却后的冷却液CoolCoreready经冷却进水管P口进入丝杠螺母座的管路P1,依次流经管路P2、P3、P4、P5、P6、P7、p8、p9,由冷却回水管T口将丝杠和丝杠螺母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随冷却液带回冷却机装置进行冷却处理,处理后的冷却液继续由P口进入丝杠螺母座,依次循环。本申请所述的“上”、“下”或者“上方”、“下方”或类似用语是以正常使用的放置状态而言的相对关系,亦即本申请附图所大致展示的位置关系。在放置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翻转时,相应的位置关系也应随之转换以理解或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丝杠螺母座(2)上的冷却进水管(P)和冷却回水管(T),所述丝杠螺母座(2)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第四冷却管路(P4)、第五冷却管路(P5)、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以及第九冷却管路(P9),所述冷却进水管(P)与第一冷却管路(P1)连接,所述冷却回水管(T)与第九冷却管路(P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丝杠螺母座(2)上的冷却进水管(P)和冷却回水管(T),所述丝杠螺母座(2)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第四冷却管路(P4)、第五冷却管路(P5)、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以及第九冷却管路(P9),所述冷却进水管(P)与第一冷却管路(P1)连接,所述冷却回水管(T)与第九冷却管路(P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丝杠螺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母座(2)为上下对称结构,所述冷却进水管(P)和第一冷却管路(P1)、第二冷却管路(P2)、第三冷却管路(P3)及第四冷却管路(P4)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2)的上部,所述冷却回水管(T)和第六冷却管路(P6)、第七冷却管路(P7)、第八冷却管路(P8)以及第九冷却管路(P9)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座(2)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孙向东陈勇吴自强何凡焦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费歇尔机床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