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及其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85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结构及其触控面板,电极结构包含: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以及膜层,其中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一部分被膜层所覆盖,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膜层,其中膜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结构及其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极结构及其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由于透明导体可同时具有光穿透性与适当的导电性,因而可应用于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相关的装置中。一般而言,透明导体可以是各种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TinOxide,CTO)或掺铝氧化锌(Aluminum-dopedZincOxide,AZO)。然而,这些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某些特性已经受到挑战,例如可挠性不足。在部份情况下,经图案化的金属氧化物薄膜也可能有容易被使用者观察到的问题。因此,现今发展出了多种透明导体,例如利用纳米线等材料所制作的透明导体。然而利用纳米线制作触控电极,在工艺上及材料上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例如为了保护纳米线,通常需要在纳米在线设置保护层。但在影像显示的应用情境下,保护层可能会影响影像输出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电极结构,包含:一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以及一膜层,其中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一部分被该膜层所覆盖,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该膜层,其中该膜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膜层包括组份A与组份B,组份A包括具有烃基、羧基、磺酸基或胺基或上述官能基的衍生官能基的的衍生物/组合物/化合物,组份B包括具有丙烯酸酯、芳香族或脂肪族官能基的衍生物/组合物/化合物。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组份A与组份B在共聚物中的组成比例为1:1~1:5。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组份A在共聚物中的组成比例小于等于组份B在共聚物中的组成比例(重量比例或体积比例)。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膜层可溶解于碱性溶剂。碱性溶剂是指pH大于等于7。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一部分的金属纳米线嵌入膜层之中,形成复合导电层。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膜层,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周边走线;其中,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一部分被膜层所覆盖,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膜层,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二部分构成触控感应电极;周边走线包括周边线路、膜层及金属纳米线层的第一部分,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周边走线。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电极包含多个感应电极,相邻的感应电极之间具有一非导电区域。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非导电区域为一空隙。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感应电极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电极包含: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相邻的该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连接电极;设置于该连接电极上的绝缘块;以及设置于该绝缘块上的桥接导线,该桥接导线连接于相邻的该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于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膜层仅成形于周边区而不成形于显示区。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提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其具有高制作效率、窄边框、显示区的光学及电性特性良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一步骤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二步骤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三步骤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四步骤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五步骤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六步骤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第七步骤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8A为沿图8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10:基板TE1: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0A:第一基板TE2: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10B:第二基板CE:连接电极120:膜层D1:第一方向130:周边线路D2:第二方向130A:导电层150:光阻层136:非导电区域140A:金属纳米线层VA:显示区140:金属纳米线PA:周边区100:触控面板TE:触控感应电极162:桥接导线170:接合垫164:绝缘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一般是指数值的误差或范围于百分之二十以内,较好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更佳地是于百分之五以内。文中若无明确说明,所提及的数值皆视为近似值,即具有如「约」、「大约」或「大致」所表示的误差或范围。另外,本文所使用的「图案(pattern)」、「图形」、「图样」所指的均为相同或相似的涵义,而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可能会交互使用,特此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其包含基板110及位于基板110上的电极结构,电极结构包括金属纳米线层140A以及膜层120,金属纳米线层140A的第一部分被膜层120所覆盖,而金属纳米线层140A的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膜层120,其中膜层120包括组份A与组份B的化合物/混和物,组份A可包括具有烃基、羧基、磺酸基或胺基等官能基或上述官能基的衍生物的组合物/化合物/衍生物,组份B可包括具有丙烯酸酯、脂肪族或芳香族等等官能基的组合物/化合物/衍生物。所述包括组份A与组份B的化合物可应用于以下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制作方法,首先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具体步骤可包括:提供基板110;设置由金属纳米线140所组成的金属纳米线层140A于基板110上;设置膜层120于金属纳米线层140A上;设置导电层130A于膜层120上;上述步骤完成后即可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图1所示的结构可采用任何工艺或工艺制作,并不限于本文所列举的步骤。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制作一金属纳米线层140A的具体作法可为:将具有金属纳米线140的分散液或浆料(ink)以涂布方法成型于基板110上,并加以干燥使金属纳米线140覆着于基板110的表面;换言之,金属纳米线140会因上述的干燥固化步骤而成型为一设置于基板110上的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以及一膜层,其中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一部分被该膜层所覆盖,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该膜层,其中该膜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以及一膜层,其中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一部分被该膜层所覆盖,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该膜层,其中该膜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膜层包括组份A与组份B,该组份A包括具有烃基、羧基、磺酸基或胺基或上述官能基的衍生官能基的化合物或衍生物,该组份B包括具有丙烯酸酯、芳香族或脂肪族官能基的化合物或衍生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份A与该组份B在该共聚物中的组成比例为1:1~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膜层可溶解于碱性溶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线层的该第一部分的该金属纳米线嵌入该膜层之中,形成复合导电层。


6.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具有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层;
一膜层,其中该膜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官能基的材料混合所成的共聚物;以及
一周边走线;
其中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一部分被该膜层所覆盖,该金属纳米线层的一第二部分则裸露于该膜层,该金属纳米线层的该第二部分构成一触控感应电极;及
其中该周边走线包括一周边线路、该膜层及该金属纳米线层的该第一部分,该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周边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仲钦练修成蔡家扬邱逸文徐淑屏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维尔京群岛商天材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属维尔京群岛;V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