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71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上模板,下模座装有可相对下模座升降的压料板,且下模座设有上端与压料板弹性相抵的压料弹簧,下模座与压料板相邻的位置可枢转安装有位于工件下方的成型滚轴,所述成型滚轴的周壁与工件的折弯部相对的区域设有扇形的成型槽,成型槽的一个槽面为成型面,合模前,成型面处于竖直状态,成型槽的另一个槽面为受压面,成型面和受压面的夹角为锐角,压料板延伸出位于受压面上方并可在合模过程中压迫受压面的滚轴压板,可一次性完成工件(汽车零件)的负角的折弯成型,生产效率高、折弯折弯精度高,并节省了模具成本冲床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负角折弯成型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件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工件进行折负角操作,即锐角。在传统的成型工艺中,折小于90度的负角,一般都是采用分两步折弯的方式,即先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初步成型,然后采用另一套装置进行最终成型。这种成型方式的缺点在于,第一,操作比较麻烦,耗时较长,生产效率低;第二,所需成型模具的成本更高,同时也要配置更多的冲床设备;第三,分为两步成型,对产品的成型效果存在不良影响,成型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结构简单、产品成型效果、生产效率高、模具成本低的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上模板,下模座装有可相对下模座升降的压料板,且下模座设有上端与压料板弹性相抵的压料弹簧,下模座与压料板相邻的位置可枢转安装有位于工件下方的成型滚轴,所述成型滚轴的周壁与工件的折弯部相对的区域设有扇形的成型槽,成型槽的一个槽面为成型面,合模前,成型面处于竖直状态,成型槽的另一个槽面为受压面,成型面和受压面的夹角为锐角,压料板延伸出位于受压面上方并可在合模过程中压迫受压面的滚轴压板,合模过程中,工件的折弯部先在竖直的成型面的作用下弯折至与工件的非折弯区域呈90度夹角;接着,受压面受滚轴压板压迫而带动成型滚轴转动,并使原处于竖直状态的成型面向工件的非折弯区域摆动直至合模完全,以将工件的折弯部翻折至与非折弯区域形成所需锐角。本技术通过压料板、滚轴压板、成型滚轴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可一次性完成工件(汽车零件)的负角的折弯成型,生产效率高、折弯折弯精度高,节省了冲压成型的工序步骤,减少了冲压工时,并节省了模具成本冲床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6,上模座1的下端安装有上模板2,下模座6装有可相对下模座2升降的压料板7,且下模座2设有上端与压料板7弹性相抵的压料弹簧8,压料板7和压料弹簧8具体如何安装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合模过程中,压料弹簧8起缓冲作用,即压料板7在上模板的压力作用下克服压料弹簧8的弹力下行,直至合模完成;而开模过程中,压料弹簧8则起辅助脱模作用,上模板2上行的过程中,压料板7在压料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上行,下模座6与压料板7相邻的位置可枢转安装有位于工件16下方的成型滚轴11,所述成型滚轴11的周壁与工件16的折弯部17相对的区域设有扇形的成型槽,成型槽的一个槽面为成型面14,合模前,成型面14处于竖直状态,成型槽的另一个槽面为受压面15,成型面14和受压面15的夹角为锐角,压料板7延伸出位于受压面15上方并可在合模过程中压迫受压面15的滚轴压板10,合模过程中,工件16的折弯部先在竖直的成型面14的作用下弯折至与工件16的非折弯区域呈90度夹角;接着,受压面15受滚轴压板10压迫而带动成型滚轴11转动,并使原处于竖直状态的成型面14向工件16的非折弯区域摆动直至合模完全,以将工件的折弯部17翻折至与非折弯区域形成所需锐角,完成工件16的一次性折负角成型工作。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2对应工件16的非折弯区域设有向远离成型槽的方向倾斜下倾的滑槽或者导轨(未图示),滑槽或者导轨中可活动安装有可没其倾斜移动的滑块3,至于滑块3具体如何安装,可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滑块3的下部接近工件16的折弯部的一侧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折弯部17的待折弯角度一致,滑块3沿滑槽或者导轨倾斜移动的过程中,可在伸入成型槽和退出成型槽的位置之间运动。具体地,合模过程中,随上模板2下行的滑块3先接触放在压料板7上的工件16,由于滑块3对压料板7的下压力无法克服压料弹簧8的弹力,因而滑块3暂时无法随上模板2继续下行,从而导致滑块3沿上模板2的的滑槽或者导轨相对倾斜上行,并整体往工件16折弯部横移,直至相对上行到位,此时滑块3的倾斜面的下端刚好位于工件16的折弯部和非折弯区域的过渡处;接着,上模板2克服压料弹簧8的弹力并带动滑块3继续下行,直至合模完成,最终完成工件16的一次性折负角成型工作,此时,工件16的折弯部17与滑块3的倾斜面相贴合,以保证成型精度。此后,上模座1带动上模板2及滑块3上行开模,压料弹簧8推动压料板7上升,成型滚轴11复位摆动至其成型面14竖直。所述下模座6设有与压料板7相邻的滚轴安装座12,滚轴安装座12与压料板7相邻的位置开设枢接槽(未标示),所述成型滚轴11安装于枢接槽中,滚轴安装座12内还装有用于对成型滚轴11施以复位转动,以使成型面14恢复至竖直的复位弹性件。具体地,所述复位弹性件可以为设于成型滚轴11和枢接槽的枢接处的扭簧(未图示),也可以为装于滚轴安装座12内并与成型滚轴11的轴线垂直的弹簧顶丝13,所述弹簧顶丝13的一端与滚轴安装座12相抵,另一端开与开设于成型滚轴11周壁的凹槽(未标示)相抵。当受压面15未承受下压力(如开模)时,所述弹簧顶丝13的所述另一端对凹槽施以驱使成型滚轴11复位转动的弹力,以使成型滚轴11带动成型面14摆动至竖直。可以理解地,所述成型滚轴11的与枢接槽之间应当设置限位结构以限制成型滚轴的转动幅度,以免成型滚轴11在开合模过程中过多动摆动而影响工件的成型精度。至于如何设置限位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又或者在成型滚轴11的至少一端的相应区域开设环形延伸的限位槽(未图示),在枢接槽安装可伸入限位槽的限位块(未图示),并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控制成型滚轴11的转动幅度。所述压料板7的顶面接近成型滚轴11的区域开设台阶并安装有滚轴压块9,所述滚轴压块9延伸出所述滚轴压板10,且压料板7、滚轴压块9和滚轴压板10的顶面平齐,以支撑工件16,合模前,工件16放置在压料板7及滚轴压块8上且折弯部悬于成型滚轴11的上方。所述上模座1与滑块3相对的位置安装有弹性下压件,用于对滑块3施以沿滑槽或者导轨倾斜下滑的弹力,以辅助滑块3在开模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与成型槽分离。具体地,所述弹性下压件包括装于上模座1的弹簧5(如传统机械弹簧、或者氮气弹簧)以及装于弹簧下端的顶针4,所述弹簧通过顶针4与滑块3弹性相抵。所述压料弹簧8的弹力系数大于弹簧5的弹性系数,以使滑块3在合模过程中先受工件阻挡而相对上模板2倾斜上行,直至倾斜上行到位后,才能随压料板7继续下行,直至合模完成。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上模板,下模座装有可相对下模座升降的压料板,且下模座设有上端与压料板弹性相抵的压料弹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与压料板相邻的位置可枢转安装有位于工件下方的成型滚轴,所述成型滚轴的周壁与工件的折弯部相对的区域设有扇形的成型槽,成型槽的一个槽面为成型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上模板,下模座装有可相对下模座升降的压料板,且下模座设有上端与压料板弹性相抵的压料弹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与压料板相邻的位置可枢转安装有位于工件下方的成型滚轴,所述成型滚轴的周壁与工件的折弯部相对的区域设有扇形的成型槽,成型槽的一个槽面为成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模板对应工件的非折弯区域设有向远离成型槽的方向倾斜下倾的滑槽或者导轨,滑槽或者导轨中可活动安装有可没其倾斜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下部接近工件的折弯部的一侧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折弯部的待折弯角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设有与压料板相邻的滚轴安装座,滚轴安装座与压料板相邻的位置开设枢接槽,所述成型滚轴安装于枢接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零件的一次负角折弯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滚轴安装座内还装有用于对成型滚轴施以复位转动,以使成型面恢复至竖直的复位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益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